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家校聯系對學生的德育效果探析
【緒論】學校與家庭共同作用下的德育研究緒論
【第一章】家校合作促進中學生德育效果理論闡釋
【第二章】家校聯系的現狀及其特點
【第三章】不同的聯系方式對學生產生的道德效果分析
【第四章】家校合作實施的建議和對策
【參考文獻】中學生德育中家校合作應用研究參考文獻
第二章 家校聯系的現狀及其特點
一。學?;厩闆r
沈陽市五十中學地處沈陽市大東區邊緣,坐落于一個普通社區中,是沈陽市一所公辦學校。據該學校領導介紹:在學校中共有 28 個班級,28 個班共有 1117名學生,各個科教學老師和教育管理人員有 112 人。建校五十多年來,在區委、區政府及教育局的關懷與扶持下,該校正在努力創建大東區教育教學質量最好,教育名師最多、硬件水平最高、最具國際化視野的大東名校,學校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下。五十中學環境美麗,學校的氛圍和諧,設施齊全、規模中等的標準化達標學校,教室配備電腦、投影儀基本多媒體教學設施。
在教師構成方面,高級教師 47 人,一級教師 43 人,二級教師 15 人;市骨干 6 人;區勞動模范 1 人;區級名師 1 人,首席教師 3 人,明星教師 27 人,新秀教師 16 人。學校已擁有一支業務過硬、勤于鉆研、樂于奉獻的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通過與少數教師交流了解到,目前該校的家校聯系方式比較有限。教師一般在考試學生成績出現問題或學生行為出現問題時與家長取得聯系,聯系方式最常用的是電話聯系,其次家長會也是大多數老師反映情況的渠道。對于較高層次家校合作方式,如家長開放日、家長經驗交流等均未曾實施過。
沈陽市第五十中學雖然沒有輝煌的歷史,位于中國著名的重工業城市-沈陽,但這所學校的發展并像沈陽帶給大多數人的感覺一樣-蒸蒸日上、繁榮昌盛。其擁有的教學資源比較豐富,教學質量處于中等水平,但這所學校與大部分的中國中學一樣在積極發展的同時,面臨著許多發展瓶頸。因此,該校嘗試通過家校聯系方式促進德育效果的實踐研究,拓寬學校發展空間,提升學校發展后勁。相信這對于普通學校同樣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二。學生基本情況
學生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只有充分把握學生的信息,了解學生的具體想法,分析學生對家校聯系的態度,掌握學生的具體年齡,目前生活情況,以及老師聯系家長的頻率和家長聯系老師的頻率,才能夠確保研究家校聯系方式與學生道德效果的準確性。本次調查共搜集到七年級,八年級 854 名學生中 496 名學生的信息,包括學生與誰生活在一起、老師聯系家長的頻率、家長聯系老師的頻率、目前家校聯系的具體方式、聯系原因、學生對于家校聯系的態度、以及在學生出現學習問題,與同學發生矛盾,與老師發生矛盾,不同情況下老師用不同聯系方式聯系家長時候,學生態度以及后續的德育效果。
該學校地處大東區一社區中,學校生源的來源主要為周圍的居民家庭,由于該社區在沈陽屬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該校有 53 名學生屬于與父母一方同住的情況,占調查總人數的 12%;有 16 名學生與爺爺奶奶同住占總人數的 3%;10 名學生與姥姥同住,占總人數的 2%,5 名學生與其他親戚同住,占總人數的1%.據調查的 16 個班的班主任反應,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父母的一方或者雙方外出打工,不方便照顧孩子因此將孩子寄放在別人家生活;二是父母雙方離異,孩子只能跟隨父母一方生活或者由其他人撫養,考慮到不同生活情況的學生家庭在子女教育的時間、方式方面可能存在差異,故將現生活情況作為一項重要研究信息??梢?,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和父母雙方同住,但仍然有20%左右的學生不屬于這種情況。
三。家校聯系的方式、頻率和原因
(一)聯系方式
沈陽市第五十中學現有的家校聯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家長會
家長會大多情況下是由學?;蚪處熃M織的,為了促進教師與學生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它是一種介紹性的會議或活動。家長會的舉行時間一般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結束后,或者舉辦某些大型活動的時候,召集學生父母到學校來,學校與家長之間交流想法。雖然因為時間有限,這種方法只能使家校雙方簡單地了解一些情況,但卻始終作為家校聯系的主要方式存在。這種常規性聯系能夠確實的了解孩子們在校內外的表現,也可通過此舉了解部分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征,使得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全部依賴學?;蚪處煹男睦頎顟B的情況得以改變。然而對教師而言,學生數量多,個性復雜,工作起來要耗費很多時間。若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心里的需求,單純靠這種方法是很難實現,為此,必須豐富,拓展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途徑。
2.家訪
