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第一章】區域中小學師資隊伍均衡配置問題探析緒論
【第二章】婁底市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調查
【第三章】中小學教師隊伍發展不均衡問題
【第四章】中小學校師資非均衡發展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推進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健康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區域中小學師資力量平衡發展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婁底市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調查
第一節 調查說明
一、調查對象
此次選擇調查的區域為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接受采取樣本的地區分別是婁底二中,婁底三中,春元中學,石井中學,茶園中學,萬寶中心小學,華達學校和婁底五小,目的在于了解該市區域師資配置的現狀和存在的差異。
二、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式。問卷設計是基于對教師個人情況、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對相關執政的看法以及出現的問題和建議四大塊進行設計,并隨機在 8 所學校選取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 240 份,形成有效問卷 228 份,在回收問卷時,對教師進行了個別訪談 48 人次,獲得了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提高了本研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第二節 婁星區概況
婁星區位于湖南省中部,系湖南省婁底市市轄區,是婁底市的政治文化中心,1999年前為縣級市,1999 年婁底市撤地設市時改為婁星區,現轄 3 個鄉 4 個鎮 5 個街道辦事處,共有 230 個村(居)委會,全區總面積 428.24 平方千米,總人口 43.2 萬。婁星區的經濟發展飛速,2013 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23.1 億元,比上年增長 13.8%,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 20036 元,比上年增長 16%;農民人均收入為 8416 元,比上年增長 25%.
教育方面,近年來,婁星區以建設教育強區為目標,堅持教育優先、改革創新、促進均衡、提高質量的發展戰略,以迎接"兩項督導評估考核"為動力,推動全區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完善,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教育環境日益優化,合格學校建設、化解城區大班額問題成效明顯,穩步推進教育公平,教育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全區教育事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綜上所述,婁星區在全國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中小型城市行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據調查統計,全區共有普通中小學校 69 所,其中完全中學 3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4 所,普通初中 11 所,小學 42 所,教學點 9 個。截至 2013 年末,全區共有在編教職工 2994 人,離退休人員 1131 人,在校中小學生 48361 人,其中高中 7676 人,初中 13110 人,小學 27575 人。通過對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的調查研究,本章將從教師城鄉分布情況、教師規??偭?、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等方面分析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一、教師城鄉分布情況
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通過近十幾年來的發展壯大,教師人數不足的問題已明顯改善,但當前師資的區域性分布失衡現象凸顯。從全國來看,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現象;從全省全市來看,城區和部分經濟發展良好的地區一般都能做到教師充足,而大多數農村則普遍存在教師缺乏現象,尤其是在一些環境艱苦、地處貧困山區的地區,教師人數更是十分匱乏;從婁星區來看,也存在較明顯的城鄉之間教師隊伍分布不均衡現象。
(一)城區教師超編與農村教師缺編
