【第四篇】論文題目:淺析新疆高校中實行民族團結工作的新舉措
摘要:民族團結工作是當今社會主義社會中必須做好的一項工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新疆高校民族團結亦是如此, 在培養接班人的同時, 加強民族團結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民族團結; 少數民族學生;
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 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 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是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中國西北邊陲, 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也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面積166萬平方公里, 占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新疆自古以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是目前國家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核心地帶。新疆世居13個主體民族, 據最后一次人口普查顯示, 新疆現有55個民族成分, 55個民族共同生活工作, 共同建立、建設了大美新疆, 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國家對新疆民族團結工作常抓不懈是有效的, 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態勢一直在延續, 也從未停步。
當代中國對教育事業高度重視, 不僅實行了義務教育, 還在每個省、直轄市設立了涉及多學科的公辦、民辦大學, 以達到人人有學上、人人有書念的目標。在教育事業高速發展的同時, 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本文就在新疆高校中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新舉措進行淺析:
一、加強理論學習, 筑牢團結之墻
習近平同志曾詮釋“民族團結”: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 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也曾寄語新疆: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社會穩定, 民族團結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船的力量在帆上, 人的力量在心上。民族團結重在交心, 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所以, 在民族團結工作中, 尤其是在高校民族團結工作中, 更是要具備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品質。需在高校廣大師生中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 跟進最新的民族團結政策, 具體如下:
首先, 加強對高校教師的民族團結教育。不斷加大對民族團結理論學習的力度, 還需踐行實踐, 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及生活中踐行民族團結。其次, 在學生中多開展民族團結題材的理論學習及開展民族團結類活動, 比如:開展民漢合宿、一幫一結對子等活動。讓學生真正能夠住在一起、學在一起、玩在一起, 互相幫助, 互相發展, 真正將民族團結落到實處。最后, 筑牢民族團結之墻, 讓破壞民族團結的“寄生蟲”無處藏身, 堅決抵制破壞民族團結的現象。多組織“愛國主義”“民族團結”題材的活動, 師生共同參加, 在課堂、課外能夠真正意義上讓廣大師生感受到民族團結的氛圍, 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新疆。
二、合力斬除“毒瘤”, 樹立優秀典型
高校顧名思義是以教育為主, 培養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的場所。其人員主體組成部分為教師與學生。而在中國高校的民族成分而是多樣的, 基本在每個高校都有超過二十種民族成分。新疆的高校中更是以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居多, 如何讓師生互相之間做到交流、交往、交融, 也成為新疆高校民族團結工作的重中之重。
現在, 部分新疆高校教師存在師風師德問題, 尤其是出現“兩面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批判“兩面人”現象, 比如“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 很會偽裝, 喜歡表演作秀, 表里不一、欺上瞞下, 說一套、做一套, 臺上一套、臺下一套, 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手腕高得很”等, 也稱這種口是心非的“兩面人”, 對黨和人民事業危害很大, 必須及時把他們辨別出來、清除出去。在高校中亦是如此, 如果不及時遏制并消滅這些“毒瘤”, 不僅會給高校發展埋下隱患, 更是直接影響到民族團結工作的開展。所以, 首先要在高校深入開展黨性教育, 深挖“兩面人”, 從教師做起, 做到自查和檢舉相結合的工作方式, 徹底清除高校內的“毒瘤”.同時, 樹立優秀典型, 積極鼓勵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做到為人師表, 旗幟鮮明地與“兩面人”做斗爭。其次, 在學生中加大宣傳力度, 增強黨性教育, 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并加強“五個認同”教育。最后, 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 我們更是需要一個強大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的形成歷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交融的歷史。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不僅在發展和演變的漫長歲月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族群體, 而且各個民族群體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 逐漸凝聚為一體, 形成了中華民族。任何一個民族都是在歷史上形成的, 同時在其發展過程中, 也是不斷變化的。各民族唯有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 新疆才能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三、樹立法治信仰、推進民族團結
當今大學生素質健全與否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成長與成才, 還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近年來, 大學生因法律知識缺失而發生的惡性違法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特別是新疆大量的現實案例表明導致大學生犯罪與大學生法制教育缺失、大學生缺乏良好的法律素養有著直接的關系。法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大學生人格培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今天, 我們應該重視少數民族法治教育對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作用, 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家庭教育, 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 法治教育是法治教育工作系統工程的一部分, 形成怎樣的法律觀不僅關系到孩子們將來的個人幸福, 同時也關系到構建社會和諧的重要法律文化, 同時也是推進民族團結工作的基石。
參考文獻
[1]雷凱。新疆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喀什大學, 2016.
[2]任杰。習近平的民族團結思想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 2016.
[3]李晨菁。新疆民族團結教育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 2015.
[4]劉子云。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 2015.
[5]土登, 康曉卓瑪, 鄧曉茂, 李仲良。民族團結教育實踐與創新[J].民族學刊, 2011, 2 (6) :67-72.
[6]張愛琴。民族團結教育與鄉土教材開發[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0.
[7]張明玲。民族團結政策在新疆的實踐現狀研究[D].石河子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