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重開拓創新,確定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新思路
針對不同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特點,必須注重開拓創新,研究確定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1)要確立“信息主導”觀念。突出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信息素養的培養,將信息知識、信息技術和信息戰理論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方位,構建以信息化為核心的現代教學體系。2)要確立“系統集成”觀念。運用綜合集成的方法拓寬人才專業口徑和培養渠道,建設信息化教學平臺,開展全方位、多領域、多模式育人的實踐活動。3)要確立“能力本位”觀念。強化崗位需求,大力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把能力訓練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
2、 重視能力培養,突出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教學
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系統,并轉變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由知識向能力的轉變過程依賴于實踐。通過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創設近似于部隊實踐的情境,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就能有效縮小院校教育與部隊實踐的差距。知識能力培養要突出專業性、應用性、技能性和示范性,內容設置要精干到位而不求全越位,為學員未來發展預留接口和空間,真正做到學員培訓后上崗有優勢、創新有能力、發展有基礎、進修有空間。
1)要緊緊抓住能力的培養這個根本,精選管用的課程、新開前沿的課程、設置現實的課程。管用的課程,主要針對部隊建設需要,精選一些對干部任職需要的課程。前沿課程是指為拓寬學員知識面,著眼于部隊建設需要,反映當前軍事理論前瞻性的課程。
2)在課程內容上要關注能力的培養,做到既明確規定想定課題,又明確方法和時間?,F代信息化戰爭與以往戰爭相比,具有新的特點和更高的要求,既是對指揮員已有知識水平的考驗,又是對其能力的考驗,軍事指揮員在未來的軍事斗爭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具體地講主要有3種:分析判斷能力、積極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課程內容的設置就要緊緊圍繞這3種能力的培養來進行,不僅規定理論講授的內容,使理論講授向內容新、水平高、課時少、效果好的優質課方向邁進,還要規定戰(案)例研究、想定作業的題目、研討的內容及組織方法,使學員在聽課、研討和想定作業過程中逐步提高能力。
3、 著眼學員發展需求,增強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是以專業理論為基礎,以學習和運用科學的方法論,增強認識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以提高組織指揮能力為目標。在教學中根據所在戰區及擔負的任務“分專業、分方向”實施。
如針對學員來自各軍區,各部隊所擔負的作戰任務不同,對所求知識要求也不同,據此情況,可以采取分班與合班上課的辦法,也就是把共性的部分合班上課,然后分專題、分軍區上課。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員獲得最有用的業務知識,從而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4、 針對作戰需要,提高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教學層次
在教學內容上要針對作戰需要,著眼于時代的發展,著眼于部隊建設的發展,著眼于學員個體任職層次的發展,注重應用性、針對性和實踐性。如戰(案)例研究與想定作業,以團(營)級戰術指揮為主,同時根據教學對象現有基礎情況,設置戰役想定訓練,使學員能站在較高層次上思考問題,增強他們在高層次作戰背景下組織指揮部隊進行作戰任務的能力,為學員擔任更高一級職務做必要的能力準備。同時,教學內容還要堅持適度超前,在同步教育的基礎上著眼于我軍長遠發展,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超前教育作為服務我軍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對于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具有特殊意義。
實施超前教育,首先要堅持“三個面向”的方針,站在我軍信息化建設的高度,去籌劃今天的教育,培養明天的人才。要瞄準把軍隊建設成為以高素質人才群體為核心的知識密集型集團的目標,科學確立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模式。其次要正確把握軍事教育內容的超前度,使之與知識更新和軍隊武器裝備發展相適應,與人才成長和更替的周期相適應。
5、 加強系統集成,完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教學訓練設施
院?,F行的實驗室建設客觀上存在自成體系、相互獨立的“煙囪式”“籬笆式”結構性矛盾,制約了學員綜合信息素質和聯合作戰信息保障能力的提高。對此,為實現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硬件環境,要按照“健全要素、物理組網、互聯互通”的步驟,進一步加大院校實驗室一體化建設力度,形成“全要素聯接、全網絡運行、全智能管理、全時節訓練”的一體化訓練平臺,實現教學訓練由“單室、單臺”向“一體化、實戰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