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關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制度的決定》以來,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較完善的國防生招生選拔培養制度[1-2].目前,與軍隊簽約培養國防生的地方高校已達117所,已有3萬名畢業國防生補充到全軍各個領域,在校國防生近7萬名,成為后續補充到全軍各個崗位的有生力量[3].筆者通過對某高校在校國防生現狀分析,提出當前國防生培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
1 某高校在校國防生培養問題分析
1.1數量逐年擴大但較普通生相比規模不明顯 當前,某高校自簽約培養國防生以來,共招收了10個專業250名國防生,其中男生233名,女生17名,少數民族國防生16名,淘汰國防生9名,淘汰率3.6%.相較該高校普通生而言,在校國防生占學生總數的2.52%,2010年招收20人,占年招收總數的1.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防生在地方高校所占比重較小,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很難讓國防生在學生中有深遠、廣泛的影響力,很難讓學校相關部門為國防生單獨設置行之有效的課程.
1.2有一定軍政素質基礎離部隊要求有差距 全軍117所簽約院校中大多數院校的國防生沒有集中住宿管理,沒有單獨編班組訓,出操、內務、點名、條令條例等軍校生活的主旋律很難在地方高校推行.在校國防生普遍存在專業技能不精、組訓能力不強、指揮素質偏弱等問題.主要原因是各高校普遍沒有建立軍政訓練實施體系,廣泛存在以體育教育代替軍政訓練的問題,而高校體育教育的目的突出健康第一,而軍事訓練教育的目的突出打得贏.高校體育教育方法靈活多變,內容豐富多彩,而軍事訓練教育方法相對單一,內容有鮮明的針對性[4].另外,在校國防生軍政訓練的保障還沒有納入全軍統一保障體系,硬件軟件條件也相對較弱,比如,軍政理論課程缺乏專業教員、統一教材和教學經費,軍政訓練的服裝、標志和教材器材也比較缺乏.
1.3能夠滿足部隊基本需要但仍需后續培養 據統計,目前畢業國防生數量逐年擴大,崗位分布在機關、部隊、科研院所、其它等各大類型的基層單位,作用日益明顯.國防生干部知識結構完備,專業基礎扎實,富有創新活力,補充到各單位的國防生干部緩解了個別專業急需、人員緊缺的矛盾,改善了干部隊伍素質結構,充實了專業技術力量,豐富了青年后備人才儲備.但是當前各院校招收的國防生大多數以本科教育為主,隨著國民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以及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需要提高國防生的學歷層次,因此抓好國防生的學歷升級及后續有針對性的培養也日益重要.
1.4政策措施較完善但也有死角 經過依托培養工作十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但培養制度依然不夠完善,甚至還有一些政策死角,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需要的、配套的實施辦法還不夠完備,很多院校的依托培養工作摸著石頭過河,各自為政,上級機關也沒有統一的評價體系,工作效果難以衡量.特別是駐校選培辦與依托院校不相統屬,沒有牽制,導致很多簽約院校對國防生的招收、選拔和培養以及對駐校選培辦工作的支持與否基本上靠覺悟和招收國防生給學校帶來的利益.
2 改進措施
當前,國防生干部已經成為各單位人員補充的重要渠道之一.《關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制度的決定》中明確,到2010年,基本實現軍隊的軍地通用專業技術干部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并選拔適量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補充到指揮崗位.按照這一標準,我們的依托培養工作任重而道遠.
2.1逐步擴大招生規模 對簽約高校專業學科水平和實際承訓能力進行系統評估,合理確定招生計劃,提高國防生培養任務規劃的合理性.突破軍隊對軍校的保護主義,明確軍校資源、地方高校資源都是國家的重要資源,國防生、軍校生、普通大學生都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提高國防生招生數量.當前,軍校雖然是軍隊干部來源的主渠道,但國防生成為部隊來源的主渠道是大勢所趨,應該從大局出發,立足長遠盡快解決軍校生與國防生招生數量相互沖突的問題.
提高國防生生源質量.采取普遍宣傳與重點宣傳、經常性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的辦法,加大國防生招生宣傳力度.強化宣傳內容,豐富宣傳手段,增強宣傳效果,提高宣傳質量.在全國各省份選擇辦學水平高、學生質量好的中學建立相對穩定的生源基地,引導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報考國防生.
2.2抓好國防生軍政素質 堅持以思想為先導抓教育,不斷強化國防生獻身國防的理想信念.抓好專題教育和隨機性教育[5].把入學教育、畢業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作為專題教育重點抓緊抓好;結合國防生學習生活特點,充分利用集會、軍政訓練和課余生活等時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國防生日常生活之中.建立和完善國防生體能訓練管理體系,科學制定訓練標準,對國防生進行正規的軍事體育教育和軍事體育理論教育,按照前期抓適應、中期抓強化和后期抓提高的思路,循序漸進抓訓練.區分培養目標設置軍政訓練科目,按專業施訓,完善軍政訓練科目的內容體系,強調訓練內容的軍事性,訓練效果的指向性,實施過程的強制性,落實軍政訓練的后勤保障.
2.3抓好任職后續培養 著眼提高國防生的使用效益,校正視角,端正態度.認真做好畢業教育、科學派遣、合理定崗等工作,確立優先滿足基層部隊人才需求的政策導向,明確按照國防生所學專業、個性特點定崗定位的原則,用其所長,提高專業對口率.調整任職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模式,更新施訓方法,加強培訓的針對性.適時組織二次調整分配,按照能力素質與任職崗位相適應的原則,對部分國防生干部進行跨專業、跨崗位內部調整交流.根據干部超缺編和崗位急需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專業不對口國防生進行專業改訓.適時創造條件,鼓勵畢業國防生進行學歷升級或定向培訓,抓好實時動態培養.
2.4完善政策制度 依托地方高校培養軍隊干部,是我軍建設轉型的必然要求;越來越多的國防生補充到部隊,是我軍干部隊伍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各級黨委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調整視角轉變觀念,以時代的眼光、發展的眼光和辯證的眼光看待這支隊伍,進一步把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放在培養好、管理好、使用好國防生干部隊伍上.要把培養使用國防生干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糾正培養使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建立健全依托培養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從立法的層面明確依托培養工作,協調教育部進一步明確簽約高校的權利和義務,把依托培養工作質量納入高??己嗽u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盧振軍,齊四平,閔功靈.國防生招生工作問題分析與對策[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8,29\\(2\\):121-122.
[2] 盧振軍,齊四平,閔功靈.對在校50名國防生培養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2\\):111-112.
[3] 盧振軍,王燕.國防生干部隊伍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5\\):15-16.
[4] 張志,康京輝.大學國防生軍事體能素質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06:98-100.
[5] 盧慧銘,盧振軍,李誠,汪建新.軍隊醫學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5,26\\(6\\):44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