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大學生管理問題探究
【導論】新時期大學生管理工作研究導論
【第一章】新自由主義與高校學生管理概述
【2.1 2.2】新自由主義影響下高校學生管理現狀調查分析
【2.3 2.4】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具體表現
【第三章】新自由主義下高校學生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4.1 4.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全過程
【4.3 4.4】加強學工隊伍建設,加快職業化與專業化進程
【4.5】建立服務型高校,積極搭建大學生成長服務平臺
【結語/參考文獻】新自由主義作用下高校學生管理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新自由主義影響下高校學生管理與大學生的現狀調查分析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影響下高校學生管理現狀調查分析
為了客觀了解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筆者于 2015 年 3 月-5 月期間在湖南省內部分高校進行了調研。本次調研包括問卷調查、座談、電話訪談、走訪。
問卷調查共包括 16 所高校(本科 8 所,高職院校 8 所),發放問卷 1600 份,回收 1552 份,回收率 97%.其中,高職院?;厥諉柧?800 份,本科學?;厥諉柧?52 份。參與問卷調查的男生有 690 人,女生 862 人。其中高職一年級學生 564人、二年級 223 人、三年級 13 人,本科一年級學生 241 人、二年級 120 人、三年級312人、四年級79人,從低年級至高年級學生人數比例分別為:36.3%、14.4%、0.8%、15.5%、7.8%、20.1%、5.1%.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中共黨員為 92 人、團員 1439 人、其他為 21 人,比例分別為:5.9%、92.7%、1.4%.
問卷調查包括態度調查和事實調查兩個部分,共涉及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成長輔導、素質拓展、校園文化、師生關系、學工隊伍及管理制度、方法等 23 個問題。通過調查統計,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分析如下:
一、態度調查
(一)大學生對高校學生工作的整體評價
在態度調查部分,關于“對所在學校學生工作的整體評價”方面,18%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38%的學生認為“滿意”;25%的學生認為“不確定”;14%的學生認為“不滿意”;5%的學生認為“很不滿意”.見圖 2-1:
從以上數據來看,當前高校學生工作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這說明高校學生工作的努力取得了基本成效。但同時也不容忽視,仍有 18%的學生明確表示不認可?!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可以說是學生工作的起點和終點,如何使高校學生工作輻射到全體學生,全方位輻射到學生,筆者認為這是我們高校學工系統值得深思的具體問題。此外,在整體評價中,從本科學校與高職院校橫向比較來看,整體差異性不大。但高職院校學生的滿意度比本科學校高,比例分別為:60.6%、52.3%.本科學校學生的不滿意度比高職院校學生的高,比例分別為:21.7%、15.2%.見圖 2-2:
(二)大學生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單項評價
除了以上對高校學生工作的整體評價外,問卷還分別從管理制度、工作方法、師生關系、獎助貸工作、素質提升平臺搭建、校園文化活動、就業指導等方面進行了單項評價,具體情況統計如下:
1、學生對管理制度的評價
關于“對所在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的評價”中,14%的學生選擇“非常滿意”;38%的學生選擇“滿意”;27.8 的學生選擇“不確定”;17%的學生選擇“不滿意”;3%的學生選擇“很不滿意”.見圖 2-3:
此外,從本科學校與高職院校橫向比較看來,高職院校學生比本科院校學生在管理制度方面的滿意度比本科學校的高,比例分別為:56.2%、47%;同時,本科學校的不滿意度比高職院校的高,比例分別為:23.6%、17.5%.
