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舊指明清兩代寧波府下屬的鎮海、鄞縣、慈溪等六縣的寧波籍商人。探討寧波幫的學術文章非常多。依筆者所見,這些文章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第一,從經濟角度分析居多,從政治角度分析較少;第二,單一研究某一位寧波商人的居多,整體分析者較少。為加深對寧波幫的研究,筆者從愛國主義角度對清代在上海成功的寧波商人進行重點探討,力圖促進與加深寧波幫愛國主義之研究。
一、寧波幫愛國主義的表現
愛國主義的表現,可以反映在許多方面,結合寧波商人實際,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實業救國,展現民族企業家的愛國主義品行
寧波幫通過興辦民族企業,表達愛國主義情懷,本文主要作以下四點分析:
1、清代及民國初年,寧波商人創辦了第一批民族企業,為振興中華民族工業發揮了先鋒作用
從清代開始,寧波許多商人運用創辦經濟實體來建立并壯大中華民族自己的經濟體系,以此抵御外國列強對我國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有國內學者主張:張謇是我國實業救國第一人(1896年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 [1]實際上,在張謇創辦民族企業之前,寧波商人已經開始創辦民族企業。在上海建立國內第一批民族企業的中國人,絕大多數為寧波商人。例如,寧波商人鄭景豐,1852年在甬創辦全盛源記民信局,設總號于上海;在甬、紹、杭、定等地廣設分局,為國內民信局中最有威望、最有影響的一家,有“天下之人,無不知全盛,天下之人,無不信全盛?!钡目诒?。 [2]1862年,寧波府鎮海商人葉澄衷在上海創辦第一家中國人獨資的五金商店,以后進一步擴大為分號三十八家、分店一百家的全國性大公司;董秋根于1882年創辦中國第一家機器制造廠“永昌機器廠”;鎮海人葉澄衷于1890年創辦中國最早最大的繅絲廠“綸華繅絲廠”、國內首家火柴廠“燮昌火柴公司”;余姚人黃楚九于1911年7月創辦上海第一家民族資本制藥企業--“龍虎公司”(中華制藥公司);1912年,寧波府鎮海人方液仙創辦化學企業,生產與銷售日用衛生、護膚產品,成為我國日用化學工業的先驅者;寧波定海白泉鄉人王啟宇于1913年創辦中國第一家機器印染廠“達豐染織廠”;鄞縣人項松茂于1922年創辦規模最大的民族制皂企業“五洲固本皂藥廠”;慈溪人虞兆興于1923年創辦中國最早制造樟腦和酒精的“美龍香料藥品廠”;鎮海人丁佐成于1925年創辦國內首家儀表專業生產企業“大華科學儀器公司”;余芝卿于1926年創辦中國橡膠工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大中華橡膠廠”;鎮海人虞和欽于1930年創辦中國首家制造硫酸的企業“開成造酸公司”;周荊庭于1931年創辦國內規模最大的制筆廠“華孚金筆廠”.
寧波商人創辦企業,除了謀生之外,更重要的是為振興中華民族。例如,早在與外商交往的工作中,王啟宇就發現當時中國的染織業還處于草創階段,漂染不精,國產的布匹在色彩、圖案上都無法與洋貨競爭,以至于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洋貨,國貨不堪一擊,積壓日益嚴重。在仔細研讀了《絲光染色》之后,王啟宇辭去在荷蘭和興洋行的職務,立志振興棉紡印染工業。1911年,王啟宇先與在鄧樂普洋行任總會計、有相當資力的蔣仲山及陳星記棉布號店主余葆三等人集資銀元4000兩,在楊樹浦美興街開設了一家染坊,試染紗線。經營見好的前提下,他又和崔福莊、陸慎甫、葉培培、楊杏堤等人集資銀元2萬兩,將染場遷到虹口唐山路,開辦了名為“達豐染織廠”的絲光線漂煉染色工廠。 [3]定海人劉鴻生于1930年創辦全國最大的火柴企業“大中華火柴公司”.1932年9月,劉鴻生寫信給留學英國的幾個兒子:民眾稱我為“火柴大王”……我這樣做的目的并非出于私心,而是通過這種形式,來發展和保護我國的民族工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