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發揮積極的教學功效。 探究合作的過程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相關問題展開更深入的探究。 同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從其他同學的思路中得到啟發,這有助于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的完善。 合理地利用探究合作教學,對于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很有幫助。
一、創設發散性研討問題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讓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更好地發揮教學輔助功效,就需要教師注重一定的教學原則,并且選取合適的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 在探究合作問題的創設上,教師應當更多地給學生設立那些發散性的研討問題,這樣才能夠給學生的思考過程提供更大的空間,進而讓學生能夠在探究合作中有更多收獲。 教師要善于選取那些開放性且具備一定思維量的問題作為探究合作的主題。
這類問題的合作學習,對于課本知識能夠有效鞏固,也能夠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不斷提升。 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更多收獲。
例如,在講“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題目: 正三棱柱 ABC - DEF,M 作為 AD的中點,N 作為 BC 的中點,求 M 點到 N 的表面最短距離。 這樣的題目答案顯然不是輕易就能得出的,甚至會在解題的過程中造成一定的分歧。 這樣的探究合作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創設那些具備一定發散性,并且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才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地展開對于相關問題的思考與探究。
二、問題應具備一定的應用性
探究合作在問題的選取上要注重技巧。 一方面,問題應當有一定的難度與思維量,這樣才能夠給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更大空間。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選取那些具備一定應用性的問題,這類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與研討欲望,在對于這類問題展開分析時,也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因此,教師可以將很多知識點融入相關的生活實例中,并且透過應用性問題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探究合作興趣,這對于培養與深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例如,已知一塊圓形木頭的截面半徑為 25cm,現在將其鋸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木料的截面積為 10cm2,長為 x,寬為 y,周長為 l,對角線長為 d,可以列出哪些函數? 筆者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各組學生分別列出了: xy =10,l = 2x + 2y,x2+ y2= 4d2,l2= 16d2+ 80……通過應用性問題的討論交流,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與合作學習的欲望,這個過程也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互結合,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體會。
三、探究合作情境的創設
問題創設的方式還有很多。 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模式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考的平臺,這也是推動學生的探究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善于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來提出問題,并且將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融入其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以情境創設的方式來設置問題,同樣非常有助于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這能夠給學生的思維過程提供一個很好的背景,這對于學生解題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很有幫助。
例如,在一次課堂教學,我給學生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 試研究 20 萬元人民幣在 5 年之內的理財方案。 學生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中。 在談到將這筆錢放入銀行進行理財時,下述兩個探究合作小組的觀點發生了一些分歧:
第一組學生首先給出了存款利率,一年為 3. 25%,兩年為 4. 15%,三年為 4. 75%,五年為 5. 25%,之后第一組學生表示,要將 20 萬元人民幣直接存入銀行,五年后得到 52500元的利息。 一方面利息很多,另一方面也比較保險。
第二組學生也是將 20 萬元人民幣存入銀行,滿一年后取出本金和利息,之后再重新將本金和利息一起存入銀行。
以此類推,五年后可以得到利息 34682. 28 元。 雖然利息較少,但是用錢方便,有利于應急。我讓其他同學來進一步研討與比較這兩種方式各自的優越性,學生的思維再次活躍起來,課堂教學氛圍異?;钴S,學生對于這類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想讓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收獲更好的教學成效,在問題的設置上應當更為合理。 探究合作的問題要具備一定的發散性,能夠凸顯一定的應用性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教師要善于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來提出問題,并且將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融入其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這些都是很好的探究合作教學的模式。 合理地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有積極的輔助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