2、學生對工作方法的評價
在“對學生工作方法的評價”中,“非常滿意”、“滿意”、“不確定”、“不滿意”、“很不滿意”的比例分別為:14%、39%、30%、14%、3%.見圖 2-4:
3、學生對素質提升平臺搭建的評價
在“學校對學生素質提升平臺的搭建”中,19%的學生選擇“非常滿意”;36%的學生選擇“滿意”;27%的學生選擇“不確定”;15%的學生選擇“不滿意”;3%的學生選擇“很不滿意”. 見圖 2-5:
4、學生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評價
在“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評價”中,學生在態度上的“非常滿意”、“滿意”、“不確定”、“不滿意”、“很不滿意”的比例分別為:19%、39%、26%、12%、4%.見圖 2-6:
5、學生對獎助貸工作的評價
在“對學校獎助貸工作的評價”中,學生在態度上的“非常滿意”、“滿意”、“不確定”、“不滿意”、“很不滿意”的比例分別為:20%、35%、26%、14%、5%,學生整體滿意度比例為 54.8%.見圖 2-7:
6、學生對師生關系的評價
在“對師生關系的評價”中,21%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41%的學生認為“滿意”;24%的學生認為“不確定”;12%的學生認為“不滿意”;2%的學生認為“很不滿意”.學生對師生關系的評價滿意度達 62.1%,不滿意度為 14.4%.見圖2-8:
7、學生對就業指導的評價在“就業指導的評價”中,16%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33%的學生認為“滿意”;33%的學生認為“不確定”;15%的學生認為“不滿意”;3%的學生認為“很不滿意”.見圖 2-9:
二、事實調查
在事實調查部分,問卷就大學生壓力、輔導員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黨動機等方面做了調查,統計情況如下:
(一)在關于“您認為大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問題中,排第一位的是“就業壓力”,占被調查學生人數的 56.6%.而其他依次則是:“心理壓力”38.2%、“學習壓力”33.4%、“婚戀壓力”9.2%,以及“其他方面壓力”2%.見圖 2-10:
(二)在關于“您與輔導員交流最多的方面”問題中,選擇比例排第一位的是“日常操行,學生事務方面”,占 63.3%;排第二位的是“關于我的學業或職業規劃方面”,占 20%;“談心談話,解疑答惑,心理疏導”占 17.7%,排第三位;“政治思想方面”占 14.3%,排第四位;排第五位的是“與輔導員關系不錯,經常閑聊”,比例占 12.6%.見圖 2-11:
(三)在關于“大學期間,對你在政治思想上幫助和啟發較多的人”問題中,排第一位的是“任課老師”,比例占 38.3%;排第二位的是“輔導員”占 34.6%;排第三位的是“父母”,占 30.3%;排第四位的是“系院書記”,占 12.4%;排第五位的是“其他人員”,占 6.4%.見圖 2-12:
從本科學校與高職院校橫向比較來看,本科院校學生認為對自己幫助和啟發最多的是“任課老師”,比例占 42.6%.而高職院校學生認為最多的是“輔導員”,比例占 40.6%.本科學校學生認為排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的分別是“父母”、“輔導員”、“系院書記”.而高職院校學生認為排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的分別是“任課老師”、“父母”、“系院書記”.
在本項統計中,不管是本科還是高職院校學生均把“系院書記”排在第四位,而高職院校選擇“系院書記”的比例僅占 10%,本科學生選擇比例為 14.7%.
(四)在關于“您是否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中,選擇“基本了解”的占 44%,排第一位;選擇“稍微了解”的占 29%,排第二位;選擇“很了解”的占 15%,排第三位;選擇“不了解”的占 12%,排第四位。見圖 2-13:
從本科與高職院校橫向比較來看,本科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比高職院校學生要高。
在“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途徑”上,學生選擇“課堂”的占 42.5%,排第一位;選擇“電視新聞節目”的占 33.6%,排第二位;選擇“網絡”的占 26.2%,排第三位;選擇“戶外宣傳畫冊、標語”的占 23.4%,排第四位;選擇“校園文化活動”的占 21.8%,排第五位。見圖 2-14:
(五)在關于“是否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愿”問題上,比例排第一位的是“是,還沒有加入”,選擇比例為 65%;排第二位的是“沒有”,比例為“29%”;排第三位的是“是,并且已經入黨”,比例為 6%.見圖 2-13:
從本科與高職院校學生橫向比較來看,在北調查學生中,本科學校學生已經入黨的比例比高職院校學生的比例高,分別為:9.6%、2.5%.見圖 2-15:
三、調查分析結論
通過以上態度調查與事實調查的數據分析,當前,高校學生工作整體上是積極的,符合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的指導方針,收到了一定工作成效,工作整體上能獲得大部分學生的肯定,但從具體方面分析,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的空間與細化的環節,總的來說,呈現出以下情況:
第一,高校學生工作在教育模式上仍側重于以顯性教育為主,在工作方法、手段上更側重于剛性管理,在工作重心上仍然以日常管理為主等。而新時期在社會思潮多樣、文化環境多元的社會大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如何把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相結合、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想結合、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是當前高校學生工作值得重視與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第二,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制度執行有待進一步加強。
這里以學生對獎助貸工作評價為例,從數據分析來看,一方面獎助貸工作因覆蓋學生面廣,而資源又有限,從中受益的畢竟只能是部分學生,因此要使得學生都滿意是很困難的。但另一方面,高校在學生獎助貸評選工作中如何進一步完善評選制度、規范評選程序、加強評選中的思想引導工作又是十分有必要的。使有限的資源得以合理的分配,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學生工作質量與工作水平的體現。
第三,學生工作重心應具有時代特征。當前,高校學生管理的重心與特點應體現在“引導其發展方向”、“服務其成長過程”、“培養其自我管理能力”.工作方式方法應體現“以人為本”,需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入手。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就業成為大學生最為關心,也倍感壓力的頭等大事。然而從數據分析來看,就業指導工作并沒有引起高校學工系統足夠的重視,或者是僅有重視,但行動上做得還遠遠不夠。當前,在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招生壓力大與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雙重壓力下,部分高校往往從功利的角度出發,重招生、輕就業,重入口、輕出口,重數量、輕質量。如何在時代背景下,及時調整好工作重心,是高校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當前,不斷提升大學生素質,提高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做好就業創業輔導工作等應提上學生工作的重要日程。
