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愛國主義;誤區;表達方式;原則。
愛國主義包括兩個主要層面:一個涉及愛國主義認識,一個涉及愛國主義的表達方式。就第一個層面而言,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倍加珍視和積極弘揚的價值,但在當今這樣一個日益紛繁復雜的社會,特別是在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愛國主義受到了嚴峻挑戰,出現了諸如“愛國過時論”等論調。就第二個層面而言,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極端或不當的愛國行為,使愛國甚至成了“礙國”.其實,這兩個層面中的不和諧現象都反映了當前民眾在愛國問題上存在的誤區,前者在“要不要愛國”上存在誤區,后者在“如何愛國”上存在誤區。在新形勢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關注民眾在愛國問題上存在的誤區,對這些誤區進行研究,找到破解和防范的原則性方法。這對我們在當前形勢下更好地深化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更加自覺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愛國主義認識上的誤區。
隨著人類社會的縱深發展及復雜性的增強,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日益受到嚴峻挑戰。關于愛國主義,民眾對此還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
1.全球化時代不需要愛國主義。
這種愛國主義過時論雖在20世紀末就已經出現,但在當前仍然是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世界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大于國家利益,強調維護國家利益的愛國主義只會導致國家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造成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隔離。這種觀點的高漲與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有關。全球化是自近代以來伴隨著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辟和新能源的利用,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推動下肇始的一種世界經濟發展趨勢。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新科技革命和信息社會的到來,在跨國公司、經濟區域性合作組織的推動下,資本、科技、商品、勞務等要素加速在世界范圍內流動,全球化趨勢以極其迅猛的態勢迅速席卷全球。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民族和國家間的往來日益緊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每個民族和國家要想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的發展,都必須自覺地參與到全球化進程中去。而過去生活在特定民族和國家地域內的國民也開始跨出國門,在世界范圍內的不同國家、地區生活和工作。在這種全球化背景下,特別是在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一部分人對自己的歸屬感產生了困惑,認為愛國主義已經過時,愛國主義不合時宜,不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他們還主張,在全球化趨勢中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應該放棄培養人們對本民族和國家的關注和情感,而培養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視野的世界公民。近年來,甚至還出現了一種世界主義觀點,認為“互聯網已經打破國家界限,實現世界資源的共享,國家會隨著跨國公司等全球性機構的出現而逐漸滅亡,經濟全球化時代已經無需再提及民族國家的主權與利益,更無需提倡愛國主義”[1].
毋庸置疑,全球化時代不需要愛國主義的觀點是錯誤的。全球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和削弱了愛國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基礎,消解了人們的國家身份和民族認同感,但在當前乃至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況且全球化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具有一定風險,如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弘揚愛國主義,引導人們增強對本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責任感和榮譽感,有助于防范全球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從當今世界來看,各國都在加強愛國主義宣傳。例如,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就曾多次強調愛國主義,他指出:“當你的心中充滿著愛國的激情,就不會再心存偏見?!薄皣覙s譽感在我們的靈魂中激蕩,提升我們的視野,彌合我們的分歧?!薄安还苁呛谏つw,棕色皮膚還是白色皮膚,我們都流著同樣的愛國者的紅色血液,我們享受同一片自由的光輝,我們一起向同一面偉大的美國國旗致敬?!盵2]盡管全球化迅猛發展,但重視和加強愛國主義仍是各個國家的普遍共識。認為在全球化時代沒有必要弘揚愛國主義的主張無疑是一種錯誤認識。
2.愛國主義等于狹隘民族主義。
近年來,關于愛國主義的認識問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一些學者或少數媒體看來,弘揚愛國主義,引導國民增強對本民族和國家的熱愛和忠誠,會導致民族情感的極度膨脹,形成民族主義情緒,進而忽視或敵視其他民族,走入狹隘民族主義的歧途。實際上,這種否定愛國主義的觀點,混淆了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特別是極端民族主義。不可否認,在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中,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家規模大小和國內民族凝聚力的強弱關系著國家的生死存亡。于是在近代西方,以“民族”立國的觀念一直居于主導,形成了愛民族就是愛國、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具有一體性的認識。當然,近代民族國家是伴隨歐洲各國在海外開拓殖民地的浪潮而誕生的,民族主義自始就帶有了征服侵略的色彩,特別是二戰時的納粹德國等在民族復仇的鼓動下,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四處擴張侵略,給世界各國人民造成了重大創傷。這個過程也形成了人們對愛國主義的誤解,以為對外侵略擴張是由愛國主義造成的,于是認為愛國主義是一個危險的東西。其實,這是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特別是極端民族主義混為一談。盡管在一定情形下,愛國主義有可能被民族主義利用,充當極端民族主義的工具,但二者之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一般說來,愛國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向內的、包容的和防御的,而民族主義特別是極端民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則是排外的、侵犯的和攻擊的。
在當代中國,我們在弘揚愛國主義的過程中始終都反對狹隘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堅持和弘揚愛國主義的過程中,我們一直都秉持萬邦和諧包容的理念,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而不是民族主義旗幟。因而,中國自己的傳統和歷史乃至現實的做法都表明,我們的愛國主義與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從中西差異來看,如果是國內的一些人把我們弘揚的愛國主義說成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這實際上是拿西方人的錯誤來嚇唬自己,用西方人的歷史來言說我們自己的愛國主義歷史。而如果是國外的一些人把我們弘揚的愛國主義說成是一種可怕的民族主義,這實際上是西方人用自己的錯誤來指責我們中國人,把他們自己的歷史看成是我們中國人的歷史。無論如何,把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說成是狹隘民族主義是錯誤的。
3.愛國主義是對極權主義的宣傳。
當代中國的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愛國主義,是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的統一。然而有些學者和媒體,抑或別有用心的人,在對我們的愛國主義進行否定的過程中,除了抓住民族主義“做文章”,還拿社會主義“說事”,把我們的愛國主義說成是極權主義而予以否定。近年來,這種論調在境內外都有所表現。在國內,一小撮主張自由化思潮的人,以否定黨的領導、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等為目的,把我們的愛國主義說成是一種對極權主義的宣傳,認為弘揚愛國主義,將民族利益或國家利益視為至高無上的利益,會侵犯個人的自由,剝奪個人的權益,是一種極權政治的體現;甚至提出祖國是每個人的而不是黨和國家的等諸如此類的論調。將我們主張的愛國主義說成是極權主義,這種說法在西方一些國家更是不絕于耳。西方資產階級的一些政客以及學者一直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持有偏見,他們從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出發,把他們的自由民主粉飾成人類最完美、最合理的制度,把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看作極權制度,把極權主義理解為“它在本質上是這樣一個政府體制,在其中一個政黨掌握所有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和司法的權力。這個政黨試圖按照政黨的價值觀來重構社會并且廣泛干預公民個人的生活”[3].在這種偏見下,他們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說成是一種極權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