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為高中階段一門必修學科,不但對學生的高考具有重要影響,還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學習數學。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知識比較抽象,需要的不是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從本質上理解。 數學活動,不僅是“數學認知活動”,而且是在情感心態的參與下進行的傳感活動。 成功的數學活動往往是伴隨著最佳心態產生的。 學好數學,學習心態非常重要。 所謂學習心態,是指學生在學習時的心理狀態。 那么,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應該具有怎樣的學習心態呢? 筆者認為,數學學習的最佳學習心態應該由輕松感、愉悅感、嚴謹感和成功感組成。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高中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輕松感的學習心態
所謂輕松感,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心里放松,感覺沒有壓力,內心輕松的狀態。 心理學研究認為,在輕松的狀態下,人的大腦皮層的神經元要比平時更加興奮,神經細胞傳遞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思維自然就會變得更加敏捷。 在這種狀態下學習數學,效果自然就會明顯提高,不但有利于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還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轉化為數學能力。 由此可見,輕松感的學習心態對于數學學習具有重要影響,高中數學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輕松感的學習心態。 首先,高中數學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地進行情感與思維的交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意志與情感,對學生的心理帶來巨大影響,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 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愛與關心來保證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給學生以輕松感的學習心態。 其次,高中數學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增加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只有數學教師釋學生所疑,解學生所難,樂學生所樂,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數學,才能夠保證學生以一種輕松的心理去學習。
二、高中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愉悅感的學習心態
所謂愉悅感,就是指學生心理上的一種積極情感,是學生具有積極主動學習的意愿,是學生數學學習最佳心態的催化劑。 只有學生具有愉悅感的學習心態,才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興趣十足,思維活躍,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愉悅感的學習心態,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首先,高中數學教師可在教學中展開爭論,增強課堂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愉悅感的學習心態。 其次,高中數學教師可通過學科本身固有的對稱美、簡捷美、和諧美等美感來誘導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的愉悅感學習心態。
三、高中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嚴謹感的學習心態
所謂嚴謹感,就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要一絲不茍,言必有據,認真嚴謹的學習心態。 數學是一種嚴謹的學科,來不得半點疏忽,不論是公式、定理,還是求解和答題的過程。
因此,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學科,就必須要具備嚴謹的學習態度。 要想培養學生嚴謹感的學習心態,數學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樹立嚴謹的教學作風,無論是講解概念的形成過程,還是公式定理的分析,都要一絲不茍。 在解題過程中,必須因果分明,思路清晰。 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嚴謹的教學作風,才能夠帶動和培養學生嚴謹感的學習心態,促使學生學好數學。
四、高中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成功感的學習心態
所謂成功感,就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內心渴望被認可的一種心理活動。 成功感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學習產生巨大的源動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想要培養學生成功感的學習心態,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學會尊重學生和肯定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的每一點、每一滴的成績,還要學會贊美和鼓勵學生,滿足學生內心的需求,使學生能夠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保持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進取的心態。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在高中階段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學好數學的關鍵在于數學學習的心態,最佳的學習心態能夠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最佳學習心態,主要由輕松感,愉悅感、嚴謹感和成功感四個方面構成,高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習心態對學生數學學習產生的巨大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精心準備教學,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最佳的學習心態,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完成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