第四,建設一支戰斗力強的學工隊伍是高校學生工作得以實施的基本保障。
作為以系院書記為龍頭,以輔導員為主力的高校二級學院學工隊伍,如何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學工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程度,以便更好的發揮引導學生、服務學生、管理學生的職能,進一步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成人,也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第五,學生特殊群體或弱勢群體需得以更多關注。從態度調查部分總體來看,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是最高的,不滿意度也是最低的。這說明高校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互動過程中能尊重學生,以人為本,師生關系整體上來說基本和諧。此外,從本科學校與高職院校橫向比較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比本科院校高。雖然從數據上得出師生關系受到大部分學生的肯定,但這里,持“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 14.4%的學生群體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視,這一比例內的學生群體往往心理上承載的壓力更大、面臨的困難越多,思想困惑也越多。也往往最為需要老師的重視、關愛、引導與幫助,做好這一群體學生的相關工作有著持久性、建設性乃至社會性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現狀調查分析
筆者于 2015 年 4 月-5 月,對湖南省內 8 所本科院校就新自由主義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狀況開展實證調查,共發放問卷 800 分,回收有效問卷 752 份,回收率為 94%.其中男生比例占 38.3%,女生 61.7%.在學生年級層次上,一年級學生占比例的 32%,二年級占 16%,三年級占 41.4%,四年級占 10.6%.除此之外,筆者也在部分高職院校對??茖W生進行了隨機訪問。本文主要從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的認知度、認同度,以及新自由主義對大學生的影響度、影響渠道以及影響表現等方面來探究。
一、當代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的了解狀況
從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的了解程度來看,選擇“不太了解”的比例最高,占調查人數的 55.3%;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選擇“比較了解”群體,占調查人數的23%;選擇“不了解”的占 14.%,排第三位;選擇“非常了解”的只占 7.5%.見圖 2-16:
二、當代大學生受新自由主義影響的程度
從大學生受新自由主義影響的程度來看,選擇“一般”的比例最高,占調查人數的 46.94%;選擇“很小”的占 16.27%,排比例的第二位;選擇“比較大”的占 15.29%,排比例的第三位;選擇“不了解”的占 14.2%,排第四位;而比例排最后的是選擇“沒有”的占 4.78%.見圖 2-17:
三、當代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的接受程度
從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的接受程度來看,選擇“辯證接受”的比例最高,占調查人數的 53.45%;選擇“其他”的占 25%;選擇“接受”的占 11.3%;選擇“不接受”的占 10.25%.見圖 2-18:
四、當代大學生接受新自由主義的主要原因
在不同程度接受新自由主義的大學生中,選擇比例最大的原因是“現實針對性強”,占 28.1%;選擇“不明確”的占 20%,排第二位;選擇“理論觀點新穎”的占 19%,排第三位;選擇“宣傳力度大”占 15%,排第四位;選擇“滿足人的利益訴求”的占 14.6%,排第五位;選擇“理論說服力強”的占 11.9%,排第六位。見圖 2-19:
五、當代大學生接觸新自由主義的主要原因
在大學生接觸新自由主義的主要原因方面,有 15.4%的學生選擇“專業學術研究”;有 15.2%的學生選擇“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良方”;有 25.4%的學生覺得好奇想了解;有 14.5%的學生選擇“覺得這些理論有道理”;有 10.4%的學生選擇“用它推動社會發展”;此外還有 29.6%的學生選擇“不明確”.見圖 2-20:
六、當代大學生了解新自由主義的渠道
在大學生了解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渠道和途徑方面,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學術講座、網絡、影視、書籍等途徑的從“較多”與“經?!边x擇上,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分別為:網絡、課外活動、課堂、講座、影視、書籍。比例分別為:40.1%、29.4%、27.4%、26%、25.7%、23.2%.見圖 2-21:
七、調查分析結論第一,相當部分大學生對新自由主義的認知程度偏低,了解不夠深入,雖然有部分學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清楚深刻認識其理論基礎、思潮實質的并不多。
第二,新自由主義呈現出與社會輿論相互影響促進、零星化和碎片化、感性化和生活化、相互滲透糅雜以及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消彼長等發展趨勢。
第三,當代大學生對新鮮事物較為敏感,接觸新自由主義具有獵奇性,但真正受其影響的主要原因還是認為新自由主義的現實針對性以及觀點和主張的說理性,他們希望通過從中探討尋找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良方。在了解并不同程度接受新自由主義的大學生群里來看,一半多的學生“辯證接受”.這就表明社會思潮在一定程度和一定層面上,具有理論的合理性和客觀存在的現實性。
第四,在大學生了解新自由主義的渠道上,網絡渠道占的比例最大,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日益突出,已逐漸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思潮以及受其影響的主要渠道。而課外活動、課堂、講座、影視、書籍占的比重基本相當。高校不僅要重視通過采用課堂、講座、書籍等方式了解社會思潮的相關理論,而且要重視課外活動、影視等對青年學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