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義務教育重點構成的小學教育,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更是奠定良好教育基礎與保證教育可持續化發展的關鍵。在我國,小學教育基本上部分替代了發展并不完善的學前教育,其在教育體系中的承前啟后作用十分重要,貧困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質量普遍不高是我國義務教育存在的長期頑疾之一。小學教育在這些地方的落后,直接影響的是農村小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與再升學率,這將極大地影響農村小學生對今后人生的規劃與職業的選擇,難以實現教育支撐貧困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效用。以貧困農村的小學教育為選題,正是基于我國相關教育政策出臺的時機,尤其是我國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不完善、不統一的非標準化時期,在教育現代化口號在城市已經貫徹實施的進程中,如何從構建農村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開始將農村教育現代化也提上議程,正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與意義所在。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貧困地區的小學基礎教育,通過對貧困地區的農村小學進行教育質量評價,發現貧困地區小學基礎教育的軟肋與短板,并針對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議,為我國貧困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來自實踐的有效論據,為改善基礎教育的地區差異化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議。 本文的內容設計如下:
文章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對本文的探究基礎以及價值進行概述,介紹了在國內外關于這一方面的成果以及理論基礎,還給出了文章分析的方式以及研究對象,對文章的可取之處和部分缺點進行了說明。
文章的第二部分概述評價教育質量的相關定義和一些理論基礎。
文章的第三部分,詳細描述了義縣農村小學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
文章的第四部分,基于調研的方法與流程展開進行設計,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等方法對影響小學教學質量的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的第五部分,根據對義縣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調研與實證結果提出了政策建議,偏重于教育資源配置與教育監督機制缺位等機制問題的改善。
通過研究發現義縣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硬軟件質量問題后,需要通過政策與制度兩個層次的部門管理來加以改善。其中,政府教育部門制定對應政策提高對農村小學教育的基礎投入,并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師資力量的培訓;農村小學自身也需要積極探索與創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偟膩砜?,研究發現通過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即規范的農村小學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系統地發現教育質量問題,應在規范化基礎上推廣實施為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論據證明。
關鍵詞:貧困縣 小學 教育質量 影響因素
目 錄
摘 要
緒 論
1 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1.1 概念界定
1.1.1 農村貧困小學
1.1.2 教育質量
1.2 理論基礎
1.2.1 教育評價理論
1.2.2 教育價值觀理論
2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2.1 教育質量條件分析
2.1.1 小學教師描述性分析
2.1.2 小學教育主觀條件分析
2.1.3 小學教育客觀硬件條件
2.1.4 小學教學考核體系
2.2 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 教學方式缺乏科學性
2.2.2 教師業務素質不高
2.2.3 教學課堂氣氛壓抑
2.2.4 教學硬件資源缺乏
2.2.5 教學考核體系不健全
3 義縣農村貧困小學教育質量評價
3.1 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3.1.1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3.1.2 指標體系評價集
3.2 教育質量評價方法
3.2.1 模糊綜合評價理論
3.2.2 層次分析評價理論
3.3 教育質量評價方法步驟
3.3.1 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計算公式
3.3.2 評價指標體系的預處理
3.4 教育質量評價分析過程
3.4.1 指標權重的確定
3.4.2 評價指標重要因素的協調度
3.5 教育質量評價結果分析
4 提高農村貧困小學教育質量相關對策
4.1 基于政府教育部門的角度
4.1.1 普及科學教育的理念
4.1.2 組織并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4.1.3 加大對農村小學教育資源投入力度,改善硬件教育資源
4.1.4 積極開展教育評價體系研究,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設計
4.2 基于教學管理的角度
4.2.1 鼓勵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新方式
4.2.2 督促改善課后作業方式
4.2.3 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的調研工作,提供評價體系有效論據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