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由“不X”式虛詞結構初透語法化理論
摘要:近年來,關于語法化的討論與研究日益增多,國內外學者對語法化的問題從4個方面基本達成了共識,但在語法化的概念定義、常見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筆者主要從共時橫斷面視角切入,小部分的涉獵了語料縱向的解析,以否定詞“不”及其修飾的中心詞“X”組配而成的否定結構類型為例,從一個展開的平面對其在不同的語用環境中的運用推開了簡單的描寫與解釋,以期為后續的語法化的歷時研究開拓一個寬廣、獨特的認知視角,在符合我們人類正常的認知習慣和語感的基礎上,立足一個全新的視點對語法化進行統攝與解讀,從特殊中窺見一般。并由此引申到語法化理論存在的重要性,對解決漢語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從縱觀的角度進行合理的解剖,以及協助第二語言教學活動的展開,幫助二語習得者對漢語中存在的知識難點建構清晰的知識脈絡。
關鍵詞:語法化理論;“不X”結構;詞匯結構
一、引言
作為一種描寫和解讀語言的重要的方法論,語法化理論早已成為漢語 這種表意文字體系研究的熱點與重點[1]10-13.法國語言學家梅里特為了解釋自主詞是如何向語 法成分轉換的這種語言現象,以及探究這種語言 現象轉換的規律,語法化這一科學術語在語言學 界應運而生。在漢語言國家和印歐語國家關 于語法化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2]216-217.在西方語言學界的語法體系中,語法化又被稱之為現代語法化,是通過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1994年)[3]17-24、劉堅《論誘發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1995年)[4]161-169、文 旭《〈語 法 化〉簡 介》(1998年)[5]47-48和 沈 家 煊《語 用 法 的 語 法 化》(1998年)[6]1-6引入到國內,并迅速稱為國內語法研究的重要理論。在我國,對于語法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的“實詞虛化”研究,其中在宋朝周輝著的《清坡雜志》卷七有“東坡教諸子作文,或詞 多 而 意 寡,或 虛 字 多 而 實 字 少”的 記載,而在元朝周伯琦所著的《六書正偽》中也記載有“大抵古人制字,皆從事物上起。今之虛字,皆古之實字”.
近20年來,國內外有關語法化現象的研究和討論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大多數學者就語法化問題基本達成了4項共識:(一)句法化,特別是其中的實詞 虛 化 以 及 形 態 化 是 語 法 化 結 構 的 主 體;(二)語法化內部必然存在規律,它會遵循一定的誘因機制進行運轉,構成語言的各個交際層面以及說話者的認知模式和思 維習慣都作為語法化演變的重要因子;(三)語法化的漸變過程;(四)語法化是語言走向虛化的過程,它基本上是不可逆轉的,是 一 維 的。但 是 卻 在 語 法 化 的 概 念 定義、常見模式、單向性與脫語法化、范疇化與脫范疇化等方面 存 在明顯的 分 歧,需要 更 深入、系統的研究成果。
“不”與中心詞“X”粘合的詞匯結構,在漢語言中具有悠久的演變歷史 且在現代漢語的語言環境中應用十分廣泛。通常來講,“不”與不同的中心詞“X”進行組配時,可以粘合為副詞,如“不必、不 如、不 堪”;連 詞“不 但、不 單、不 管”;助 詞“不成”等。以“不X”的詞匯結構為例證,從共時和歷時的視角對語法化的問題展開系統、深入的研究,不僅能夠對當前語法化研究的分歧和爭議進行梳理和發展,也能夠對“不X”式結構的語義、演變機制等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更重要的是這些問題的梳理和研究對 于語言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中主要立足共時的視角,對“不X”式結構進行簡單的橫向描寫,但適時地會從歷時的角度拓開,考察一種結構類型涵容古代和現代的含義。
二、語法化理論
1912年梅里特的專著《語法形式的演變》一書出版,他在書中指出,語法 化即為詞語轉變為附著語素,附著語素進 而演 化為詞綴,最后詞綴成為一個最小的、不能再進行切分的語素的虛化的過程,并提出3個觀點:(一)由詞語向不能分割的語素演變的這一過程會 帶來整個語言結構的變化;(二)由實到虛的語法化形式雖然經歷了附著語素和詞綴兩個過渡階段,但自始至終都是連續的;(三)使用的頻率越 高,意味著虛化的階段和程度越高。隨 著 世界 范圍 內語言學的不斷變革與進步,根 據 國 內 外 對 語 法 化 理 論 的 最 新 研讀,語法化理論就是指表達實在意義的語法成分經過一系列的演變最終而 成具有完整語法意義并表征某些語法功能的語言成分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實詞如何經過演化 而具有語法功能的語言現象[7]96.語法化理論的 基本觀點包 括:一 是句法化和形態化是語法化的主體部分;二是語法化是按照 一 定 的 語 言 規 律 演 變 的,各 個 交 際 層面、語境以及話題參與者的認知心境都是影響語法化的重要因素;三是語法化是部分和整體的統一體,部分既互相獨立,各自運作,同時又互相組配,結構成完整的具有 語法 功能的語言成分;四是語法化過程的一維性,不可逆轉[8]20-32.
