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從本質上講,就是信息戰,通過特定信息的傳播來影響敵方的精神領域, 從精神上征服和控制敵方。 隨著現代心理科學和信息傳媒的高度發展,心理戰突破了幾千年制約其發展的“兩大困境”---對人類精神現象機理認識的不深刻和信息傳播技術的不發達, 開始從武力戰中脫胎出來,成為一種實現政治、經濟和軍事目的的獨立作戰樣式。
一、現代戰爭心理戰的主要特點
與傳統心理戰比較, 現代戰爭中的心理戰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以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展開深層次對抗
傳統條件下, 由于受活動范圍和信息傳播途徑的限制,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交流較少。 信息化條件下,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空前發達,信息傳播突破了時空的限制, 各種價值觀念的交流碰撞達到空前規模,圍繞核心價值觀的爭奪更趨激烈。 核心價值觀斗爭成為心理戰的最高層次, 核心價值觀領域成為心理戰的主要戰場, 借助武力輸出價值觀成為心理戰的新動向。
(二)以決策者為重點進行多目標滲透
現代戰爭,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使心理戰對象呈現擴大化趨勢, 不僅針對敵方的高層決策者、 軍人和普通民眾, 還包括友方和己方的軍民,形成了以決策者為重點的多目標、全方位的心理滲透體系,在功能上能夠影響決策者心理、削弱軍隊士氣、轉化民眾態度。
(三)以綜合國力為依托實施全方位較量
傳統條件下, 由于受社會條件和科技發展水平的制約,信息流通不暢,國際交往較少,一個國家很難通過軍事以外的手段對他國施加影響。 信息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國之間相互依賴性明顯加強,彼此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這就使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能夠通過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種力量對他國施加影響。 因此,現代戰爭中的心理戰,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由國家戰略決策層統一組織協調,綜合使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資源, 依托現代傳媒全時空傳遞信息的作戰行動。
二、現代戰爭心理戰的重要作用
現代戰爭中的心理戰已超越了軍事領域,突破了前方與后方,模糊了戰略與戰術,逾越了平時與戰時,成為一種能夠適應國際斗爭需要、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戰略行動。
(一)心理戰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特殊手段
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 基本上是以地緣為界的邊疆安全,維護國家安全,主要表現為維護地理邊疆的安全。 信息時代,由于因特網、衛星電視、無線通信技術等實現了信息傳播的全球化、 即時化,敵對勢力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逾越對方國家的地理邊疆,通過傳播已方的價值觀念,影響對象國人們的思想、 信念, 進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毀人之國的目的。 時代的發展推動傳統意義的作為一種作戰樣式的戰爭心理戰, 一躍成為在國家安全戰略層面謀劃和實施的國家心理戰。 心理戰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心理戰成為爭奪戰略主動權的重要途徑, 心理戰成為鞏固國民心理防線的重要措施。
(二)心理戰成為影響戰爭全局的重要因素
現代戰爭實踐表明,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心理戰,促進了心理戰宣傳即時化、心理戰器材智能化、心理戰手段多樣化、心理戰與武力戰高度一體化。 心理戰在引起或制止戰爭爆發、加快或延緩戰爭進程、改變力量軍心對比、降低作戰損耗等方面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 心理戰也由過去戰場上的戰術手段, 一躍成為信息時代影響戰爭全局的重要因素。 心理戰在戰爭全程的運用更加廣泛,心理戰對戰爭強度的影響更加直接,心理戰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三)心理戰在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新世紀新階段,軍隊肩負著“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要求我軍必須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這不僅需要強大的武力作戰能力作基礎, 而且需要強大的心理作戰能力作支撐。 從近些年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實踐看,心理戰在軍事斗爭準備、反恐維穩和部隊遂行其他重大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現代戰爭心理戰的制勝機理