當前,我國中小學校一般按照"師生比"來配置教師數量。按照編制核算標準(城區高中 1:12.5,初中 1:13.5,城區小學 1:19,農村初中 1:18,農村小學 1:21)計算,婁星區城區高中學生 7676 人、初中學生 10615 人、小學學生 21545 人,農村初中學生 2495 人、小學學生 6030 人,應配備高中教師 614 人,城區初中配備教師 786 人,城區小學配備教師 1134 人,農村初中配備教師 139 人,農村小學配備教師 287 人,全區共計應配備中小學教師 2960 人,但現有在編在崗中小學教師 2994 人,在編不在崗教師 37 人,存在超編現象。經分別與部分城區和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交流發現,一是農村教師普遍存在同時兼顧初中和小學的通用性教師,所以在農村地區并未嚴格按照"師生比"配備教師,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缺編現象;二是近年來新招聘的教師全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有新老師進來后,就有其他經驗豐富的教師被借調或調任至城區學校工作,這就造成城區教師超編,而農村教師缺編的現象。
(二)城區"大班額"與農村"小班額"
近年來,由于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大批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在婁星區城區務工的農村青年一般都帶著隨遷子女進城讀書,只有部分前往外省務工或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將適齡學生留在農村讀書,這便造成農村學校學生人數大幅減少,生源不夠的情況。農村教學點多面廣,班級人數少,多則二三十人為一班,少則十幾人為一班,在較偏遠的村小學教學點甚至存在幾人為一班的情況,這就形成了農村"小班額"現象。在這種班級多、教師少的情況下,一般只得采取包班制的方式,一個教師負責一個班的所有教學課程,所有課程全開的情況下,這一位教師的教學量也是不小的,如何保證教師的專業性和授課效果就成了問題。相對應的,因大批農村生源學生涌入城區入學,城區學校普遍為六七十人為一班,形成了"大班額"現象,不僅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也容易造成教師心身疲勞,無法保證教學效果,進而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身體健康。在訪談中,農村學校校長都抱怨培養年輕教師成為骨干教師后就被挖到條件較好的城區學校了,所以學校只好減少老師的提升機會,這樣才能留住農村教師。但是這樣的做法,使得農村骨干教師更少,教師老齡化現象更嚴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嚴重不足和教師水平的良莠不齊,使城鄉之間教育質量的差距呈現日益擴大的趨勢。
二、教師隊伍規??偭糠治?/p>
教師人員總量是衡量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內容和指標,是教師隊伍是否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它對教師資源配置和師資隊伍均衡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制約著區域教育質量的有效提高。
(一)小學教師隊伍數量的分析
截至 2013 年底,婁星區小學教職工共計 1411 人,其中專職教師 1278 人,占 90.57%;教育行政人員 76 人,占 5.39%;教輔人員 38 人,占 2.69%;工勤人員 19 人,占 1-35%以上數據顯示,當前婁星區小學教職工隊伍的整體結構尚屬合理。
分析 2009-2013 年間婁星區小學教師隊伍的人員配置情況,發現其間婁星區小學專職教師總數有一定增長,保持平穩中逐年小幅增長的整體趨勢(見圖 1-2)。2009 年末婁星區小學專職教師總數為 1048 人,到 2013 年增至 1278 人,增加了 230 人。從總量變化上看,婁星區小學教師數量變化的趨勢表明了我國中小型城市小學教師隊伍在穩定的發展壯大。
小學教師人數的變化與小學入學適齡兒童數的變化息息相關。一方面,由于前幾年"雙獨子女允許生育二胎"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步放開,與全國其他中小型城市相同,婁星區的小學適齡生源逐步穩定增加,圖 1-3 與圖 1-2 變化趨勢保持一致。因而,為推進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準確預測小學適齡兒童入學人數的走勢,提前做好應對方案。
仔細研究還發現,婁星區小學"師生"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說明教師超編現象正逐步得以解決。從圖 1-4 可看出,2009-2013 年間尤其是 2010 年以后,婁星區小學"師生"比基本保持在 1:19 左右,處于教育部和湖南省編制標準的規定范圍。數據表明,2009-2013 年間,婁星區小學教師隊伍基本處于穩定狀態,教師資源配置水平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婁星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教育改革的精神,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不斷優化教師隊伍取得顯著成效。
(二)中學教師隊伍數量的分析
