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比較式閱讀指的是將新事物和舊事物共同點和差異點進行比較加以分析,可以將比較式閱讀看成是一種分類歸納手段。最終的比較成果分析,人們才能清晰的看出事物間的差異,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明確事物外、內在的聯系?;诟咧袑W生學習為案例,學生只有將自己已經學習到舊知識和即將學習到的新知識相互對比,進行知識整合和融合,學生學習效果才能提高。當知識量不斷得到累積后,教師教學目的得以實現。如果將該方法引入高中語文閱讀中,是否也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分析比較式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二、分析教材、明確教學方向
教師根據高中語文的設置,進行劃分教學課題。注重學生探究性閱讀方法的教學,基于文學作品為主。引入小說、散文、詩歌以及文學鑒賞等等知識。教師學會重組課文,根據文章主題和題材,重新安排教學順序,使得學生更能深刻理解。文學作品的教學, 是高中語文教學最豐富、最靈動的部分。教師開展教學時,需根據教學思路執行,確定出兩、三個閱讀側重點,開始精段品讀。簡而言之,在閱讀文章教學開啟時,選取文章最為關鍵的部分深度解析,把握文章關鍵,提煉出主題,最后概括文章。
眾所周知,每一篇文章的題材不一樣,主題類型也不一樣。高中語文教師教學時,就應該根據深層次差異,做好探究教學工作,基于作品的差異開展,注重重組教學設置。
三、橫向比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橫向比較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作家作品進行比較,從篇章和段落里開展研究。教師也可以從字詞、寫作意境中進行判斷分析,明確作品的優劣。再深入探究作品差異。舉個例子:
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我與地壇》這兩篇文章作對比。
第一,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國史鐵生作品《我與地壇》,這兩個作品都認同了生命力的頑強和堅韌。分布敘述兩個主人公自己的人生經歷,在逆境中感悟生命的珍貴。他們面對病魔依舊可以從容、淡定面對,這樣的精神給人以崇高敬意。海倫凱勒的作品中,講述的主人公是個聾啞盲人,身心受到摧殘,他們渴望光明。這個“三天光明”有著多重意義?!暗谝惶旃饷鳌蹦軌蜃屗兊糜袃r值,有意義?!暗诙旃饷鳌笔亲约河辛艘浑p眼睛,能夠看變幻莫測的風雨,看看身邊的事物?!暗谌旃饷鳌笔怯糜谌粘龅奶骄?。作者是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子,通過該作品告知人們,我們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應該真愛生命。而《我與地壇》作品中,它是從自身角度出發,對自己早年遭遇的癱瘓進行深思,思考生命的意義?;诤拮约簺]有盡到女子的義務,當母親離世之后才理解母帶的無私和偉大。這個作品有一定的哲理性,講述的是對生命的探究和感悟。
這兩個作品兩個的個性有差異?!段遗c地壇》講述的是自己逆境觀,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的是,作者能有一顆樂觀開朗的心,作者規劃自己的三天時間,對生命充滿了向往。兩個作品的說理上選取的是比較點。兩作品有濃郁的哲理韻味,思想色彩非常鮮艷,文章的觀點很明確。兩者說理方式不一樣,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品里,講述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體現了一顆樂觀的心。而在《我與地壇》作品中,作品主要表述的是作者和地壇之間的故事,與母親的故事,當母親離世之后,地壇便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自己看淡了死亡??偠灾?,前者是認真規劃自己的三天時間,而后者是對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兩個作品在表現手法上,選擇的是對比點。在《我與地壇》作品中,表達出地壇在作者生命力的意義,它已經成為作者的精神支柱。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品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自己對生活的期待,對生命的珍愛。
四、縱向比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使用縱向比較方式,對同一個題材,不同的作者作品做深入比較,分析出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品的內容以及作品主題。再從政治、歷史以及經濟方面做深入探析,總結作品主題。從而提升了對作品的理解,加深作品客觀認識。第一,作品的時代背景不同。兩位作為國籍不同,作者有國籍差異。作者寫作時間不同,具有差異化的文化背景,會使得他們在進行寫作時,使用的寫作手法不一樣。第二,他們的思想歷程是有差異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里,描述的是自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隨著認識的人和接觸的物體增加,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有新的認識。努力實現自己的愿望,告誡人們珍惜現實生活,珍惜健康的身體。而在《我與地壇》作品中,主要是講述自己和母親的關系,從母親的離世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貴,作者將地壇視為陪伴自己生命旅程的朋友,是作者的精神支柱。從綜合分析的角度上看,《我與地壇》作品是從特定的場所開展故事描述,再從故事中感悟生命的可貴,感悟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體現出作者一開始的內心失望,逐漸過渡到敢于面對。
結束語
由于高中語文課程的多元性因素,語文學科教研要提升發展,必須走內涵發展之路,走跨越式發展之路,必須狠抓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為助推器,進行諸如“比較式教學”等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實踐證明該教學方法能獲得良好教學效果。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學方法不斷得到改進,比較式閱讀方式的引入,使得語文教學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晶晶基于“支架式教學”的開放性閱讀教學設計的應用與反思[J]. 《邢臺學院學報》 -2010年2期。
[2]張春蘭。淺談開放性閱讀與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 -2013年26期。
[3]余皓明。從最喜歡的三本書和三個作者看高學生閱讀--廣州市華陽高學閱讀調查分析[J].《編輯之友》 PKU CSSCI -2009年7期。
[4]陳景利。讓閱讀成為每一位學生精彩人生的基石--對高學閱讀的理性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學教學案例與研究)》 -2013年10期。
[5]高潔,張彩旗,蘇紅英。讓閱讀為燦爛生命添力--新樂市孝德高學“閱讀”特色紀實[J].《教育實踐與研究:高學版(A)》 -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