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具體表現
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具體表現
>2023-03-25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大學生管理問題探究
【導論】新時期大學生管理工作研究導論
【第一章】新自由主義與高校學生管理概述
【2.1 2.2】新自由主義影響下高校學生管理現狀調查分析
【2.3 2.4】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具體表現
【第三章】新自由主義下高校學生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4.1 4.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全過程
【4.3 4.4】加強學工隊伍建設,加快職業化與專業化進程
【4.5】建立服務型高校,積極搭建大學生成長服務平臺
【結語/參考文獻】新自由主義作用下高校學生管理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三節 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具體表現

新自由主義思潮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對我國進行滲透,影響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這對思想意識、價值判斷、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產生了突出的消極影響。

一、部分大學生動搖馬克思主義,出現理想信念危機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性質和階級性質決定了主流意識形態必須是馬克思主義。而新自由主義就是為了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論證社會主義的不科學性與不可能性,其目的是從根本上服務于資本主義的全球化統治。隨著蘇東劇變,新自由主義者抓住社會主義運動遭遇的重大挫折大做文章,鼓吹“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失敗論”、“資本主義制度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等反馬克思主義的言論。同時,通過在中國扶植其代理人,鼓吹只有“自由、民主”才能救中國,繼而達到分化中國的目的。部分大學生受這些錯誤言論的影響,馬克思主義信仰有所動搖,出現了信仰危機。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18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在是否有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問題上,多數人的目的是明確的,其中有 65%的學生表示有入黨動機,有 6%的學生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主流還是積極、明確的,體現和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主導方向和高校的教育成果。但也不容小視,仍有部分大學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缺失等現象。

一是,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現象。

當前有部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敷衍漠視,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存在思想誤區。問卷調查中,在問到“你的理想是什么”時,僅 15.3%的大學生選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 16.1%的大學生表示“還在尋找,目前很迷?!?在是否有入黨意愿的問題上,有 29%的大學生沒有入黨動機。在不想入黨的原因方面,有 7%的大學生表示沒有共產主義信仰。在改革開放深入進行,社會處于轉型過程階段,在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多樣性的價值觀念沖擊與影響下,部分大學生感到困惑與迷茫。既渴望實現自我價值,又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既希望貢獻社會,又過于在意利益與得失。

二是,重視個人理想,忽視社會理想。

伴隨我國的改革開放,社會呈現出多元化與多樣性,這樣的時代背景與成長環境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發生了矛盾。問卷調查顯示,在理想信念問題上,38%的大學生選擇“平凡充實的人生”,28.5%的大學生“充滿挑戰與新奇的人生”. 有 18.7%的大學生選擇“商業巨子,做個有錢人”.見圖 2-22:

從橫向來看,大學生大都希望自身能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但在現實中卻又更關心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自我物質的追求,這就導致了一種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之間,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與之間的不統一,甚至產生矛盾和沖突。從縱向上看,大學生的理想狀況還表現為重近期理想輕長遠理想。在當前新自由主義等各種思潮、理論體系并存的年代,有少部分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理想是渺茫的、不現實的。因此對自身缺乏長遠的人生規劃,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部分大學生在人生理想信念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迷茫與疑慮,甚至對未來感到恐懼。

二、部分大學生否定集體主義,滋生極端個人主義觀念

新自由主義認為個人自由和個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新自由主義剔除了人的社會性,全盤否定集體主義價值觀,認為“集體主義的悲劇在于:它起初把理性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以毀滅理性而告終,因為它誤解了理性成長所依據的那個過程?!?9受這一思想的影響,部分大學生滋生了個人主義觀念,而對集體主義價值觀進行否定。在對待與國家、社會、集體的關系中,部分大學生集體意識淡薄、個人價值至上,割裂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關系,只求索取,不求奉獻。

在問卷調查中,大學生認為自己“集體觀念”很強和較強的比例分別是 8.1%和 27%,絕大部分同學選擇了“一般”.在關于選擇職業時,會更重視哪個因素上,有 18.7%選擇“社會地位”,51%選擇“經濟收入”;45%選擇“發展機會”;40%選擇“興趣愛好”;28%選擇“穩定輕松”;僅 13.2%的大學生選擇“奉獻社會”.見圖 2-23:

從以上調查統計結果不難看出,部分大學生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崇尚個人價值。具體表現有,一方面認為社會、學校、班級的事情與己無關,不愿參與班集體建設,在寢室、教室衛生方面存在推脫和踢皮球現象,導致高校不在少數的教室、寢室衛生“臟、亂、差”.在到課率方面,經常出現部分學生缺勤現象,或者人在教室,卻干著“私事”,毫無班級紀律性,認為到不到課,聽不聽課,都是自己的事,嚴重影響甚至破壞班風、學風。

另一方面,又過分強調自我價值,要求集體能多做點什么,以滿足自己多變的需求。在擇業上,學生更多考慮的是個人的發展、福利待遇與舒適度等,僅有少部分同學考慮兼顧社會需要與奉獻。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方面,經常會出現有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后又草率毀約,或頻繁跳槽的現象。此外,部分大學生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團隊意識。這些都不利于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進步發展。

