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西北民族地區;愛國主義;地域涵養。
Abstract:Patriotism is universal and common in the aspect of value,but its cultivation needs to implement in thespecific field and horizon.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regional cultivation of patriotism,integrating into local culture,blending i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bsorbing nutrients from the featured resources. In the northwest ethnic regions,theregional cultivation of patriotism should consider the profound national culture,fine tradition of patriotism and patriotismeducation carriers. We should promote cultural interaction,grasp the religious features and use the regional culture resourcesfor the sake of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making the best use of the circumstances.
Keywords:northwest ethnic regions,patriotism,regional cultivation.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特質和世代延續的價值追求。習近平指出“在新時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盵1]西北民族地區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過程中具有關鍵性影響,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戰略要地。只有加強愛國主義的地域涵養,與西北民族地區地域特質相融通,才能使愛國主義在西北民族地區扎根生長,提升愛國主義的穿透力。
一、西北民族地區愛國主義地域涵養的提出。
西北民族地區特殊的地域條件,一方面決定了在西北民族地區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極端重要性,呼喚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另一方面鑄就了西北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不同的個性,需深入思考如何在該地區有效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一) 西北民族地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特殊重要性。
西北民族地區多民族與多宗教相互交織,且地處邊疆,與多國接壤、邊境線長,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戰略前沿。多民族與多宗教交織的客觀事實存在并不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天然背離者,但是在歷史與現實、政治與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復雜作用下,西北少數民族多重身份之間并不總是協調,其認同結構和認同序列存在著沖突和失衡狀況,多重認同的交叉競爭呈現出復雜樣態,使愛國主義精神面臨著被消解的危機。
(二) 注重地域涵養是西北民族地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客觀要求。
愛國主義地域涵養是指在愛國主義教育推進的地域實踐中,要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特定地域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契合特定地域的文化背景、歷史傳統和群眾心理,同時注意引領和深化,實現因地制宜和因勢利導,推進愛國主義普遍性與特殊性、主導性與多樣性、繼承性與發展性的有機統一,最終實現愛國主義精神落地生根。西北民族地區個性鮮明,科學把握地域特質,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簡單化和片面化,是在該地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客觀要求。
首先,地域涵養具有具體性和針對性,有利于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不同地域所擁有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具有差異性,生活在該地域的人們對愛國主義的認知和把握具有層次性,其情感模式和行為選擇也具有鮮明的個性。地域涵養從西北民族地區受教育者的思想發展實際以及所處環境的實際出發,在內容設定和方法選擇上有的放矢,有助于克服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和大而化之現象,使愛國主義真正言之有物。其次,地域涵養具有感染性和滲透性,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了心理情感基礎。西北民族地區特定的地域文化和歷史傳統對西北少數民族來說具有經驗直接性和情感親和性。愛國主義的地域涵養通過與地域文化相融通、與歷史傳統相承接,可以更好地把握西北少數民族的思維方式、感情傳遞、心理狀態和交往方式,進而以西北少數民族喜聞樂見的方式有效地引起思想共鳴,增強愛國主義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最后,地域涵養具有發展性和調適性,有助于豐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愛國主義有穩定的價值規約和精神表達,但愛國主義并非一成不變,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西北少數民族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孕育出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群眾基礎廣泛的地域文化,能夠賦予愛國主義更真實、更鮮活、更接地氣的內容,使愛國主義得以自我更新,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二、西北民族地區愛國主義地域涵養的基礎。
不同地域獨特的歷史文化條件既是愛國主義地域涵養提出的理論前提,又是愛國主義地域涵養得以推進的現實支撐。摸清底子才能走對路子,準確分析西北民族地區的歷史文化條件,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穩妥到位的前提和基礎。
(一) 西北民族地區特色文化是涵養愛國主義的深厚底蘊。
古老深厚、多元融合是西北民族地區文化的兩大突出特點。一方面,西北民族地區古老的特色文化為涵養愛國主義提供了厚重深遠的文化支撐。西北民族地區處于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秦隴古文化區,是“伏羲、炎黃的誕生地,華夏族的故鄉”“秦族起家席卷天下的根據地”,[2]在中國國家締造、中華民族起源和中華文明發祥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炎黃子孫的故事從這里開始講述,始皇帝一統天下的大業從這里逐步展開,想象的或現實的同根同源密切了各民族的血緣親緣紐帶,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奠定了始源性的思想文化基礎。另一方面,西北民族地區文化多元交融、精彩紛呈,為愛國主義抹上鮮活的文化底色。西北民族地區既是國內各民族溝通往來的樞紐,又是連接中亞、西亞等地區的重要通道,各種異質文化在這里匯集碰撞、分化聚合、西漸東傳,成就了絢麗多彩、涵融混雜、多元開放的文化特質,有“伊斯蘭教文化與藏傳佛教文化兩大宗教文化體系,同時尚有北方民族原始宗教薩滿教文化、藏族本教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并存其間?!盵3]瑰麗絢爛的民族文化為愛國主義注入新活力、提供新素材,能夠豐富愛國主義的精神意蘊;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鑄就了西北少數民族開放寬容的民族性格和心理基調,為涵養愛國主義提供了良好的心態支持和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