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一個學生人生中的關鍵時期, 而高中數學又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加難點學科。 對教育有所關注的人會發現這樣一個現實情況: 不少初中數學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后數學成績會大幅度下降,甚至會不及格; 普通學生以及基礎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學習高中數學更是困難重重。
究其原因,主要 有 :缺乏良好的 學習習 慣 ,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在數學學習上表現懶惰、 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 自卑感強,自信心差、不能認真地、持續地聽課,有意注意的時間相當短,因此,講了很多遍的問題,學生還是不 懂 ,或是 一知 半解 ;缺乏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僅僅會簡單地模仿、識記;上課時 ,學習思 維反應慢,跟 不 上 教師的思路; 平時學習中對基礎知識掌握欠佳,從而導致在 解 題時 ,缺乏條理和 依 據 ,造成解題思路的雜亂無章; 而心理壓力較大或喪失上進心,日積月累,造成對學習數學存在一定的困難性。 要想打破這個局面,使他們走出困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 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安排教學, 將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 教師既要重視學生 “應該的 狀 態 ”,也要重 視 學 生“現實的狀態 ”, 將兩種狀態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好心人”,更要做學生學習的“有心人”. 教學不是零起點,教師要分析學生,讀懂學生,把握學生的知識儲備。 在課堂上,教師就是導演,學生是演員, 不了解演員的導演是無法拍出動人心弦的好片的。 那么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該如何做呢? 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滿激情,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面帶笑容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教師,而開始喜歡這個教師所教授的科目,并且會努力把它學好。 其實無論什么樣的學生都希望教師能夠喜歡他、重視他。 因此,教師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從內心喜歡他們,用真誠的笑臉去肯定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 我們在每一次步入課堂之前、 在每一次面對學生之前,調節好自己的情緒,面帶笑容。 人的好情緒是可以相互傳染的,讓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深受感染,消除他們對數學課堂的恐懼癥,讓學生厭學的哀嘆聲遠離數學課堂。 讓學生從喜歡你這個教師開始,發展到喜歡你所教的這門課, 師生關系也越來越融洽,最后學生從內心深處想學數學, 到了這個時候,誰還能說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呢? 所以教師一定要掌控自己的情緒,不管我們心情多糟糕,身體多疲憊,都要在學生面前保持著一份良好的心態,用我們的笑臉,傳遞對他們的殷切期望與真摯的關愛。
二、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 當一個學生信心百倍的時候,哪怕是遇到困難,也會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解決。 所以,我們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尋找契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作為教師,我們要端正教學觀,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 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因此,教師要正確地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 有意識地 “偏愛差生”,允許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反復,從中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這些學生在過去的數學學習中受到鼓勵的相當少, 因此,要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充分地鼓勵肯定他們,使他們獲得能夠實現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應, 從而產生自信心,進而使學生感到經過努力,自己完全可以學好數學。
三、適當簡化教學內容、降低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過高,學生不易取得成就而遭受挫折,得不到他人的良好評價,從而不能得到積極情緒體驗的反饋, 容易挫傷銳氣,喪失自信心。 因此,要使學生真正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 必須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改革。 教師要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實行“低起點教學”. 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和難度, 確定教學起點時,要以教材的可能起點為導向,同時以學生的現有狀態為立足點,二者綜合起來確定教學的真正起點。 教材提供的教學內容及其教學內容的水平,僅代表著學生學習該內容的可能范圍與需要掌握的可能程度,并不代表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 新的基礎教育觀認為,教學實踐活動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狀態和發展狀態。 教師可以在課前了解,也可以利用上課的導入環節進行了解,弄清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把教材提供的起點線索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動態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具體學生”的角度加以分析,對原來確定的教學起點進行判斷、分析、驗證,從而真正確定教學的起點,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使教學的起點具有針對性和適宜性。 尤其是高一教師要充分了解初中教材內容,及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習慣及思維狀況,做好銜接內容及每節課的起始教學。 在授課時,適當降低起點,分散難點,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切忌過早地與高考題型對口徑進行教學,要立足于學生能聽懂會做的練習題、問題,切實做到從大多數學生的知識基礎與思維水平出發進行教學,提高質量,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因此,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入門內容, 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 動手、動腦、動口,講清每一個概念、性質、定理的來龍去脈。
四、及時并適度地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多歸納、多總結,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達到易記好用,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條理性和規律性。 數學概念一般不同于其他概念,對于通過抽象思維活動總結出來的概念,應盡可能通過直觀教學。 例如,求斜率的四種方法:(1)已 知兩點求斜率 ; (2) 已 知方向向量求斜率;(3)已知傾斜角求斜率;(4)已知直線的一般式求斜率。 又如直線的點向式、點法式、點斜式,再通過練習:已知直線經過點A(-3,1),B(1,4),分別用點向式 、點法式 ,點斜式求直線方程。 只有不斷地總結,才能有創新和發展。
總之, 只有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正視教材及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善于從學生實際出發,數學課堂教學一定會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偉大的動力產生于偉大的理想”,高中數學學習是學生人生的一次磨礪,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制定適當目標, 長計劃,短安排, 學生就會增強自己戰勝困難的信心,“興趣 ”和 “信心 ”是學好數學的最好的老師 .山高水長,任重道遠,希望經過我們的努力,讓我們的學生不再為數學學習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