三、部分大學生存在認知偏差,過分追求自由與公平

絕對的自由是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基本理念。在對公平的理解上,也僅僅強調“程序公正”和“機會均等”,而忽略了結果的不公正。當前,雖然大多數大學生對我國的政治、經濟形勢持肯定態度,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但仍有部分大學生對自由、公平、正義上的認知存在偏差。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大學生盲目追求自由,無視校紀校規,逃課、翹課現象非常普遍。在問卷調查中,關于“您認為大學生逃課主要出于什么原因?”時,有 3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應該有更多自由空間與時間”, 25%的學生認為“逃課是為了做自己感興趣的其他事情”,而有 21%的學生是因為“晚上玩游戲或聊天太晚,白天沒精神上課,補覺”.見圖 2-24:

二是部分大學生盲目追求公正、平等,不顧及個人實際和現實情況。如在對待學校獎助貸方面,沒有獲得的同學中有相當部分同學認為主要原因是輔導員老師評選過程中偏心,不公平所致。在問卷調查中,當問及“對學校獎助貸工作的評價”問題時,35.5%、19.3%的同學分別認為“滿意”,和“非常滿意”,而 27%、13.7%、4.5%的同學則分別認為“不確定”、“不滿意”、“很不滿意”.見圖 2-25:

這一方面說明高校在學生獎助貸工作方面仍需完善評選的制度,規范評選程序,另一方面也說明,有部分學生認為獎助貸的評比欠公平公正,較為注重個人感受。筆者從事多年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獎助貸的評選上,有部分落選的學生通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為什么他們有,而我沒有?為什么他們評了,而我沒評上等等??偸羌庇趶闹饔^方面找原因,而不從個人客觀條件與客觀情況上去分析問題。不懂得謙讓,不懂得分享,對師生情誼、同學情誼越來越淡漠。

四、部分大學生否定傳統美德,崇尚功利主義

新自由主義把以理性和自利的“經濟人”假設作為其理論前提和研究的主體。認為個人利益的實現才是最終目標。這種認識,否認了人的社會性,片面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單純的利益關系,忽視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和情感因素。這種將人的本性片面化、抽象化、靜止化的人性自利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有關人的本質的觀念是相對立的。受其影響,部分大學生表現出明顯的功利主義傾向。

在問卷調查中,當問及“您申請入黨的動機主要有哪些?”時,有 26%的同學認為“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謀求今后仕途發展。有 20%的同學認為“對畢業找工作有好處”,同時,還有 46%的同學認為“為了不辜負長輩希望,周圍要求入黨的人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此外,有 36%的學生表示“有共產主義信仰”,有 53%的同學“直覺上覺得入黨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堅實一步?!钡幢阌羞@種想法的大學生在入黨后,仍有相當部分不能在同學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重要事件和緊要關頭不敢于堅持原則和正確的立場,不能以黨員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調查中,有 20%的同學認為“周圍學生黨員并不比自己優秀,還不如不入”. 見圖 2-26:

其次在職業選擇考慮的因素方面,調查問卷中顯示:“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發展機會”、“穩定輕松”分別占到了 18.7%、51%、45%、28%.大學生功利主義傾向還表現在:學習目的、專業選擇、參加社會實踐以及擔任團學干部等方面的功利目的。正因為社會上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盛行,使得大學生對待中華傳統美德的態度上不夠堅定,有部分大學生表現出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漠視、淡化甚至是否定。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整體來說,我國大部分的大學生都很好的繼承了中華傳統美德,表現出當代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與氣度。如筆者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的關于“遇到老人或病殘人士跌倒,扶還是不扶”

這一問題上,有 24.7%、49.3%的學生分別表示“一定扶”以及“會扶,但有擔心”.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受功利主義的影響,仍有少部分大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表現出淡化與漠視。這與將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主力軍的大學生來說是不相匹配的。如上述關于扶還是不扶的問卷調查中,有 12.3%的學生表示“不扶,擔心有麻煩”,3.9%的學生表示“不扶,跟我沒關系”,還有 9.8%的學生表示“不知道”.見圖 2-27:

又如,在誠信這一重要的道德標準方面,也有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了誠信的缺失。集中表現為三個現象:一是考試缺乏誠信,二是助學貸款還貸缺乏誠信,三是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后缺乏誠信。筆者通過走訪部分企業單位,發現有相當部分大學生不管是在實習還是正式就業過程中,因不滿意薪酬待遇或感覺個人發展空間受限等原因而單方面毀約的現象屢屢發生,甚至有的頻繁跳槽。在人才濟濟的當今社會,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員工的誠信度與忠誠度。

五、部分大學生缺乏自律意識,行為方式渙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有了飛速的發展,物質得以極大的豐富。然而伴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觀念的影響,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觀念在大學生中也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對于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比例的 90 后來說,安逸的成長環節、物質生活的滿足,對權力與金錢的崇拜似乎顯得自然而然。一些大學生攀比、擺闊,把物質看作是幸福、榮譽的象征,把當一個有錢人看作是個人價值實現的衡量標準。部分學生生活上講究吃喝玩樂,行為上學習懶散、不求上進,缺乏自律意識,無視組織紀律,這種生活方式的偏差使得一部分大學生生活在淺薄庸俗之中。當前,大學生在生活與行為方式上主要表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一是,高消費與超前的消費觀念。

