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締造的,儒家思想的內涵就是一種“君子”文化,教化人們具有“君子”的行為,以禮作為道德規范的重要標準。儒家思想在我國的文明史中歷千古而不斷而不改,足以說明儒家思想的價值,既包括思想價值,也包括文化價值。這種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就是長久不衰的主要因素。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編了一定比例的文學作品,其選編的目的就是側重文章中儒學思想的內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也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
一、儒家思想對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儒家思想中“禮”的地位和作用
“禮”在我國古代社會長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會生活中作為一種言行規范。相當于法律,是古代社會制定國家法律的依據,成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一項重要措施?!岸Y”的基本原則,首先是要親愛自己的親屬,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理念;在此基礎上進行國家的治理。在古代國家治理以“禮治”為基本原則,尤其是針對百姓的禮治,刑不上大夫,就表明了統治階級的特權。在儒家思想中,仁、義、禮、智、信,是重要的內容。其中的禮是與法通稱的,上至國家立法,下至百姓婚喪嫁娶,都有禮來作指導。禮在古代與現代的法律一樣,具有規范作用,是治國的重要手段。禮和法是重合的,同時禮也包含了道德規范,古代統治者的思想中不存在禮之外的道德。
(二)教學中“禮”對學生德育的促進作用
儒學中的“禮”是治國的方略,強調報效國家的思想。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點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報效國家是中華民族的傳承和持續發展的需求。儒家注重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涌現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志士。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使他們具有報效國家的意識,這是國家昌盛發展的需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和強調儒家文化中愛國主義精神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
(三)禮的思想在中學語文中的體現和滲透
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仁政、中庸、君子人格、教育、學習等思想。這其中的仁政指以禮、以仁治國,以民為本,積極保民、養民和教民。高中語文課標中明確規定學生“增強文化意識,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為此教材中安排了十多篇論語內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的優秀文化和提高道德修養。如《為政以德》、《克己復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仁者愛人》、《周而不比》、《沂水春風》、《寡人之于國也》等等。在這些篇目中,儒家思想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漸漸感悟到其對今天學生道德行為的指導意義。
二、語文教學中發揚儒家“禮”的思想
(一)挖掘教材,合理滲透
儒學中的禮學對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良好的道德修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擁有無法估量的教育潛能。因此教材中選編了一部分古典文學作品,目的是讓學生領悟華夏民族的傳統精魂。禮學的核心是仁政思想,而儒家倡導“百姓生無衣帛漁肉之憂,死無送終厚斂之虞”。這與我國目前關注民生,全民醫保、社保的管理理念多么相似。儒家提倡實施仁政一定要從經濟建設開始,“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保ā豆讶酥趪病罚┻@都是儒家思想對于今天的重要影響。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禮學思想,及時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縱論古今,不要就著字面理解和講解,不要為了背誦而背誦。
(二)運用知識,體現價值
禮學內容廣泛蘊含在儒家思想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知識及自己儲備的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把文以載道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比如《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強調治國應“重民”,施仁政以樂民,執政者應與民同憂樂。這是仁政治國的核心,而仁政就是禮學的核心內容。關于仁政,孟子在文章中描述:“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此無他,與民同樂也?!敝挥羞@樣,執政者才能統治天下,這與我們今天提倡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治國方略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孟子倡導的這種“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思想,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塑造以一大批的愛國志士。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信念都是這種思想教育的結果。
(三)教學活動,活潑滲透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方式對學生 進行德育教育,也是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體現。教師應該創設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具體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生活的外沿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在同人的交流中體會儒家中的“禮”。學生不僅能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儒家的德禮思想得到更好的發揮。
作文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是需要深刻的思考后才能成文,這是真正經過他自己學習收獲的東西,作文中能看到學生的思想和對事物的態度,體現出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在作文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作文指導的活動融入德禮思想的內涵。教師可以布置關于儒家禮學與現代社會實際相結合的作文題目,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的儒家思想,充分與現實社會的實際聯系起來,學生自己體會思考,把思想道德內容潛移默化的遷移給了學生,聯系我國當代 的治國方針,體會理學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影響。
儒家思想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儒家創立的做人、處事和立國的思想和名言早已為人們所接受,并將繼續影響后來人及社會的各個階層。高中語文教學的崇高使命就在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熏陶,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一定語文修養和道德修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