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素質教育就是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使學生收獲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不斷地提升個人能力和素養。 高中數學學科是高中課程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 也是相對來說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切實提升學生能力,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歷史重任,對培養和發展高中生的素質有很大意義。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是傳遞知識的橋梁。 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要把“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來安排和設計我們的教學流程,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有區別、有針對地完成教學任務。 所以,實施素質教育的高中數學課堂, 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通過靈活地設計課堂教學流程,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學生收獲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提升個人能力;同時,學生在屬于自己的課堂上,在體會數學魅力的同時, 逐漸形成科學的思考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出自己的數學思維。 這樣學生才會把學的數學知識變成自身的數學技能, 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應用數學, 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才是學以致用,這才是我們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
作為數學學科特別是高中數學,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高中數學教學要求達到的目標之一, 對于數學這樣一門更依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來說, 這是培養學生數學技能的核心。 但是,我們知道高中學生,因為要面臨高考的檢驗, 數學知識的容量來說是非常大的;同時,為了學生在更高階段的學習做好鋪墊, 數學知識的難度較初中階段有了明顯的提升, 這給很多學生特別是前一階段數學基礎不好、 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導致很多學生 “望數學而生畏”,導致他們的學習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所以在新時期如何結合我們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來實現素質教育要求,開展有效地數學課堂教學, 成為我們很多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 就這一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用數學思想貫穿教學,培養學生的創
新能力所謂數學思想, 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們的意識之中, 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事實與理論經過概括后產生的本質認識。 體現的是一個人對于數學的本質認識,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形成的數學思維,即能力。
新課改下的數學學科已經在凸顯著數學和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教材的很多內容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實例和數學課堂的練習, 究其原因就是在強調數學知識生活化,把數學思維通過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使之逐漸成為學生的慣性思維, 這樣在解決數學問題上才能提升個人能力。 這一要求在我們的新高考下也在逐漸地被強化,在新高考的發展變化中明確指出, 要更加重視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教師要教會學生進行觀察、推理和猜想;通過對一些特例的分析,歸納出一般的規律,然后作出猜想;通過比較、分析、總結,進行猜想;通過從宏觀作出估算,先有猜想,然后加以嚴密的數學證明。 這樣“既教猜想,又教證明”,激勵學生猜想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也是生動、有趣,充滿活力,并富有哲理的一門自然學科。
二、用數學語言促進教學,提高綜合能力
教學中數學應發揮基礎學科作用, 加強學科內在聯系,挖掘各學科知識交匯點,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夠正確運用數學語言加以表述。 數學語言的水平可以反映一個學生數學素質和數學能力的高度。數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三種形式,文字語言是數學邏輯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日常語言,圖形語言則更直觀、形象、生動,符號語言可以簡化、抽象、精確、概括。 “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離開了數學語言很難進行學習和交流。
三、用實例激活課堂,注重現實操作性
一個人的數學素質不僅體現在其掌握了多少數學理論,也不僅在于其解決了多少數學難題,更重要的是他能否運用數學思想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高中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喜歡學習有生動實例及實用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與才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聯系實際,結合生活和社會實踐,提倡應用,通過問題學,著重從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出發,使學生能學到有用的東西,能適應變化發展的世界,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解決社會上的實際問題。
總之,素質教育已經向我們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課堂教學中,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把握教學的基本要求,重視教學素質的提高, 樹立提升高中生數學素質的的教學目標,采用實際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方法和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可能。 我們堅信,高中生數學素質一定會飛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