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少年的生命意識較為薄弱,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開展生命教育對于廣大青少年來說很有必要。另外,為了更好地培養人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生命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中生的心理正趨于成熟,因而生命教育對高中生來說尤為重要。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生命教育不僅僅十分注重生命本身,還注重與生命相關的一切活動。狹義的生命教育是指對于生命本身所給予的關注。生命教育這一概念,可追溯至 1968 年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的《生命教育》一書。書中指出教育應當首先注重受教育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命成長,唯有如此,教育的真諦才能凸顯。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于 2012 年 5 月推出的"生命教育導師"職業培訓課程要求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于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的和諧,事業的成功,生活的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應當始終切切實實地將生命放在首位,以生命意識的提高和生命質量的提升作為主要目標。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為生命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它聚焦于對人類的最終關懷,并且切合人性,能夠最大程度地彰顯生命的本質。生命教育能夠使學生珍惜、珍愛他人生命和個人生命,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含義:雖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我們可以借助學習,創造出幾近無限的生命價值。
二、生命教育的內容及其必要性
人類的生命并不單單是肉體生命,而是肉體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結合。只有尊重且關懷人類的生命,才能凸顯生命的意義,才能大幅度提升人類的生命價值。生命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人格的不斷發展,促進他們生命質量的提升,使其實現自身生命的價值。
生命教育的出發點是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認知,培養學生欣賞人生、尊重生命的態度,讓學生認識生命、珍視生命且提高生命意識,了解生命的意義,包容、欣賞并接納他人?,F代社會中許多孩子不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對生命認知的缺乏可能會使他們傷害他人、傷害自己,殘酷地給家庭、社會留下無盡的遺憾。我們要讓每個學生清楚地認識到:
生命對于每個人唯有一次,生命的孕育是一個復雜而又艱難的過程,生命來到世界上是一種自然的恩賜,每個生命的成長、發展都是一個奇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愛護自己的生命,并珍視他人的生命。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思考生命,使其認識到生命的堅強和脆弱,并懂得如何去實現生命的價值。
當下這個時代,青少年的成長問題日趨復雜,孩子與家長、老師、學校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因而實施生命教育勢在必行。
每一個學生都是初升的太陽,因為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其生命質量與國家未來的命運密不可分。每個學生在開始接受教育之時,學校、老師、家長就應該對其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從小就認識到什么是積極而有意義的生命,使其在潛移默化之中成長為一個以實現自身價值為目標的人。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以教材為本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生命
教材是學校教育的最重要的資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教材來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生命。比如在《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和《我與地壇》等文中,作者都談及生命,也都在作品中提到了自己對于生命的積極態度。在教學這類文章時,教師可以深入地和學生探討生命的價值及應有的生存態度,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生命,培育其對人生的正確的、積極的態度。
(二)在閱讀和思考中讓學生認識生命的真諦
當然,僅僅依靠語文教材來開展生命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學生開闊眼界,在更大的世界中認識生命。因此,學生可借助閱讀、思考來深化對生命的理解,繼而真正接觸到生命教育的真諦。要讓學生有寬廣的胸懷,能夠接納世界,這樣學生才可以真正達到思想成熟的境界。在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時,還應當讓學生思考作者對生命的態度,思考自己該如何修正對生命的認識。這樣大量閱讀,學生不但拓寬了視野,也進行了多方位的思考,擁有了深邃而充實的內心世界。
(三)正確認識并面對死亡
生命是一個過程,出生是生命的起始,而死亡則是生命的終止。我們在開展生命教育的時候,不但要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生命的生,也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死亡。只有正確地認識死亡,才能讓學生更加珍惜和敬畏生命。在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有這樣理解死亡的語句:"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死亡并不是讓我們消極地去等待,在這"向死而生"的人生中,我們要有所選擇和創造,盡量追求完美,要讓學生領悟到生命是有限的,生命更是寶貴的,要懂得如何享受生活。通過死亡教育,讓學生站在新的高度來審視生命,最終實現生命與生活的和諧統一。
(四)關注生活,內化生命教育
生命不是抽象的,而是客觀存在的可以被感知的事物。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動植物的生命過程讓學生關注生活,讓生命教育在學生心中逐漸生根發芽。
如觀察蒲公英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蒲公英不知疲倦地不斷飄送種子,就是其生命本能所決定的,同時也是生命意識的一種覺醒,它要讓它的生命得到延續,通過這種永不休止的飄送使自己得到永恒的生,就像人類的繁衍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心周圍的事物,也熱愛、尊重并敬畏周圍的事物。
教師應該耐心地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最終讓學生了解到,個體唯有擺脫世俗功利的束縛,超越社會現實的種種誘惑,才能解放自己的心靈,體味人生的博大與生命的深沉,到達真善美統一的理想境界。只有心中存有生命和愛,才能正確地面對現實人生。
參考文獻:
[1]陳雅萍。用生命教育點亮學生的心靈---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