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高效課堂” 就是高效型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高的課堂,換句話說就是教育教學目標能夠高效達成的課堂。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地方都以“高效課堂 ” 為課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形成了一大批人們耳熟能詳的教學模式,比如“杜郎口模式”. 但不管是怎樣的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都離不開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 “三維目標”是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其中知識目標是基礎,能力目標是關鍵,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最高追求。 三者之間是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在落實層面上需要層層推進。 通過我們的課堂教學, 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目標達成的同時,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并能在日后的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積極踐行, 這樣的課堂教學才算得上是高效的課堂。 近些年來,我校也進行了打造高效課堂的嘗試和探索,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是如何進行教學的。
一、激發學生興趣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 好奇則是產生興趣的一把金鑰匙。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則能充分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有一個著名的數學家的故事就很能說明這一點,這個數學家叫高斯,小時候,教師為了拖延教學的時間,給學生布置了一道數學題,誰要是解答出來就可以回家。 這個數學題就是1+2+3+4+5+6+7+8……+98+99+100=? 簡單地說就是從1一 直加到100的和是多少? 這時,學生為了能夠早點回家,都開始忙著計算起來。 不過,只有一個學生沒有急著動手,而是看著窗外思考著,這個問題有沒有更為簡便的方法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這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已經做完了,可以回家了嗎? ”教師非常驚訝,急切地想知道這位學生是怎么做的,這個學生跟 教 師 解 釋 道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這樣 ,這個算式就相當 于 50 個 101 相 加 , 可 以 轉 化 成 101*50=5050. ”教師很是欣慰 ,就讓大家都回家了 .
這個學生后來成了數學家。 心理學研究表明,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高斯正是對數學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始終對未知世界保持著好奇, 才有了后來的成就。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就特別注意如何激發學生興趣的嘗試,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問題意識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思考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 是開啟科學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沒有問題就不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沒有問題就不會點燃創造的火花,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不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是無效教育, 培養出來的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并進行自主探究。 比如,在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一節課后,我就給學生布置了“如何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積極思考并最終得出答案。 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根據三角形一個內角的形狀可以將其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也可以根據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將其分為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其中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我接著舉出一個三角形的特例---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有一個角為直角,又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讓學生探究除了直角外的另兩個角的度數。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最終得出,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除了直角外的另外兩個角相等,都是45°。 我通過不斷提出新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的殿堂, 遨游在數學學習的海洋中,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談及得出問題的答案時, 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表情,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學習了“四邊形的認識”后,我安排學生探究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學生自由探究,最后得出了四者的關系,并通過畫圖表示了出來。
總之,在打造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激趣”和“設疑”這兩個把手,不斷尋找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好奇點,以此為契機引爆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通過不斷“設疑”的手段引發學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并不斷增強他們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助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