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高考改制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作用研究
【緒論 第一章】高考制度的發展歷程
【第二章】高考改革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影響
【第三章】思想政治課順應高考制度改革的調整措施
【結論/參考文獻】高考改革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 論
思想政治課程一直在高中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學科地位也一直受到高考制度的密切影響。2014 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最新的考試制度規定,高考時一共考六門科目,其中語文、數學、英語是每個學生必考的科目,而其他三門科目則從六門小科(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中選擇而出,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這就使得學生的選擇權利和自主性得以彰顯,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它也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新的難題。
為了分析高考制度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影響,筆者梳理了高考制度發展的歷史,發現在高考的恢復和重建時期(1977 年-1984 年)、高考的多元化改革時期(1985 年-1998年)以及高考的深化改革時期(1999 年-今天)三個不同時期中,思想政治課程在高考中的科目設置、考試地位、考試方式、考試側重點都不盡相同,而這種變化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于高考考試制度的存在,我國國內高中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處于"應試教育"階段,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重要性、投入的師資力量、學生們的關注程度都直接與高考制度相掛鉤。
2014 高考制度改革,讓思想政治課成為一門選考課程,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可能進一步降低,思想政治老師的授課難度進一步增大,學校對于高中思想政治的重視程度可能也進一步降低。在此背景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必須做出改變和調整,以適應高考思想政治改革的需要。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教學制度,對于高考教學工作進行一定調整。一是鼓勵學生在高考中選考思想政治,提升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地位,提高學生和家長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認同程度,提高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認同感。二是強化學校對思想政治課教學重視程度。增加思想政治的課時安排,合理分配思想政治課程。
增加思想政治課程的師資力量投入。三是推進教師教學理念轉變,提升教師素養??梢赃\用"雁陣模式"的方法,從學校中的骨干教師入手,轉變他們的教學思維,并鼓勵他們在平日的教學中應用這些方法,從而樹立起榜樣作用,影響帶動其他教師。四是轉變教學思路,關注學生發展,更加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們的需求和綜合素質相結合。五是改革教學評價制度,建立雙向評價機制,及時傾聽學生們對老師教學的意見,建構多元的學習評價方式。六是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課方式上,教師要轉變過去以教師為絕對主導地位的"一言堂"式的單向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增加同學生們的互動,通過提問、課堂報告等方式,增加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機會。
總的來說,本文梳理了歷次高考改革的過程,分析了新高考改革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必須作出的調整和改變,并具體闡述了改變的措施,這對于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學研究成果,對于當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幫助和借鑒意義。然而,受學識所限,本文所談內容還不夠深入和全面,一些地方難免還存在疏漏。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筆者將從實際教學出發,對于這一問題繼續進行思考和探討,希望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也希望更多的教師能夠參與到教師改革的實踐中,探討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的改革路徑,以期在高考制度改革中,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能夠順利做出調整。
參考文獻:
一、專著:
[1]周宏主編?;A教育課程改革教師通識培訓書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2]張萬興主編?;A教育改革學校管理書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3](美)霍爾,(美)戴維斯著,陸有銓,魏賢超譯。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呂世虎,劉玉蓮主編。新課程與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謝樹平著。思想政治課的理念與實踐范式[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6]張天寶,王攀峰著。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7]丁朝蓬著。高中新課程評價[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8]劉捷著。高中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9]張廷凱編著。高中新課程的結構和內容[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10]任長松著。高中新課程與探究式學習[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11]王瑞蓀著。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二、論文:
[12]張嵐。政治課堂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13]徐海霞。論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14]王菲菲。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D].開封:河南大學,2011.
[15]張習。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生生互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16]曾璐。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17]唐瓊。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18]李卓。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時政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19]王芬。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
[20]張彥培。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21]安黎黎。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反饋機制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4.
三、期刊:
[22]王德明。新課程下教師自我角色的認同[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07)。
[23]張克新。從亮劍精神看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08)。
[24]陳新國,秦本鳳。高中新課改實踐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08)。
[25]錢五海。政治課堂教學互動非本真現象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8)。
[26]鄭英。講--讓課堂找回失落的主導[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8)。
[27]戶新民,戶浩。生成有效交流提高教學效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8)。
[28]李景華。支架式教學:有效教學的生長點[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9)。
[29]吳奇。優化政治課堂教學不應忽視的幾個"點"[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9)。
[30]王如新。新課程下政治課有效備課的基本要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9)。
[31]賀小練。奏響和諧之音促成高效課堂--淺析政治課師生真實情感的投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