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淺談小班幼兒常規的培養
摘要:小班是幼兒離開家庭生活跨入社會集體的第一步,同時也是培養常規的關鍵期。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就是自律能力差,是典型的他律時期。教師在這一時期要培養幼兒規范的常規意識,最終使其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是極其重要的。小班良好的常規培養,也會為中班、大班良好的學習生活規律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班;常規;策略
《幼兒園知道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小班幼兒步入幼兒園,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心理上的不適應出現各種入園焦慮。典型的會出現哭鬧、無秩序、行為依賴,但是這一時期的幼兒無論是生理、心理都處于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可塑性很強,這也成為教師進行常規培養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幼兒科學、有序地進行一日活動,為順利地開展保教工作奠定基礎,同時很大程度地促進了幼兒的身心發展。那么,如何使幼兒在小班時期就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規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愛幼兒,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培養良好常規的前提。幼兒離開家庭進入陌生的環境,常常會感到害怕、不知所措,這一時期取得幼兒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能順利開展常規培養的前提。面對哭鬧的幼兒,我們可以抱抱他,讓幼兒提高安全感的同時告訴他,老師會像媽媽一樣愛他陪伴他。同時要讓幼兒深信放學后爸爸媽媽一定會來接他們回家。愛是教育的前提,面對小班的幼兒我們必然不能用要求小學生的標準那么嚴格要求他們,我們要用關心、體貼帶給幼兒安全感,讓幼兒接受教師,接受幼兒園這一新的集體、新的環境。在很自然的狀態下接受常規培養,接受幼兒園生活中的行為準則。
二、建立明確清晰的準則,教師言行一致
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一舉一動都能發揮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楷模,為幼兒做好示范作用。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喜歡觀察,愛好模仿,所以在明確幼兒常規準則的同時,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榜樣。老師的要求也要一致,杜絕出現常規標準前后不一,影響幼兒的判斷力。常規培養要融入生活,在一日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分領域、分門別類地制定常規目標。比如生活常規:飯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吃飯要排隊、垃圾果皮丟垃圾桶、玩具玩完放回原位、睡前衣服擺放整齊。學習常規:上課坐姿端正、認真傾聽老師說話、學會一頁一頁翻書、雙手搬動課桌椅。安全常規:來園不帶銳利物品、上下樓梯不打鬧、不隨意亂跑、不輕信陌生人。明確常規目標,在學習生活中嚴格按照目標,循序漸進地滲透到幼兒的生活習慣中,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方法靈活,鞏固常規培養
(一)巧用 兒歌,培養行為習慣
采用兒歌,能讓幼兒對行為準則認知更加清晰,使常規標準更加具體。例如,小朋友,排隊走,你在前來,我在后,不說話,不回頭,老師夸我真優秀。簡單有趣的兒歌,邊唱邊走,來使幼兒理解排隊的方法和重點。小班大都是以兒歌的形式像幼兒傳遞常規信號,效果可以延伸到放學回家,我們總能聽到幼兒在洗手、小便、游戲時很輕松自然地便將兒歌脫口而出,這便充分地證明了通過兒歌這種手段能讓幼兒主動接受并習慣于正確的生活常規。
(二)鼓勵、表 揚幼兒,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在傳達明確的常規準則后,巧妙地運用兒歌將常規培養滲透到日常行為習慣中,之后在園期間觀察幼兒的表現,正確地引導。運用小紅花等能激勵幼兒的獎勵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利用小朋友們也希望永爭第一的心態,將正確的常規習慣傳達給每一個小朋友。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進步,夸細節、夸具體,及時地給予表揚和獎勵。錯誤的行為習慣也要指出,教師明確告訴幼兒對與錯,對待犯錯誤的幼兒更應耐心指導,積極鼓勵,指明正確的方向并對幼兒予以肯定,他們欣然接受的同時也會按照老師的指引去完成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四、分階段培養,常規培養循序漸進
常規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必然要通過不斷的重復鞏固加深記憶。對于小班幼兒,常規培養作為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分階段、抓重點地培養是行之有效的。針對不同的時期強調不同的常規準則,例如,入園初期,充分利用點、線規范幼兒如廁、飲水秩序。在幼兒接受這種行為約束的背景下,選拔值日生、組長來監督組內幼兒的行為,從而達到鞏固常規培養的目的。冬天來臨,教幼兒穿脫衣服,掌握伸袖子、穿褲子的技能后,鼓勵幼兒系扣子、拉拉鏈,表揚獨立穿衣的小朋友的同時,慢慢教會他們疊衣服、擺整齊。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一點一滴進步的同時,他們會更愿意去學習,生活自理的基礎上會愿意去幫助其他小朋友、幫助教師,為教師順利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家園共育,塑造完美幼兒
培養幼兒常規要重視家園配合。幼兒園的孩子不同于小學生,他們平均每天在園九個小時,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生活的導師,在園嚴格約束孩子,巧妙引導他們都是必然。樹立正確的常規意識后,勤與家長溝通,將良好的生活常規延伸到放學回家,延伸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家長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我們應當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從而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針對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挑選適合的方式培養其行為習慣,讓家長也加入到培養常規的隊伍中來,最終實現家園共育,打造幼兒完美的個性。
對于小班幼兒,常規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關乎孩子的成長,關乎其性格養成、個性塑造。作為老師,我們要有耐心,本著對孩子有愛心,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的原則,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用耐心和智慧幫助孩子度過這一非常時期,打造完美的個性,幼兒的未來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