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職教師職業素質培育探究
【引言】中職學校教師職業素養提升研究引言
【第一章】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的相關理論研究
【第二章】衡水市中職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狀況研究
【3.1】中職教師職業素質提升計劃的制定
【3.2】中職教師職業素質強化方案的實施
【第四章】教師職業素質提升計劃的實施原則及結果分析
【結語/參考文獻】中職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引 言
一、問題的提出
(一)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教育是指我國教育體系中,在初等教育之后對學生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前者以普通中學為載體,承擔著為高中和大學輸送合格的新生以及為社會培養后備勞動力量的任務。中等專業教育包括中等技術教育、中等師范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作為當今國家大力發展的教育培養形式,其教育目的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綜合素質同時具備相關職業技能的初、中級勞動人才。在當今中等教育學段的學生普遍缺乏動手實踐能力的背景下,中等職業教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學習技能訓練的雙提升,通過企業頂崗實習等實踐環節提升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不僅是當今我國教育領域培養人才的需要,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
(二)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教學任務和管理任務的承擔者,教師教書育人的社會職業分工特點決定了教師應當具備優良的職業素質,以勝任相應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崗位。因此,教師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是學校具有良好的教學質量和科學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中職教師承擔著為學生教授公共基礎課程(語文、數學、英語、德育等)、專業理論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的一線教學任務以及學校部門的管理任務,具有崗位多樣性和分工明確性。中職學校教師職業素質是一所學校潛在的財富,擁有一支較高職業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具備良好的教學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學校開展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的首要前提。從某種角度講,中職教師的職業素質決定了學生培養的質量。因此,加強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的提升是促進學校良性發展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學生的特點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幅員遼闊,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均衡決定了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素質的不同,其主要特點是“南方優于北方,沿海優于內地?!碧貏e是對于我國北方內地二、三線城市而言,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存在自制力薄弱、自信心不強、學習興趣低、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等特點。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當用更加高尚的教師人格,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更加人性化的學生管理方式來幫助學生成人成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職業素質的高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健全學生人格,將應試教育的“差等學生”變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技能人才”,這對中職教師的職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四)當今綜合性研究的缺乏
筆者在網絡上查找了數十種教學案例,下載并研讀了百余篇關于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師資隊伍培訓及案例計劃制定的有關內容。發現目前國內針對中職教師的教研方法、教師管理方法、教學實踐的實施等單項內容的研究文獻有很多,但是對教師職業素質綜合培訓的方案計劃卻很少。因此,本研究選取中職教師職業素質提升計劃作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對計劃方案的制定、內容和實施過程的探究,形成提升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的一套系統的、完整的方案,從而對當今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培訓提出參考。
二、概念界定
(一)中等職業學校
中等職業學校是對招收的初中畢業生和初中同等學力人員進行職業教育的學校,其教育定位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多元化市場繁榮提供大量高素質的初、中級技能人才。中等職業學校在教授學生高中程度的文化基礎課的同時,按不同專業的培養方向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課的講授和專業實踐過程的教學指導,分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兩類。
(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是指在中等職業學校中,依照學校辦學理念和教育規律實施中職教育的從業者。中職教師在學校中承擔著基礎課、理論課、實踐環節的一線教學任務和各部門管理工作,是學生成人成才過程的培養者。
(三)中職教師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Professional Quality)是從業者能夠滿足崗位需求的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主要表現在職業認知、業務能力、個人素養、創新意識等方面。決定從業者職業素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學歷水平、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情商(EmotionalQuotient)、工作經歷、工作環境等。職業素質是從業者在相應的工作崗位上的適應性表現。一般而言,從業者職業素質的高低和其所創造的工作價值成正比。良好的職業素質不僅有利于從業者自身的職業進步,同時也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中職教師職業素質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教育管理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個人素養和崗位需要的相關能力。中職教師職業素質體現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并能夠通過系統培訓進行科學提升和可持續發展。關于我國中職教師的職業素質的內容主要包括職業教育理念認知力、教師學習和教研能力、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職業學校部門管理能力、教師自身人文修養程度等。
三、文獻綜述
(一)關于教師素質的文獻綜述
針對教師素質的內容,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有多項研究。國外教育專家,很少對教師素質這一課題進行整體研究,更多的將其細化為教學能力、知識水平、管理能力等對教師的具體要求。我國的教育工作學者對教育素質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側重:蘇州大學教育學博士李鎮西教授認為,教師素質重點強調教師的人文素養,體現在對教師自身形象的追求,突出“理想性和全面性”,這種觀點通常將教師素質分為一般素質和專業素質[1];教育管理學博士、職業教研專家張萍,教師素質是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中所應具備的能夠勝任相應工作的基本條件,即如果不能夠滿足這一“基本條件”,就不能稱之為一名合格教師[2];朱小曼教授等人認為,教師素質的核心是“影響人、培養人、改變人的一種智慧本領”,具有特定的素質內涵,其表現更多的凸顯教育的育人功能[3].
(二)關于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的文獻綜述
關于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的文獻,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部分學者認為,中職教師的職業素質是一種較其它類型教師職業素質相比更加全面的職業能力,具有多面性和綜合性。孫懷忠教授提出認為,人格素養是中職教師素質的靈魂,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是中職教師的根本素質, 親和力是中職教師素質的集中外顯,善于學習是中職教師關鍵的素質。這就要求中職教師應具有全面的職業素質以勝任崗位的工作需要[4];河北省教育考試院研究員梁敬齋等認為,當今我國中職教師的職業素質缺失較為嚴重,主要表現在知識的儲備量遠遠不足,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較差以及“雙師型”教師比例嚴重偏低等方面,對于當今中職教師的職業素質培訓,應傾向于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使之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地滿足教學需求[5].
(三)文獻綜述小結
目前,國內大部分教育學者將中職教師的職業素質擺放在教學和管理的重要位置,能夠認識到教師素質是學校和學生發展的生命線。此外,學者們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生管理方式、教學理念的更新都有很深刻的探討。當前關于中職教師素質所包含的內容及如何提高中職教師素質的方式方法的文獻資料有很多,但為中職教師職業素質提升制定科學完整的培訓計劃的文獻卻并不多見。
四、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教師的職業素質提升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如何將提升教師職業素質的過程更加系統化、科學化是本研究關注的內容。為了使研究更加有針對性,筆者對當前衡水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業素質結構進行調查。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分析現狀,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教育學及管理學的理論,按照“認知-實踐-總結”的模式,重點對提升計劃方案的制定、內容的確定、計劃的實施過程以及后期反饋評價過程進行開放式思維的方式方法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1、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通過調查文獻獲取有關教育理論、職業教育內涵建設及發展趨勢、教師培訓方式理論指導及教師素質提升培訓內容的有關素材,為教師職業素質提升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尋找充足的理論依據。
2、個案研究法
本研究將衡水市的三所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作為個案調查對象,在現場收集數據進行實地調查。并對搜集的大量數據資料進行綜合整理,通過三所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結構反映出的問題,就衡水市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結構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科學分析,從而為職業素質提升計劃提供可靠的現實依據。
3、問卷調查法
也叫做書面調查法。通過對三所中等職業學校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崗位的教師發放職業素質調查問卷,了解教師對職業素質的認知水平,以此間接搜集研究材料,作為歸因分析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