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談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時明確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逼渲小皭蹏?、敬業、誠信、友善”是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位一體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準則要求。目前,加強全體公民的價值觀、道德觀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尤其是面對國內社會經濟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樣化的趨勢,面對國際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如何形成我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如何把我國公民價值觀和道德觀提高到一個新境界,這成為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精神的重要性
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四個方面中,愛國是從個人素質中展現出來的高尚情操。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中,愛國主義精神一直貫穿著整個中華文明,成為中華民族永恒的、鮮明的主題。
同樣在2012年底,習近平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謂“中國夢”的重要遵循就是要走中華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而弘揚中國精神就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因此,愛國主義不僅僅是我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應該重視的重要精神,更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培育了無數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1].從屈原正直和剛烈中我們看到了他對祖國無比忠貞的高貴品質;從岳飛的戎馬一生,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愛國精神和“無愧”之心;從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中,我們看到了他那“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民族氣節。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我們的魂、我們的根?!霸陂L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币粋€民族,一個國家,假如沒有自己 的 精 神 支 柱,就 等 于 失 去 靈 魂 和 生 命。1840年,近代開始,中華民族一次次地面臨著世界列強的欺辱,但是從來都沒有放棄抗爭,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的獨立,更實現了國家的富強?;仡欀袊慕F代史就會發現,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自信地挺起脊梁,就是因為有著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強支撐。曾經在無數次的風浪面前,正是憑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熔鑄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得以經受住了各種考驗,一直保持堅強的團結和旺盛的生機。
如今在新時代下,愛國主義不需要那么多血與淚的犧牲,需要的是更多的平凡的付出和奉獻。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被賦予不同的內涵。列寧曾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边@是對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特征的精辟概括。而愛國主義表現在具體的行動中應該是:對祖國的疆土之愛、對祖國的人民之愛以及對祖國的文化之愛。
目前,全民弘揚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關注民族前途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大學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的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應該重點面向廣大青少年。因為現在還是學生的他們將來是新世紀的主角。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將由他們去繪制,變成現實。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青少年的核心價值觀的樹立,直接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2].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學習進一步提高中國人民的素質,增強全體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我國,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主力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面對這目前國家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大學生的個人價值取向變得尤為重要。無論從國家、從個人,各方面都要求他們必須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對于其個人的價值觀形成起著重要 的 作用[3].而 社 會 主 義 核 心 價 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上,提出的第一個詞是愛國,愛國,自古至今都是中國社會始終強調的個人品格。因此,當代大學生對“愛國”能否樹立起正確的認識,對能否正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著關鍵作用[4].
目前,隨著社會的轉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反差,時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時而又想在利益問題上急功近利。尤其在市場經濟發展多元化的影響下,很多新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現象,很多大學生由于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都不成熟,被外界的不良風氣所影響。具體在行動中反映出來的情況是:有一部分人集體主義觀念淡薄,自私自利。也有一部分人只注重專業學習,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基本常識,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而遠大的理想。更有一部分人談及國家的概念非常漠然,談及國家發展與民族前途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亦或者談到愛國時又走極端,跟隨社會風氣空喊口號,把愛國主義演繹為狹隘的民族主義,過于片面的、膚淺的理解了愛國的真正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