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適齡勞動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的同時,提高其就業技能和就業力,使其做好就業或再就業的準備,已成為美國職業技術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和成人教育的核心訴求。
2012年6月,美國教育部職業與成人教育辦公室正式推行“支持各州CTE與成人教育就業力標準”項目(以下簡稱“就業力標準”項目),對“就業力”和“就業技能”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構建了“就業技能框架”,為各州實施就業力評估提供宏觀指導,以建立適用于所有職業的就業技能評估標準。
一、“就業力標準”項目實施的背景
(一)提升勞動力就業力的迫切需求
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一直把提升就業率作為其核心政策目標之一。提高CTE和成人教育的質量,提升適齡勞動力的就業力,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策略。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Labor Statistics,BLS)的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7月,全國失業率從7.6%降至7.4%,達到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截至2013年7月底,私營企業已新增工作崗位140萬個,并創下了連續41個月新增就業機會的歷史紀錄,這一期間共計新增了730萬個工作崗位。另據BLS預測,到2014年,超過45%的新增工作崗位要求應聘者必須接受過高中后教育和職業培訓,掌握中等技能,并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與工作崗位增加和員工聘用標準提高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適齡勞動力的低就業力。超過18%的適齡\\(16周歲及以上\\)勞動力未獲得高中畢業證書或普通教育水平(GED)證書,也未參與任何形式的教育和培訓項目,達不到中小型企業最低聘用標準,缺乏應聘資格。同時,由于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途徑不盡相同,使就業者在人際交往、工作態度等“軟技能”方面的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和雇主不得不對新進員工進行補救性的技能培訓。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支出,增加了企業營運成本。企業和雇主迫切希望CTE和成人教育機構能夠更加重視學生就業技能的培養,提升其就業能力。
(二)建立更為科學的就業力評價標準的需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國雇主團體、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和各級政府部門已經設立了大量就業力評估標準。但由于評估主體的側重點不同,受評群體不同,現有評估標準呈現出明顯的行業化、地方化和“碎片化”特征。2010年6月2日,全國州長協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NGA)和州立學校主管理事會(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Officers,CCSSO)聯合公布“通用核心州立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CCSS\\),明確了幼兒園至12年級學生英語和數學學業成績達標標準,以確保高中畢業生做好進入大學或職場的準備。
2013年2月,來自42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和帕勞地區的教師、學者、企業和行業代表、政府部門代表推出 了“ 通用職業技術核心 ”(Common CareerTechnical Core,CCTC),分別為16個職業群及入職途徑設立了相應的評估標準,以進一步規范各州的職業資格認定及證書頒發。這一全國層面學業成績水平和專業技能評估標準的出臺,再次強調了學術性知識和專業技能在個體勞動力“就業力”中的重要地位,但針對普遍適用于所有行業、被大部分雇主認定為十分重要的個人品質、團隊合作精神、工作態度等“可遷移技能”,仍然缺乏具體評估標準。
地方教育管理機構、職業資格認證和資格證書頒發機構的高度自治,使得各州的職業教育項目形式、職業資格認證標準有所差異,職業資格證書的形式和等級也紛繁復雜。學歷教育與CTE之間的壁壘并沒有完全打破,學歷證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之間的“橋梁”仍然沒有建立起來,職教院校和成人教育機構如何在理論教學、職業技能和就業技能培訓三者間尋求平衡的“難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大部分CTE和成人教育項目要么過于強調學術性知識的傳授,要么過于專注于專業技能的培訓,以幫助學生通過學業成績考核或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學生就業技能的培養,就被有意無意地邊緣化了。企業和雇主在對應聘者的就業力水平進行評估時,通過簡單的面試,很難對各類證書所認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之外的“通用技能”進行評估。