為了解婁星區中學教師隊伍數量的走勢,本次調研分別分析了 2009-2013 年間婁星區普通初中和高中教師隊伍的統計數據,從圖 1-5 可以看出,2009 年,婁星區普通初中共有教師 902 人,而 2013 年為 1027 人,增加了 125 人。同時,2009 年婁星區高中教師共有 592 人,而 2013 年為 556 人,減少 36 人。不難發現普通初中教師數量變化總體趨勢是穩步遞增的,而高中教師數量在波動中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此外,我們也發現 2013年相較 2012 年高中教師數量有所增長,這可能跟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數量變化以及城市初中生向一線城市的名校就讀高中等因素有關。根據人口數量預測和人口流動的情況,可以得出,在未來幾年,婁星區普通中學教師數量會保持增長,但初中生源會有些微變化,因此,初中教師的數量需要保持靈活的變動。另一方面,高中生源變化受高中學校教育質量和學生向一線城市轉移就讀的影響較大,難以進行準確預測,不過教師數量呈現整體遞減的趨勢是能夠預見的。
初中生源增加是使婁星區普通初中教師人數增長的重要因素。如圖 1-6 所示,2009年,婁星區普通初中在校生總數為 11076 人,而到 2013 年遞增至 13110 人。研究同時發現,普通初中教師數量已趨于飽和,并存在部分超編現象。如圖 1-7 所示,2011 和2012 年,婁星區普通初中"師生"比有升高,但之前和之后的兩年"師生"比都是逐年下降的,但無論怎樣都低于教育部和湖南省編制標準規定的標準。這表明,近年來隨著初中適齡學生入學高峰期的結束,婁星區初中專任教師數量已接近飽和,"師生"數量處于合適的比例。鑒于當前全市普通初中生源變化的趨勢,考慮到人口流動的因素,建議保持教師數量的彈性變化。
與此相對應的是,高中生源減少是引起婁星區高中教師數量減少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圖 1-8 所示,2009 年婁星區高中在校生總量為 7992 人,到 2013 年減少至 7676 人,減少了 316 人。同時,2009 年-2013 年間,婁星區高中師生比一直 1:13.5 左右徘徊(如圖 1-9 所示),并呈現逐年遞增的現象,一直高于教育部和湖南省編制標準規定的標準。
這說明,近年來,婁星區高中專任教師數量一直存在不足,但因生源減少,又不能大規模實施高中教師招聘,只能在有效控制高中教師總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教師數量。
三、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分析
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是衡量一個區域教育發展現狀的重要尺度,是研究教師隊伍建設問題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標。教師隊伍的年齡構成合理與否,對教育工作能否保持可持續性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了更加清晰地論述問題,本研究中,將年齡為 35歲及以下的教師界定為青年教師,其中 25 歲以下的教師為新教師,年齡介于 36-50 歲之間的教師界定為中年教師,超過 51 歲的教師界定為老年教師,老年教師占的比例能夠很好地體現教師隊伍整體的老齡化程度。
(一)小學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分析
2013 年末,全區小學教師人數達 1411 人,25 歲及以下教師 54 人,占 3.83%;26-30歲教師 86 人,占 6.09%;31-35 歲教師 175 人,占 12.41%;36-40 歲教師 382 人,占 27.07%;41-45 歲教師 347 人,占 24.59%;46-50 歲教師 223 人,占 15.80%;51 歲及以上教師144 人,占 10.21%(見表 1-1)。這些數據表明,婁星區小學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整體呈現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年輕教師和中老年教師為輔的正態曲線分布特點,這樣的年齡構成分布合理,有益于小學教師隊伍的長遠發展。但是,如果把 40 歲作為一個年齡的分界點,年齡在 40 歲以下的教師人數為 697 人,占整個小學教師隊伍總人數的 49.4%,該比例低于 40 歲以上的教師??梢?,婁星區小學師資隊伍整體呈現老齡化特征。
為了能更深入研究婁星區教師隊伍近五年來年齡結構的整體變化情況,本研究還進一步分析了 2009-2013 年這五年間全區小學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的整體狀況,從圖 1-10中能夠清晰看到中青年教師一直是中堅力量,但五年間,全區小學教師 30 歲及以下青年教師比例總體呈下降趨勢,而 51 歲及以上教師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小學教師隊伍似乎存在斷層的趨勢,值得多加關注。根據與部分教育行政部門人員和學校管理者進行的訪談,了解到近兩年由于小學生源減少和教師編制制約等原因,招聘的新教師數量不多,且多分配在農村地區。小學教師整體年齡多分布在 35-45 歲之間,許多教師擔憂教師隊伍將陷入青黃不接、難以為繼的境況。
(二)中學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分析
2013 年末,全區中學教師人數達 1583 人,其中 25 歲及以下教師 36 人,占 2.27%;26-30 歲教師 157 人,占 9.92%;31-35 歲教師 381 人,占 24.07%;36-40 歲教師 362 人,占 22.87%;41-45 歲教師 224 人,占 14.15%;46-50 歲教師 235 人,占 14.85%;51 歲及以上教師 188 人,占 11-87%.