心理戰與武力戰不同, 是以人的心理為作戰目標,實質是爭取人心的戰爭。 因此,心理戰的關鍵是要分析敵方的心理特點規律, 找準心理突破口,攻擊心理弱點,破壞心理平衡,增強攻心奪氣能力。 心理戰作戰機理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攻擊“元價值”以影響戰爭信念
軍人心理健康的關鍵在于有著堅強的信念,一旦軍人的信念崩潰, 就會失去維護軍人職業角色和職業行為的基礎。 元價值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 為大多數民族所普遍接受的一種價值觀,例如民族復興、人道主義、反恐怖主義、和平、自由等為肯定性的價值觀念,而侵略、分裂、獨裁、恐怖主義等為否定性的價值觀念。 元價值是信念的基礎,信念是精神戰斗力的重要支撐。 元價值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 但人們對元價值的認識常常是不自覺的, 所以優先搶占元價值的制高點就成了心理戰制敵的先機。
中東戰爭以民族獨立為元價值、 海灣戰爭以反侵略為元價值、 科索沃戰爭以維護人權為元價值、阿富汗戰爭以反恐怖主義為元價值、伊拉克戰爭以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解放伊拉克人民為元價值, 雖然這些戰爭實際上都是滿足進攻方的地區利益或執政集團利益, 但都是把己方的戰爭性質上升為某種肯定性的“元價值”,并以此來打擊敵方的正義性, 在戰爭的現實價值與元價值之間建立起了令人信服的聯系。
(二)奪取制信息權以引導認知傾向
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告訴我們, 信息傳播要簡潔、鮮明、不斷重復,以爭奪人們有限的心理空間。當信息呈現次數達到一定程度時, 它對人的心理影響就由有意記憶為主轉變為無意記憶為主,就會對人的態度、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曾說過 “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這句話用來說明人類認識真理的歷程時是不正確的, 但在時間和空間都非常有限的戰場環境下開展心理戰,則是非常有效的。
在戰爭中, 利用信息生成技術制造高頻話語奪取制信息權,引導敵方的戰爭認知,以不斷重復的方式擠占心理空間, 進而引導目標對象的認知傾向。 只要心理戰信息能引起目標對象關注,進而引導敵方思考,就可以有效地發揮心理戰功能,實現作戰目的。
(三)實施強刺激以誘發情緒改變
情緒系統主要指人的心境、激情和應激,不同的情緒狀態對人的其他心理系統起到強化和干擾作用。 由于情緒的中樞主要集中在丘腦和植物神經系統,受直接機體刺激的影響較大,而對人的整個身心狀態都有顛覆性效應, 是最佳的心理攻擊點。 強刺激最能引起人的恐懼情緒,心理攻擊可以通過實施強刺激引起敵人的恐懼情緒, 喚醒敵人的不良情緒反應,從而影響敵人的認知、信念和行為,促使其削弱或喪失戰斗力。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使用“斬首”空中精確打擊和地面閃電突擊,就動搖了伊軍抵抗的心理。
在二戰期間, 前蘇聯元帥朱可夫曾使用 140 盞1000 多億度的大功率探照燈照射敵軍陣地, 使德軍驚慌失措,防御陣地土崩瓦解。 希特勒使用“閃擊戰”,引起敵人后方恐懼、困惑、疑慮和混亂。 英國戰略軍事家利德爾。哈特曾經說過:在戰斗中殺死一個人,只不過是使這支軍隊損失一個士兵,但是一個心理受到強烈震撼的人, 可以成為恐怖病菌的傳染媒介,足以造成恐怖現象。
(四)打擊精神支柱以摧毀戰斗意志
意志是人們努力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心理品質,意志是軍人士氣的重要構成部分。 在戰爭中,對敵方珍視的物質和精神支柱施以不可抗拒性打擊,則可以摧毀敵方的作戰意志。
在科索沃戰爭中, 美軍遇到了南聯盟軍隊的頑強抵抗, 南聯盟軍民的頑強斗爭意志讓美軍一度受挫。 但接下來美軍開始使用貧鈾彈、集束炸彈等具有強烈震撼性效果的武器把發電廠、電視臺、橋梁等炸成廢墟, 最終摧毀了南聯盟領導人的意志,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五)打擊團隊凝聚力以瓦解集體戰斗力
軍隊戰斗力不僅取決于軍人個體的戰斗精神, 還取決于軍隊團體凝聚力和彼此的團結協作性。 團隊凝聚力的形成至少需要有一致認同的目標、強有力的領導、共同遵守的規范、流暢的溝通渠道和合理的報償等。 心理攻擊可通過打擊團隊凝聚力,以瓦解戰斗力。
在伊拉克戰爭中, 美軍成功找到了薩達姆政權、 伊拉克軍隊和伊拉克民眾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設法把前者從后兩者中剝離開,在心理上避免形成國與國的交戰、軍隊與軍隊交戰的概念,通過廣泛的心理戰宣傳, 把戰爭變成美軍與薩達姆政權集團的戰爭。 美軍針對伊拉克政權和軍隊專制、猜疑的心理特點,制造薩達姆死亡、伊軍 51師投降、阿齊茲叛逃等假消息,離間伊拉克軍隊。美軍還把薩達姆政權中的 2000 多名上層人士分成“薩達姆死黨”、“騎墻派”和“反對派”,通過多種手段拉攏、威逼利誘,分化薩達姆政權,促使重量級人物倒戈。
參考文獻
[1] 謝 作炎 .信息時代心理戰 [M]. 北 京 :解放軍出版社,2004.
[2] 郝唯學,趙和偉。心理戰講座[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
[3] 廖東升?;诙嘀悄荏w的心理戰效果評估方法[D].長沙:國防科技大學,2008.
[4] 白全貴 , 許文勝。 信息傳播-穿梭時空的無極之旅[M].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3(3):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