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知語言學的發展及其研究方法.
語言學的研究主要有生成語法學和功能語言學兩在流派,而上個世紀80 -90年代日趨成熟的認知語言學則可稱作是相并列的第三派.
這主要是就其產生的哲學基礎及其對于語言的解釋力而言的.生成語言學這一名稱太過籠統,涵蓋的東西也太多.而現在更傾向使用的,用來指“主流生成語法”\\(Mainstream Generative Grammar\\),而其與功能學派的最大區別則在于,如名所示,功能學派走的是功能路線,更注重語言功能意義的研究,而MGG則注重結構、形式研究\\(focus onform\\).認知語言學是一種研究方法,是試圖從認知的角度解釋語言的理解,既從語義角度出發解釋了意義,也從根本的認知上解釋了交際的問題.這使語言不再只是在理論的大框架上盤旋,而也回到了日常語言上,使語言學更加有魅力.
直到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陷喻》,以及1987年 Lakoff發表的《女人,火和危險的事物-范疇揭示了心智的什么奧秘》.認知語言學才真正有了夯實詳盡的理論基礎,尤其是Lakoff在他的《女人,火和危險的事物-范疇揭示了心智的什么奧秘》一書中最早地使用了認知語義學這一術語,對解釋認知語言學中的“語義”取向畫出了基本的框架.而認知語言學正是在生成語義學和句法結構之間的界面產生的,也就是說,如何從認知的角度來解釋概念和結構的結合,來解釋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和理解,認知語言學是一種研究方法.
二、范疇和范疇化.
“范疇化”是一個心理學上的術語,就是“分類”,而“分類是人類語言的基本特征之一”\\(陳治安、文旭2001: F25\\).這的產物就是“認知范疇”\\(cognitive categories\\)\\(Ungerer&Schmid,2001: 2\\).
那么人們的大腦運行過程中有哪些規律或原則呢?在顏色的分類上大腦的運行有兩種完全同的觀點:一是顏色分類的任意性,并由此認為不同的語言對于不同事物的描寫,刻畫是完全不同的.二是通過光譜結構分析認為顏色分類標準是普遍統一的.這一觀點則認為在光譜上的顏色分列上我們會取其中幾個比較突出的點作為分類的參照點.
BerlinKay \\( 1969\\)在實驗中調查了98種語言對于顏色的劃分,引用“焦點顏色”\\( focal color\\)的概念,得出了這一結論,而這一觀點與上一種觀點完全相反.
范疇化的對象是世界上存在的萬千種類的物體、物質和現象等,這個分類的過程為人類對于事物的認知提供了很好的解釋,但人們是根據什么樣的標準把“柜子”算作“家具”,但外形相似的“冰箱”卻劃分到“電器”這一范疇中的呢?這就是認知語言學中典型\\( pro-totype\\)和界限\\(category boundary\\)所要討論的問題.
首先要說明,什么是典型.對于某一范疇的定位,我們當然是根據世界上所存在物體的相似或不同程度等因素,但為說明在一個范疇內典型的作用,我們可以根據Rosch在她的原形試驗中所應用的幾組相似的不規則四邊形\\(trapezium\\) \\( Rosch , 1973\\).每組第一個圖形作為典型,那么后面的圖形則作為這一范疇中的其他物體.那么我們會發現典型后面的圖形都是在典型的基礎上有這樣那樣的變化,而非前一圖形的變化,但在就與典型的相似程度上來說,離典型越近相似度越高.這組圖形當然不如現實生活中的桌椅等物來得實際,但卻更好地說明了典型的概念和作用.
既然已經說清了界限和過渡區的問題,那么又如何來研究有著模糊界限的不同范疇呢?這里不得不提的是Labov關于杯子的實驗.實驗對象要對兩排由同一個杯子變形的圖片進行命名,并在不同環境下進行.實驗的結果很說明問題.
1\\)范疇是基于人腦的認知能力進行的
2\\)在各種事物現象\\(顏色、開頭等\\)的范疇化過程中,典型物體起了重要的作用.
3\\)認知范疇的界限是模糊的,如果存在相鄰范疇,那么二者不是區別明顯而是有相交處的\\(即過渡區,如上文中提及的紅色和紫色.
4\\)在典型與界限的問題上,認知范疇包括從典型到邊緣的物體或現象.
另外Labov在實驗中還讓受試者在不同情況下為杯子\\(及其變形\\)命名,結果也有較大不同.對于這一點,我認為在認知過程中文化及環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積”,環境的作用非常大.
三、范疇的層次.
首先是“基本范疇”這一概念,舉例說明,“椅子”是“家具”這一范疇中的成員,但“桌子”同樣也是.也就是說“家具”是“桌子”和“椅子”的上位范疇,而“桌子”和“椅子”是基本范疇\\(basic level categories\\).
什么是基本范疇?其實基本范疇這一概念來自心理學,也就是經試驗人類最易區分的一種范疇種類,這也是最重要的.這類范疇也是人們了解最多的,比如“小汽車”,人們知道有什么樣的外形,不同顏色,大小,廠商、品牌等,但如果問到“法拉利牌敞篷兩座跑車”,不了解的人可能想象不出.那么“家具”是“椅子”的上位范疇,而“靠椅”則是“椅子”的下位范疇.如果對全部基本范疇而言,包含進去的就是整個世界,在認知語言學中稱作“等級”\\(hierarchy\\).
這樣我們就會發現如果從下位范疇出發基本上可以走一條“路線”,即“下位范疇”.“基本范疇”.“上位范疇”.但這也并不是一定的,有時也會有新的路線,這是因為有時同一物體,作為基本范疇可以包含有不同作用的下位\\(當然這是比較少的情況\\),這時其中某一下位,就有可能有新的基本范疇,如“充氣小沙發”,它既可以是沙發,又可以是玩具,那么就有了兩個基本范疇的出現.但從上位范疇出發的話,就種類萬千了,只能畫出盡可能全面的網狀圖,抓住如“植物”這一點,花草樹木;再向下撒網,抓住花或樹一直向下延伸.
四、小結
認知語言學中的范疇化是整個學科重點中的重點,在其層次上下位的辨析中對語言的習得和教學都有一定的啟發.
參考文獻:
1. Ungerer、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Be巧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陳治妥、文旭. 2001,《認知語言學入門\\(導讀\\)》,北京:外研社.
3.趙艷芳.2001,《認知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