由上表分析可知,婁星區中學教師隊伍中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年齡結構分布合理。
但是,40 歲及以下教師 936 人,占 59.13%,40 歲以上教師為 647 人,占 40.87%,老年教師的數量也不可小覷。
綜上可知,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呈現出老齡化發展趨勢的特征。中老年教師教育實踐充足,教學經驗豐富,但是這部分教師年齡和知識結構均趨于老化,再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和愿望都比較低,且精力不濟,存在懈怠情緒等,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均衡、可持續發展,這是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著重考慮的重要問題。
四、教師隊伍性別構成
教師的性別對青少年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性格特征具有重大影響,同時對教師群體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教師隊伍的性別比例構成是衡量一個地區教師隊伍建設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尺。
(一)小學教師隊伍性別構成分析
2013 年末,婁星區 1411 名小學教師中,男教師為 234 人,占 16.58%,女教師為 1177人,占 83.42%(見表 1-3),男女教師人數比約為 1:5,女教師數量遠遠高于男教師。
可見,婁星區小學教師隊伍性別比例存在嚴重失衡。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管理者務必高度關注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并多加思考,盡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本研究還進一步分析了 2009-2013 年間婁星區小學教師隊伍性別比例構成的變化情況和發展趨勢。由圖 1-11 可以看出,五年間,男教師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女教師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2013 年比 2009 年下降了 3.35%,男女教師比例失衡的情況顯而易見。近年來,男女教師比例失衡是婁星區小學一直存在的突出問題。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時期,無論是身體方面還是心理方面,個性方面、情感方面還是社會性方面,可塑性很大,教師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影響很大。但是,由于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導致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女教師,同時也深受女教師的影響。在其身心發展過程中缺乏男性教師的關愛和陪護,會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個性、情感、思維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在訪談中,很多小學教育管理者對此也表現出無奈和擔憂,他們呼吁社會對此問題多加關注,通過提高教師經濟待遇和加強教師職業的社會影響力,增強男性對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他們建議,有必要加大改革師范學校招生制度。
(二)中學教師隊伍性別構成分析
2013 年末,婁星區 1583 名中學教師中,男教師為 520 人,占 32.85%,女教師為1063 人,占 67.15%(見表 1-4),男女教師人數之比約為 1:2.盡管婁星區中學男女教師數量差距仍舊很大,但和小學相比較,教師性別結構失衡的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
本研究還進一步分析了 2009-2013 年間婁星區中學教師隊伍性別結構變化情況和發展趨勢(見圖 1-12)。從圖 1-12 中可以清楚看出,2013 年相較 2009 年婁星區中學男教師比例上升了 5.33%,男女教師比例由 2009 年的 1:2.63 上升至 2013 年的 1:2.04,可判斷出婁星區中學教師性別比例有擴大的趨勢。中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中學生身心發展變化較快、矛盾凸顯,身心發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管理者應采取科學有效的辦法優化教師隊伍,逐步調整男女教師比例,使其搭配合理,這將有利于學生在性別方面的取長補短,協調發展。
五、教師隊伍學歷構成。
教師隊伍學歷構成情況是衡量教師隊伍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規定:"小學教師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初中教師應當具備??飘厴I及其以上學歷,高中教師應當具備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進一步提出:"2010 年前后,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應當力爭使小學和初中階段教育的專任教師的學歷分別提高到??坪捅究茖哟?.
據調查,2013 年末,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具備研究生學歷的教師 186 人,占6.21%;具備大學本科學歷的教師 1114 人,占 37.21%;具備??茖W歷的教師 1445 人,占 48.26%;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教師 249 人,占 8.32%,其中高中以下學歷的教師幾乎沒有。
由表 1-5 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截至 2013 年末,婁星區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其中大學??萍耙陨蠈W歷的教師比例也達到了 91-68%,還具有相當部分的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學歷構成以??坪捅究茖W歷占絕對主體,教師整體學歷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實現了"小學和初中階段專任教師的學歷分別提高到??坪捅究茖哟?的目標。
為了更加詳細地了解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學歷情況的變化,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2009-2013 年間婁星區中小學教師學歷構成情況(見表 1-6)。從表 1-6 可以看出,2009-2013 年間,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學歷水平逐年得到提升,??萍耙陨蠈W歷教師的比例由 2009 年的 53.05%上升至 2013 年的 91-68%,上漲了 38.63%,其中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也提高了 17.02%,而高中及以下學歷教師所占比例下降幅度較大。由教師整體學歷水平的大幅提高可以看出該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很大幅度的進步,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也不斷增強,對提高全區中小學校整體教育質量水平具有重大影響。通過與教師面對面的訪談,了解到很大一部分教師的現有學歷是通過自學考試或函授進修等繼續教育的方式獲得的,雖然學歷提高了,但是不表示他們的教育教能力也隨之增強。