本文分析和考察的否定詞“不”和中心詞“X”組配成的各類語言結構的語法化現象,主要從共時這個橫向認知層面,主要描寫“不X”式的名詞結構、連詞結構、形容詞 結構 和副詞結構等幾種類型,也會涉獵歷時層 面,考 究它在不同的語用環境和時代中如何駕馭不同的語義角色,不局限于詞匯化這一種語法現象。通常來講,語法化同樣逃脫不了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進行定義的模式。宏觀的 語 法化的關 注 點在于語 法 形式和結構運作的機制和形成的框架是如何支配語言的。微觀的語 法 化則是指 語 言中的某 個 成分是經過怎樣的演變,從而獲得了某項語法功能的連續不斷的變化過程。宏觀 的 語法化將 其 自身歸為研究語法切入的角度之一,而且僅僅涵容了對詞的語法化 過 程的考究;后者即語 法 化現象,在研究內容上除包括有狹義的詞的語法化以外,還包括句法構式的語法化。本文中對“不X”式結構的剖析背景為后者。同時,語法化的描述還可以從三個不 同 的 語 言 現 象 進 行 描 述,包 括 實 詞 虛化、句法化和詞匯化[9]53-61.實詞虛化 即 詞本身的語法功能的變革,從一個語言層面進入到另一個語言層面,或 者是動 態 和靜態的 轉 變;句法化即語言單位在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受到語用的制約,從而獲得 語 法功能,并 在 使用的過 程 中被固定;詞匯化指的是詞語不能直接明了傳遞字面的含義,需要通過一定的引申和交際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由透明變得模糊[10]268-320.
本文通過“不X”式組配的結構類型來透析語法化的運作和推演機制,(描寫“不X”的語言結構類型切入)采用二元偶分的方法來切分“不X”式結構。二元偶分源自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我們走在語言學的任意一個胡同都會碰見的天才學者,他 用 自 己 充 滿 哲 學 思 辨 思 維 的 靈 感 和 內心,將語言學的研究帶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的視角和高度。他是第一個科學、明確地指出語言學真正的研究對象是語言的本身,組構了系統的、科學的研 究 方法,將語 言 看作一個 整 體進 行分析研究,而 不 是割裂 開 來,推翻了那 個 年代流行的建立在機械主義和經 驗實證主義的部分脫離整體的學科的研究方法,他們忽視個人言語現象背后的語言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僅僅將直接可觀察到的表面的個人的 言語事實作為語言研究的本源,忽 視 了語言 的 社會功能,將社會作為語言的一種 派 生現象,是 第二性質 的 存在,使當時的語言學的研究 走入了 死 胡 同。索緒爾的橫空出世,帶來了具有劃時代性的價值觀之一---二元偶分,同時將語言作為一個存在于人們交際范圍的社會大背景 下的整 體 來 研究。本文中對“不X”式結構的初探主要采取共時與歷時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縱斷面和橫斷面對“不X”式組配的結構類型進行描寫和解釋,共時和歷時同等重要,正是“不X”式結構的語法因子的演變機制才催促著這個構式不斷地更 新和調整并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之下,我們才可以從人類交際范圍中對“不X”構式進行語用分析,從而為語法化研究提供一個新的切入點。
三、“不X”式結構的虛詞類型
否定詞“不”及它所修飾的中心詞“X”會組配而成不同范疇的否定結構 類型,近些年來,國內外的學者對大部分虛詞“得、的、了、不但”等 等,建構在語法化和詞匯化的 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和解讀,并形成諸多論文 和專著,既廣泛又深入,然而對于“不X”式構成的否定虛詞的語法化研究涉及并不多。本文主要以“不X”作為初透語法化問題的一個嶄新的切 入點,系統描 寫“不X”式結構的虛詞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