因此,相關各方認為,應建立一套更為科學的就業力評估體系,對就業者的就業技能進行評估。一方面為雇主提供更易于操作的評估工具,另一方面通過就業力評估促進CTE和成人教育項目質量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教育部職業與成人教育辦公室于2012年6月推出了“就業力標準”項目。
二、“就業力標準”項目的主要內容
“就業力標準”項目的實施,是為了進一步整合和傳播關于“就業力”的相關信息,建立一個由聯邦政府主導的信息交流中心,為相關機構培訓和評估適齡勞動力的就業技能提供幫助。
(一)對“就業力”與“就業技能”的概念進行再定義
“就業力”(employability),或者稱為“就業能力”,是指為順利就業、保持就業及在必要時重新就業的能力?!熬蜆I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是指可以在勞動力市場的所有就業層次和所有行業獲得成功所需的通用技能,而未來的就業者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來習得這些技能。
(二)構建“就業技能框架”
由來自CTE和成人教育領域以及各行業代表構成的技術工作組,在對現有的國家、州和地區的“就業力評估標準和模式”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整理出了三大類通用技能:應用性知識、有效的人際關系和工作場所技能,并按照這些技能的特征將其細化為9大項42小項專門技能,從而構建了一個交互式的“就業技能框架”。
1.應用性知識
應用性知識包括應用性學術技能和批判性思維技能兩項通用技能。應用性學術技能,是指雇員在工作實踐中運用學術性知識的技能,包括:運用閱讀、寫作、數學計算策略和步驟、科學原理和程序這四項專門技能。批判性思維技能是指雇員通過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考、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做出適當決策的技能,包括:批判性思考、創造性思考、做出正確決策、分析推理、解決問題、制定計劃和組織安排這六項專門技能。
2.有效的人際關系
在工作中建立有效的人際關系,需要雇員具備人際交往技能和個人品質兩項通用技能。人際交往技能是指雇員能夠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務的技能,包括:理解團隊合作和與他人協作、響應客戶需求、展示領導力、通過協商解決沖突、尊重個體差異五項專門技能。個人品質是指能夠讓雇員在工作中建立有效的人際關系和發揮作用的一系列行為和技能,包括:展示責任心和自我約束、適應和展示靈活性、獨立工作、展示學習的意愿、展示誠實、展示專業性、具有首創精神、展示積極的態度和自我價值感、承擔起專業發展的責任九項專門技能。
3.工作場所技能
工作場所技能是指雇員成功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技能,包括資源管理、信息使用、溝通、系統思考、技術運用五項通用技能。資源管理能力是指雇員進行時間管理和其他資源管理的能力,包括:時間管理、資金管理、材料管理和人事管理四項專門技能。信息使用能力是指雇員理解、評估和使用各種信息的能力,包括:查找信息、整理信息、使用信息、分析信息、交流信息五項專門技能。溝通能力是指雇員通過各種方式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包括:口頭交流、積極傾聽、理解書面材料、以書面形式傳達信息、仔細觀察五項專門技能。系統思考能力是指雇員理解某個系統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關系的能力,包括:理解和使用系統、監測系統、改善系統三項專門技能。技術運用能力是指雇員正確有效地運用技術的能力,包括理解和運用技術這一專門技能。
三、基于就業技能框架的就業力評估——以芝加哥市為例
“就業力標準”項目實施之后,美國各州開始根據“就業技能框架”修改和完善原有的就業力評估體系。伊利諾伊州教育局CTE辦公室聯合芝加哥公立學校聯盟(Chicago Public Schools,CPS)和芝加哥勞動力投資委員會(Chicago WorkforceInvestment Council,CWIC\\),在咨詢了來自全國CTE協會、勞工部、伊利諾伊州教育局、州就業保障局、州商業和社區事務局和各級行業協會的意見,并對1萬名雇主進行面談的基礎上,確定了16項被推薦頻率最高、同時被重點行業報告認定為必備技能的“核心技能”,并按照相似性和相關性原則將這16項技能分為5大模塊:基本技能、個人品質、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計算機素養,從而構建了適用于芝加哥市所有公立學校CTE項目的就業力評估體系。
(一)CPS CTE就業技能評估模塊的構建
在CPS和CWIC的就業力評估體系中,基本技能所涵蓋的著裝、守時和口頭表達這3項技能以“是”和“否”作為評估的標準,見表1。
“個人品質”模塊,對受聘者的態度、責任感/誠實、自我控制、抱負/開創性4個考核指標進行評估;“解決問題的能力”模塊,設立了是否需要監督、遵守規則/遵照程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信息管理4個考核指標;“人際交往能力”模塊,包含語言交流、積極傾聽、意見反饋和團隊合作(2人或2人以上)4個考核指標;“計算機素養”這一模塊,主要針對受聘者的電腦操作能力這一指標進行評估。
CPS和CWIC的就業力評估體系為這4大類13項通用技能設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用低于標準、達到標準和超過標準3級指標進行評估。
(二)CPS CTE就業力評估的實施CPS CTE
就業力評估每年開展兩次,分別在冬季和夏季學期的評估期內進行。以2012年為例,第一次評估的起止日期為10月29日到11月24日。教師運用就業技能評估模塊對學生的16項核心技能進行網上評估,記錄在冊,并進行跟蹤,最終生成學生就業技能評估報告。除教師外,雇主、技能培訓師、學校顧問等評估主體都可以運用這一工具對學生進行動態評估。CPS特別指出,必須在評估期開始前6個星期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觀察,以便評估者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的就業技能水平作出準確判斷。教師或其他評估主體必須接受專門培訓,以便能夠熟練掌握評估的內容和方法。
