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鄉村高校學生的群體偏愛問題研究
【第一章】農村大學生對城市人的態度研究背景
【第二章】農村大學生外顯群體偏愛研究
【第三章】農村大學生內隱群體偏愛結構
【第四章】農村大學生群體偏愛與疏離感的關系研究
【第五章】農村高校學生如何看待城市群體研究討論
【總結/參考文獻】鄉村大學生群體偏愛與疏離感探析總結與參考文獻
6總結
6.1結論
本研究通過外顯和內隱兩種方式,測量農村大學生的群體偏愛,并探討群際合作和人格因素對群體偏愛的影響。由于疏離感是個體與社會、環境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農村大學生能否適應和融入大學生活。因此,本研究也探討了群體偏愛與疏離感的關系。具體結論如下:
(1)農村大學生在外顯和內隱態度上,都同時存在內群體偏愛和外群體偏愛。在外顯態度上,外群體偏愛要高于內群體偏愛;在內隱態度上,內外群體偏愛程度沒有顯著的差異。
(2)群際合作對農村大學生外顯和內隱的群體偏愛態度的影響有差異的。群際合作能從多方面影響外顯的群體偏愛,但對內隱群體偏愛影響不大。
(3)人格的內-外傾性會同時影響農村大學生的外顯和內隱群體偏愛。
(4)農村大學生群體偏愛會影響其疏離感,但外顯和內隱群體偏愛影響疏離感的作用方式是不一樣的。
6.2研究可能創新之處
首先,研究考查了群際合作和人格特征對群體偏愛的影響。過去對國內關于群體偏愛的研究多停留于驗證的階段,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本次加入群際合作和人格特征兩個變量,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其次,本研究首次探討農村大學生的疏離感問題,并考察群體偏愛及其發展特征與疏離感的關系,能夠揭示農村大學生融入大學過程中的動態變化。
6.3研究的不足
(1)由于現實條件和時間的限制,參與研究的被試數量有限,研究結果的代表性有限。
(2)研究中問卷較多,測量的時間較長,加重了被試的負擔。
(3)雖然測量過程中有嚴格的程序,但內隱態度和外顯態度測驗相繼進行,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相互影響。
(4)研究雖然探討了群體偏愛與疏離感的關系,但未有深入分析二者相互作用的機制,僅限于表面的描述。
致謝
時光飛逝,轉眼間兩年半的求學生活將要過去,回想起剛來華科報到時的情境,仿佛還是在昨天。終于要畢業了,我心里對華中科技大學、對教育科學研究院、對我們老師和同學只有滿溢的感謝!
兩年多以來,我尊敬的導師于海琴副教授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給了我很多的關懷和幫助。在她的指導下,我在心理學領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謝她在兩年多前接收了我,否則我不可能在華科學習;感謝她在我讀研期間對我的諄諄教導,鞭策著我不斷地成長。
感謝張曉明教授,在她的啟發和支持下我選擇了研究農村大學生這一群體;感謝周冶金老師,他在我設計研究方案時給予很大幫助和指導。感謝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每一位老師,是你們淵博的知識、辛勤的教學、無私的奉獻,帶領著我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你們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的真誠負出是我永遠的學習榜樣,同時我為有您們這樣的老師感到驕傲。
感謝張和云同學在編寫實驗程序和數據分析上給予了無私的幫助,沒有他,我的論文難以順利完成。感謝同門楊玉研和李晨,在論文選題、研究和撰寫過程中給了我寶貴的意見,以及在挫折時給我安慰與支持。還要感謝楊文博、胡婷婷、叢藝文、羅婷、王新柳、周杰梅、郭順等學弟學妹在招募被試和進行實驗時給予我幫助。感謝所有參與到本次研究中的被試,感謝他們的參與和信任。
感謝我的好友郭麗芳、周蕾、李玉婷、羅素娟、熊沂等人,感謝你們在我讀研期間對我的幫助,在我脆弱的時候給我莫大的安慰與支持。愿你們以后的生活充滿陽光與幸福。
感謝我的父母、弟弟及男友,感謝我的所有親人,是你們的鼓勵使我在生活道路上不斷前行,從不言棄。
參考文獻
[1]羅伯特。西迪尼奧。誰會認錯[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JonathanBaron.思維與決策(第四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3]黃寶珍,徐富明,王嵐,馬向陽,吳修良。行為決策中的默認效應[J].心理科學進展。2011,Vol.19,No.11,1675–1683.
[4]劉騰飛,徐富明,張軍偉,蔣多,陳雪玲。安于現狀偏差的心理機制、影響因素及應用啟示[J].心理科學進展。2010,Vol.18,No.10,1636–1643
[5]張軍偉,徐富明,劉騰飛,蔣多,文桂嬋。行為決策中損失規避的影響因素及行為表現[J].心理研究。2011,4(3):59-66
[6]劉歡,梁竹苑,李紓。行為經濟學中的損失規避[J].心理科學進展。2009,Vol.17,No.4,788-794
[7]杜柏玲,萬明鋼。后悔理論研究模型:沖突與進展[J].心理研究。2009,2(2):3-8
[8]張結海。后悔的一致性模型:理論和證據[J].心理學報。1999,Vol.31,No.4
[9]張結海,張玲?,F實理性:一個理解經濟行為的框架[J].心理科學進展。2003(03)
[10]孫蘊韜,應對方式和卷入程度對維持現狀偏差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0
[11]張澤良。源自“后悔厭惡”的沉沒成本效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12]沈靜,姚本先。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對當代教育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6(10)
[13]張結海,朱正才?!盃顟B改變:狀態繼續”與“做:不做”.心理科學。2004,27(2)392-394
[14]朱莉琪,黃甫剛。不確定情境中的決策心理--適應與認知[J].心理科學進展。2005,11(5):481-485
[15]莊錦英。關于成本沉沒效應的實驗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5,11(01)。41-44
[16]李曉國,丁志國?;谡J知偏差的非理性決策行為解析[J].當代經濟研究。2010(06)
[17]范宜波,甄霜菊,張衛。決策后悔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4)
[18]張鳳華,邱江,邱桂鳳,張慶林。決策中的框架效應再探[J].心理科學,2007,30(4):886-890
[19]孫蘊韜,顧紅。滿意與否對維持現狀偏差的影響[J].科學決策。2009(9)
[20]劉雪峰,張志學,梁鈞平。認知閉合需要、框架效應與決策偏好[J].心理學報。2007,39(4):611-618
[21]何大安。行為經濟人有限理性的實現程度[J].中國社會科學。2004(04)
[22]馬向陽,徐富明,吳修良,黃寶珍,黃雅凌。行為決策中的忽略偏差:心理機制與影響因素[J].2011,19(21):1834-1841
[23]張燕暉。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基礎:丹尼爾??崧透マr。史密斯[J].國外社會科學,2003(01)
[24]張耀偉。個體決策行為的實驗研究述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06(01)
[25]余曉鐘,馮杉:論決策過程中的非理性行為[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2005(03)
[26]李曉國,丁志國?;谡J知偏差的非理性決策行為解析[J].當代經濟研究。2010(06)
[27]賈鶴,王永貴,劉佳媛,馬劍虹。參照群體對消費決策影響研究評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
[28]陳巍,丁峻,趙晶,曹亮,后悔的心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靈床心理學雜志。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