有部分大學生無視自身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崇尚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問卷中對大學生的消費觀進行了調查,在“關于蘋果手機的選擇上”,有 23%的學生表示“已經買了”,8.9%的學生“有錢,打算買”,有 9%的學生表示“沒錢,但會想辦法湊錢買”.此外,39.3%的學生“沒錢,不會買”,僅有 19.8%的學生表示“有錢,但仍然會買性價比更高更實惠的其他手機。見圖 2-28:

二是,網絡化的生存方式。

90 后大學生可以說是”離不開網絡的一代“.而上網的目的和意義相當部分是為了打發時間或娛樂。在調查問卷中,關于”您上網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問題上,45%的學生是”聊天交友,即時通訊“,3.8%的學生”沒有目的,消磨時間“,47.3%的學生”看影視劇或閱讀小說“,31%的學生”看時事熱點新聞“,僅有 22.1%的學生利用網絡”查閱文獻“.見圖 2-29:

在當今信息發達的大數據時代,網絡可以說無處不有,無處不在,特別是在高校,網絡已覆蓋到了校園各個角落。在高校的課堂上,隨處可見有的學生不帶書本,但一定會帶手機外加一副耳機來聽課的現象,不得不引起社會特別是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三是,多重社會壓力下產生的極端心理問題。

在問卷調查中,關于”您認為大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這一問題,有 33.4%的學生認為是”學習壓力“,38.2%的學生認為是”心理壓力“,56.6%的學生認為是”就業壓力“,9.2%的學生認為是”婚戀壓力“,還有 2%的學生表示來自于”其他壓力“.見圖 2-30:

從問卷統計中不難看出,當代大學生可謂是”高壓的一代“.他們既具備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富足的物質基礎,又面臨著高態勢的就業壓力,因速食愛情以及高房價等帶來的婚戀壓力,來自父母高期望的學習壓力,以及由于種種原因而產生的高負荷的心理壓力。值得高校學生管理人員注意的是,因心理問題產生的自殘甚至是輕身的事件每年都在高校上演。

第四節 大學生受新自由主義影響的原因探究

新自由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內因與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社會矛盾的凸顯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期。官員腐敗、貧富分化、高失業率、高房價、看病難、養老難等社會問題的凸顯,使大學生對社會民主、公正的要求日益強烈。20面對這些負面問題,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產生誤解,從而出現了信仰上的迷茫,而伴隨我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這些問題又為新自由主義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有研究者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此也催生了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個人價值、個人利益以及物質需求不斷被強化。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催生的一些社會問題,為新自由主義證明自身的合理性提供了口實。

二、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直都在對社會主義進行分化和瓦解,特別是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有利時機,采取一切手段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滲透,而新自由主義就是他們借助我國改革開放滲透進來的重要內容。新自由主義在大學生中的傳播正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的有預謀的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21對我國大學生產生了一定消極影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新自由主義為理論根據,不僅西化我國大學生的思想和意志,還設計私有化方案妄圖達到摧毀社會主義的目的。

三、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

當代青年學生最典型的特征便是”網絡的一代“.互聯網已成為當代大學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大學生通過網絡聊天、交友、購物、學習以及掌握資訊等,逐步形成網絡化生活常態。網絡打破了身份、角色、時間、空間的界限,恰好迎合了大學生崇尚自由、追求個性的特點。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利益集團也正利用了這點,積極地通過互聯網對大學生進行新自由主義的宣傳、滲透。青年學生在使用網絡平臺的同時也就有意無意地接觸到或接受了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相關信息。由此可見,網絡對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作用不可估量。

四、馬克思主義的邊緣化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但在一些高校的教學中出現了把馬克思主義僵化、神話的問題,這種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方式,導致馬克思主義被曲解、被邊緣化。有學者曾指出,未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新自由主義影響大學生的重要原因,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削弱了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的判斷力、辨別力,由此極易受到新自由主義的不良影響。

五、大學生自身特點與內在需求

首先,大學生思維敏捷,求知欲強,充滿激情,對新鮮事物反應敏捷。但同時遇事感性欠理性,情緒上缺乏自我控制,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新自由主義正好抓住了這一特點,對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大做文章,以此來煽動、誤導大學生。其次,大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從眾心理特點極易使其因某一社會熱點問題的出現而對整個社會產生懷疑和批判。另外,新自由主義思潮通過各種手段的傳播,抓住大眾關注的熱點與焦點,投其所好的給予排憂解難,滿足大學生渴望消除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心理需求。

六、高校教育與管理的漏洞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成才“,更是使學生”成人“.因此,”兩成“教育應該齊頭并進。而在實際中,教育本身的傾斜導致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存在漏洞。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十分嚴重,同時,德育過分重視形式,教育內容不能貼近學生,方式方法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等都直接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而這些在高校教育與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恰恰又為新自由主義的滲透提供了可乘之機。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