六、教師隊伍職稱結構
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是體現師資力量整體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師本身的學識水平的重要依據。合理的職稱結構能大致反映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對推進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研究有一定的意義。為方便研究,本研究中將中小學高級職稱界定為高級職稱,中小學一級職稱界定為中級職稱,中小學二級和三級職稱統一視為初級職稱。
2013 年末,婁星區 2994 名中小學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有 684 人,占 23.25%;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有 1304 人,占 43.55%;具有初級職稱的教師有 885 人,占 29.56%;未評職稱的教師有 121 人,占 4.04%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群體占 66.8%,已成為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主力,這表明該區擁有比較多的中高水平教師,這是體現中小學教育質量具有一定水平的有效依據。通過與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到盡管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有較大比例,但在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學科之間的分布具有一定差距,高級職稱的教師普遍存在于一些重點初高中學校和重要學科,在小學學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人數很少。
為了更加深入研究婁星區中小學教師職稱變化情況,本研究還進一步分析了2009-2013 年間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分布的有關數據。
2009-2013 年間,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呈現出穩步增長的特征,中級職稱教師比例上升較快,五年間增長了 8.31%,初級職稱教師比例下降較快,五年間共降低了 12.52%,未評職稱的教師人數變化不大。這說明該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得到了不斷提高。
此外,本研究還進一步分析了 2013 年末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職稱-年齡結構變化的有關情況。
2013 年末,婁星區中小學教師中具備高級職稱的教師人數達 684 人,其中,沒有25 歲及以下的新教師,青年教師 96 人,占 14.02%,中年教師 434 人,占 63.42%,老年教師有 154 人,占 22.56%.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有 1304 人,其中,新教師有 89 人,占 6.83%,青年教師 636 人,占 48.77%,中年教師 422 人,占 32.36%,老年教師有 157人,占 12.04%.具有初級職稱的教師有 885 人,其中,新教師有 158 人,占 17.85%,青年教師 482 人,占 54.46%,中年教師 151 人,占 17.06%,老年教師有 94 人,占 10.63%.
未評職稱教師有 121 人,其中,新教師有 62 人,占 51-24%,青年教師 34 人,占 28.09%,中年教師 22 人,占 18.18%,老年教師有 3 人,占 2.48%.
從上述數據可以判斷出,婁星區中小學教師職稱-年齡結構分布比較合理,中年教師更多的擁有高級職稱,青年教師相對擁有初中級職稱較多,擁有高級職稱比例較低,這遵循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但同時問題也凸顯出來,教齡仍然是制約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樣不利于青年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制度有必要實施改革并加以完善。
七、教師待遇情況
(一)保證教師工資優先發放
近年來,婁星區按照"政府統籌,財政預算"的原則按時足額發放教師工資,并解決了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所有教師的績效工資和政策性補貼,且確保逐年增長。在與部分中小學教師進行訪談中,了解到當前婁星區中小學教師的月收入基本在 2100 元左右,部分高中教師月收入可達 2800 元。如果加上補貼、獎金等,一般能超過 3000 元,甚至高于區內一般公務員工資。隨著我國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的有效實施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教師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一直以來,婁星區政府把改善教師住房條件作為為教師辦實事的首要任務,將教師住宅建設納入了全區城市建設規劃,區教育局集中建設了婁星區教師新村,供有住房困難的教職工選購,五小、二中、三中、四中、八中等城區學校自行組織建設了教師村,極大改善了全區教職工住房條件。
(三)教師的政治待遇大幅提升
近五年來,婁星區有 20 多名優秀教師代表被選舉為市、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教師的政治權力獲得了充分保障。近五年來,有 140 多名優秀教師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極大地促進黨員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一是區教育局和各學校每年教師節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慶?;顒?,這有利于促進人民群眾對教師職業的改觀,增強崇敬之情,有效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二是區里切實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從法律的高度使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不斷鞏固了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三是建立健全了各項教師榮譽獎勵制度,營造了整個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有效提高了教師職業的社會影響力。這些措施對于進一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大力提高教師在全區的社會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保障教師在職培訓
婁星區建立并完善教師教育培訓制度,立足于校本培訓,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培訓方式,大力開展新課程師資培訓。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注重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近五年來,全區參加在職培訓的中小學教師累計逾 16000 人,有效改善了區域內骨干教師短缺問題,普遍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全區整體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財政每年按標準制定教師培訓經費預算,為教師培訓經費落實提供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