就業力評估的結果,既可用于對高中學生的3年CTE進行生成性評價和監控;也可作為一種總結性評價,用于判斷高年級學生是否已做好進入大學或職場的準備;用于改善個性化的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個體的需求;用于評估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在促進學生16項核心技能方面的有效性;在高二和高三學生中篩選有資格進行工作崗位學習的候選人。包括雇主在內的所有評估主體一致認為,在就業技能評估的結果被用于為雇傭或淘汰等重大決定提供參考之前,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機會提升其就業技能。
四、反思及啟示
(一)凸顯就業技能在就業力框架中的地位
“就業力標準”項目的推行,再次凸顯了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對就業者就業技能的重視程度。這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用人企業和雇主在入職培訓和內部管理上減少投入、降低成本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支持和促進就業者個體的終身發展。就業技能被放到了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
而目前,我國部分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項目,特別是為了滿足特定企業需求而進行的短期培訓項目,存在著明顯偏重專業技能培訓的短視行為。如,針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未來員工所進行的培訓大多起點低、過程短、標準低,僅要求受訓人員掌握生產流水線上某一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不是培訓的重點,更不用說就業技能所指向的應用性知識、人際交往等“軟技能”的培養。一旦遇到國家行業政策調整或企業轉型,失業員工根本不具備實現再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就業技能。
大量“零起點”適齡青年的存在,惡化了勞動力的年齡和層次結構,還使培訓機構陷入低水平重復培訓的怪圈。
(二)提高就業力評估的質量
“就業力標準”項目的推行,體現了聯邦政府敦促各州政府提高就業力評估質量的訴求?!熬蜆I力標準”項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促進相關主體對就業力評估的目的及策略進行反思,為提高就業力評估質量打下良好基礎。提高就業力評估的質量,離不開對評估本身的考量。
在我國,對如何運用就業力評估結果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提升評估質量的關注。就評估目標而言,如何更為科學地設定評估目標,如何更好地實現評估目的與策略之間的高度一致;就評估內容而言,如何選擇和界定就業技能,如何保證評估情境的相關性,如何選擇適當的評估方法(采用什么樣的考核方式和回答模式)和評估策略(總結性評估或是生成性評估,抑或兩者皆用);就技術層面而言,如何更好地保障評估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公平性;就實踐層面而言,如何對評估進行有效的管理,如在時間、經費和保密性等方面的保障,對評估者的定期培訓,滿足殘疾學生的特殊需求等,都值得我國反思。
(三)通過就業力評估提升CTE和成人教育項目質量
“就業力標準”項目再次明確了相關主體所達成的共識:除了為雇主提供更易于操作的評估標準和更為直觀的評估結果之外,就業力評估還應該更多地用于提升CTE和成人教育項目的質量。以CPS CTE就業力評估項目為例,評估目的更為清晰地指向了測量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提升項目的有效性。評估結果也更多地用于重新調整教學目標、改善課堂教學、密切課程設置與評估標準之間的關系并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如為包括CTE學生在內的全體學生提供為期一年的就業技能培訓項目;加強網絡建設,保證所有職教教師能夠在網上進行就業技能評估,并為其提供定期培訓。
目前,我國就業力評估的結果更多地被用于幫助企業或雇主作出雇傭與否的決定,而較少用于提高CTE或成人教育項目的質量。應該將CTE或成人教育項目的課程設置、日常教學和質量評估與就業技能評估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就業力評估提升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項目質量。
CPS和CWIC曾設想建立一種“理想”的就業力評估模式:由獨立的第三方進行評估;免費或費用很低;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專注于通用的核心技能,以避免給評估者造成過大負擔(有的教師有時必須在2周內完成對100多名學生的評估);在線評估,以便及時地提供數據以供分析和決策;適用于所有職業領域,而不是僅適用于某一特定行業。
“就業力標準”項目的實施,使得就業力評估向著這一理想邁進了一大步。我國也應該就“評估什么”和“如何評估”進行深入思考,逐步建構科學的就業力評估框架,設立科學的評估標準,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項目,為勞動力市場輸送合格的就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