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語言學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產生,而它的發展和對語言學的認識,卻是在很多理論的基礎上得以確立的。20 世紀初,索緒爾的關于符號學和結構主義的理論,明確了語言的本質。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提出了轉換生成語法,把結構主義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他們的理論,在語言學界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語言學的不斷發展,相關學者對語言的研究和分析的節奏也在不斷加快。語言和思維的本質及相互關系也逐漸引起相關專家的重視。
二、語言的內涵
(一)語言的自然性
語言如果只是簡單的發出聲音,并不能作為語言來看待。人作為高級動物,具有相當的思維,通過思維的加工,聲音才變成語言,這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以在語言的自然性方面,我們認為語言是人自然產生的,但是是在具有思維的前提下產生的。語言離開思維,就不能作為語言,只能作為聲音。語言的自然性有其客觀性,在自然的基礎上,語言通過思維,來主宰人類的認識,并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
(二)語言的歷史性
語言不僅忠實的記錄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還是這個民族生活的現實寫照。相對于自然性來講,語言的歷史性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語言的發展必然會遇到一些瓶頸,這時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她講語言與歷史的發展結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歷史性的語言,從而為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語言發展提供一個交流平臺。語言的歷史性也帶來很多專業的發展。
回到起點是為了更好的回顧歷史,從而為語言的歷史性的研究,找出更好的規律。語言歷史性:一是所指的是特定的事物,二是所指事物的包含的精神層面的含義。
(三)語言的社會性
語言的社會性強調語言的通用性,她是一個工具,人的交流是離不開語言的。
沒有語言的存在,人的交流將會很困難。如果我們只將語言作為交流思想的智力工具,就不能全面了解語言的實質。作為對語言的研究,我們首先要了解三個相互抗衡的理論。第一,語言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表達思想。第二,語言之所以存在,是為了掩蓋思想。根據索緒爾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言語是個人的東西,是個人的行為,個人始終是言語的主體。語言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個人對于語言只能接受,卻不能改造和創造她,她是一個社會產物,存在于社會成員之中。語言在概念上一般概括為相同言語的總和,是一個普遍現象。情感與語言的結合,形成了情感語言,這是社會學語言的具體體現,并且在生活中得到進一步升華。
三、思維的實質
(一)思維的產生
思維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工作的?這是我們研究思維與語言關系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個體思維通過言語顯示出來,每個詞語符號都獲得一個大致明確的思想內容,人們要“理解”一個詞必須預先動一番腦筋,對外部世界進行分解和聯系,從而給予心理一個定位,進行思維。例如,我們經常使用某一符號,從而使人們的精力集中到某一個共同特征上來,從而促進思維形成一個抽象的概念,以對這一固定現象進行分析和概括。在思維的產生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很多現實的東西,這是思維產生的必經之路。我們要使自已能夠進行思維,首先要有一定的抽象符號,才能促使自已進行一些必要的思考。通過對母語以外的語言的學習,我們的思維被新的模式打破,在一個新的環境中,通過不斷的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分析、歸類等過程,從而促進思維模式的更新。
(二)思維的內容
思維是伴隨著語言的,但是思維并不完全是語言的內容,但思維的內容一般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有共同的思想儲存這一假設基本被否定了。說人們有相似的思想就是說他們的思維相似,可能如此相似以至于我們甚至說他們有相同的思想,就像我們說有兩個人住同一個地方。但我們不能由此說他們共同擁有了思想或者這種思想的儲存。思維是動態的,通過思維,我們對語義特征得到高度的表述和詳細的理解,從而極大的超越了任何相關經驗,并且在廣闊的范圍內極大的獨立于經驗的變化和具體的神經結構。隨著研究的繼續和認識的增長,我們關于理性和可理解性的標準同樣會改變或者發展,這是思維留給我們的對事物發展的認識,也是思維內容的不斷更新后對人類的發展產生的貢獻。
(三)思維的形式
思維的形式可以多樣性,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很平淡的,只展示思維的最后結論。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表現系統。
表現系統是思維的具體顯示,它一般被認為固定的和不變的,對其基本原因是一無所知的。正是由于認知系統嵌入表現系統的方式,語言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說話人通過心智,從所聽的和所說的話語中,抽象出其一般性的概念,這些概念對其個體產生影響。
思維的形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對社會的發展也有到一定的影響。這要求我們對思維的形式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才會使我們從容應對思維的變化,通過言語表達思維,最終為人類發展服務。
當然,對于一些傳統的觀念不能得到清楚的表達,直到形式主義提出了生成的概念。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被認為是傳統觀念和新的形而上學的概念的見解的新的融合。正是這些參與思維和行為的機制表明,語言的學習和心智是密切相關的。思維的形式和語言的表達也是密不可分的。
四、相互關系
語言學對社會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對語言和思維的關系的研究,也一直牽動著相關學者的心,并不斷演化成學術界積極探討的問題之一。在實際生活中,語言影響思維的形成。語言不直接影響是思維,而是通過言語的內化作用決定人的思維,這種思維即言語思維。言語是語言和思維的橋梁和紐帶,在語言和思維的關系上,兩者是相互作用,但思維起到關鍵作用,是決定性的。我們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思維起到了兩個關鍵作用:
(1)言語的產生和發展是思維的在推動的(2)思維決定著言語表達的內容。在相互作用方面,語言對思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言語在思維中的作用主要是充當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問題的關鍵在于:思維依靠語言來表達和交流,作為一種工具,但卻不是唯一工作,人們可以利用其它符號系統來表達思維的內容,例如、手勢、表情等來傳達思想,這是多模態研究的內容,我們在這里就不分析了。
作為符號系統的各種語言,用作思維工具時,它們之間的工作效能差距相當大。雖然言語符號系統決定并限制了個人的智力發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個人無法超越自身的語言能力限制。語言僅僅是記載過去所取得的思維成果,并且通過某種方式固定下來?!罢莆铡币粋€詞意味著在語音組合和對應的思維內容之間建立某種關系,但是個人必須經過思考,才能形成這種關系,并固定下來。如果沒有先作一番思考的能力,那就無法掌握詞的意義。
詞僅僅是起促進和協助思考的作用,并不是決定作用。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兩者緊密聯系,不可分離。沒有語言,人們就不能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而這種社會現象又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根據語言和言語的關系,我們可以得出言語對講這種語言的人的思維發展有很大影響。我們知道一個語言在某一階段所處的狀態代表著說這種語言的人們的智力發展的某一階段。因此,語言的發展原因和規律需要從人類的心理和生理結構去尋找。我們對語言和思維的認識,不能停留在表面,我們需要通過一些細微的方式去了解這種現象,并且不能帶有武斷的性質,同時,我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去了解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并維護好,從而,好好的為交流服務。
五、結論
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作用的,不可忽視任一方的作用,但二者的作用程度是有差異的,思維對語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語言對思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仡櫼酝?,語言不僅僅是喉嚨所發出聲音所組成的系統,更是人們打開通向心靈的鑰匙。語言是表達思想的至高無上的工具,它具有自然性、民族性、歷史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思維是語言發展比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在我們研究其相互關系時,我們可以看出,語言的衍生,言語的出現,思維的形成等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階段,我們只有充分了解語言的發展,不斷去思維,才能在語言學的知識海洋中索取一瓢,為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提供指導,更好的服務教學。
參考文獻:
[1]L.R.帕默爾著。語言學概論。商務印書館,1983.
[2]諾姆·喬姆斯基著。喬姆斯基語言學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鮑莉。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咸寧學院學報,2006.8.
[4]伍麗瓊。淺析語言與思維的關系?!陡=ㄕ搲??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