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指在國家合理、有原則的對教育資源進行分配的規范。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集中體現,教育公平問題主要是指教育的區域差異。
一、我國不同區域教育不公平的表現
從教育的發展來看,我國公共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且分配嚴重不均勻。區域教育公平問題具體表現為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和東西部發展不平衡。
1.城鄉發展不平衡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城鄉二元化”的機制,即忽視城鄉差距的以“城市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造成我國的政策大部分只滿足城市人的利益,教育亦是如此。因此造成了城鄉教育的不公平。主要體現在受教育水平和輟學率。
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村因為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等造成學生升學率低、輟學率高。據調查顯示農村16歲以上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要遠遠低于城市,而農村的輟學率卻遠超過城市。
2.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間的不平衡
不同區域教育公平問題的集中體現是東西部教育的不平衡。在我國的發展中,東部和中西部因為歷史和具體的地理位置導致國家的扶持力度不同,這也表現在教育領域。進一步研究這也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
據調查研究,我國的文盲率在東部的絕大部分省份不到4%,而在中西部部分地區都超過10%,其中西藏地區甚至超過3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全國平均在50%,其中東南沿海省份高達60%,貴州云南等省份僅28%左右,西藏地區更低為10.8%.
二、不同區域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從不同區域教育水平的發展來看,教育公平問題主要集中在城鄉之間的不均衡和東部與中西部之間的不平衡。我們能夠由區域教育不平衡的表現分析原因,可知:
1.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教育區域公平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各類人才極其缺乏,因此對教育的發展更加迫切,這也是國家優先扶持經濟發達地區的原因之一,另外經濟發達地區與世界各個國家貿易頻繁,需要高素質的人才為經濟貿易牽線。而中西部地區,地處內陸,思想保守,交通不便捷,有些更是處于高海拔地區,因此導致經濟發展緩慢,教育也沒有明顯的發展。
2.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數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國家對教育發展重視程度的主要依據。我國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也是教育的財政投入不足。具體表現為2004年我國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9%,而在1999年美國的教育投入就已經高達635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7%.
3.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勻
國家對教育資源的分配是導致區域教育公平問題的直接原因。城鄉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勻,我國長期的教育投入的重點是城市,無論從教學經費、教學設備等硬件資源上,還是在師資力量的人力資源分配上都可以看出,而本應該得到扶持的農村地區只能因此制約發展。
三、解決不同區域教育公平問題的措施
1.加大教育投入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的發展能夠為科技的發展輸送人才,因此教育的發展格外重要。教育投入的經費是保證教育發展的前提,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保障。只有不斷增長教育投入,才能保證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提高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備,增加教學的人力資源。為保證教育的均衡發展提供物質保證。
2.建立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機制
在加大對教育投入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建立完善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機制,減少經濟發達的城市地區的教育資金投入,將更多的教育資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區。
首先增加對農村地區的教育資金,完善農村地區教育資金的管理機制,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異,改變現狀。
其次要擴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分配,合理分配教育資源。
經濟和歷史發展帶來的教育水平的差異難以消除,但是可以通過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和扶持,有效的縮小區域教育的差距。
最后,可以嘗試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制度,使農村和城市、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通過互聯網等高科技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以實現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縮小教育發展的公平差距。
3.加強對教育公平的監管
公平都是相對的,在現實中,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在教育領域也是一樣,教育公平問題從出現到現在,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因此對解決區域教育公平問題我們要不斷加強完善教育公平的監管體制,加強對政府教育部門以及學校等教育機構的監管,堅決抵制滋生腐敗,堅持將教育資金的用途置于陽光下,接受人民和社會的監督。
參考文獻:
[1]柏楊?,F階段我國教育公平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
[2]張爾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2.
[3]陳燕。當前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4]周英。區域教育公平問題及對策選擇[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