家庭訪問簡稱為家訪,作為一種針對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方式,適用于解決學生在孩童以及青少年時期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一般由學校的管理者們或者是授課教師到學生們的家里進行訪問,多數是為了與家長們相互溝通,交換思想,緊密聯系,一同討論如何教育兒童、青少年的方法。這種指導方法較為機動靈活,實行起來也很方便,而且針對性較強。而將普訪、隨訪和定期訪問相結合的形式則更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切實解決問題,并且對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分依賴學校的情況得以改變,班主任家訪在學校工作中顯得格外重要。通過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教師可以知曉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其在日常生活的行為品德,使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孩子家庭環境的特點,在開展教育工作時因材施教,使學校教育不脫離于家庭教育?,F在看來,在學校教育中,能夠定期到學生家中進行訪問的教師已越來越少,教師們更多的是電話聯系家長,讓家長到學校來。其實教師進行家庭訪問是很受家長們歡迎的,這表明了教師對該學生的關注與重視,較電話聯系來說,在情感上更勝一籌。當然,也有學生家長不歡迎教師家訪的情況存在。例如,一些教師進行家訪是以告狀為目的,到學生家時,不問緣由地批評學生家長沒有做好學生的工作,或是學生考試未能取得好成績,對班級的及格率造成等等,最后家長與老師也沒法找出問題的所在,達成一致的共識。結果導致教師離開后,家長很生氣,對孩子進行體罰式教育。于是,家長便會對教師到家來訪問存有戒心,學生也產生反感。顯然這種家訪是不能收到效果的。
3.電話聯系
伴隨著通信科技的日益改變,父母和老師在一定情形下可以隨時用電話保持溝通,雖然這種方法便捷快速,但也還是受限于時間。但對于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或者文化水平較低的父母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4.家長到校了解情況
家長主動到校了解情況,這點在很大程度上能表明在家校合作中,學生家長的主動性和權力性,不僅如此,這么做還能同時也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緩解老師的工作壓力以及和學生之間的矛盾,這種方法的合作效率比較高。
5. qq 群、微信等電子通信手段
隨著騰訊 qq 的普及,一些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也運用了這個社交軟件,聯合家長組建自己班級的 qq 群,由此一來,家長不僅可以掌握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老師也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而且不同學生的家長還可以在群中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也可以通過別的家長的口中自己孩子最近的動向,也能為班級的發展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議和對策。如此一來,利用 qq 可以滿足家師之間的交流、家校之間的交流、家長之間的交流,真正做到了打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教師、家長能不受條件的約束進行自由地交流。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基本達到了隨時管理、隨時交流,使家校之間的聯系更及時更有效。再后來有了微信,這樣家長就可以省去打字的煩惱,每天隨時都可以相會交流,在群里家長也不會那么拘束,更容易交流,不知不覺中老師和家長容易貼近起來。通過幾名班主任的反應:在班級 qq 群和微信群開展的一兩年中,家長更愿意與老師互動了,并且老師也發現了許多學生平時沒有表現出來的優點,等等??梢哉f這種方式的聯系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也伴有一定的缺陷,例如,與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的學生,由于老一輩人他們對這些接受的比較慢,還有一些文化水平比較低的父母,這種方式對他們來說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了。
6.家校通等系統
信息時代,人們對網絡的應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水平,相關研究人員將網絡技術滲透到家校合作這個領域中,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地區通過家校通軟件搭建家庭與學校溝通交流合作的新平臺。目前,這種新生的家校聯系方式對傳統的家校合作中的家長會、電話聯系等傳統的家校聯系方式有著不小的沖擊?!凹倚Mā边@個名稱的意思就是:利用現代的電腦手機軟件平臺,最快捷地把老師和父母兩邊融入到學生的教育中去,使教育的現代化可以實現。目前,家校通系統沒有普遍的被使用,但是在網絡存在的背景下,家庭和學校已經能夠用網絡開始進行溝通。但這種方式的不足同 qq 微信一樣,與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的學生,由于老一輩人他們對這些接受的比較慢,還有一些文化水平比較低的父母這樣這種方式對他們來說就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了。
調查發現,家校聯系方式有很大的傾向性。在回答“請問現在家長與老師的聯系方式普遍有”一題中,學生選擇最多的是“家長會”,其次是“與教師電話聯系”,接下來是“qq 群、微信等電子通信手段”及“家校通”.這些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家長會以及電話和短信聯系仍是家長最為常用的參與形式和途徑,也反映出了,在目前情況下,qq 以及微信無線通信方式和家校通系統的方式已經逐步代替家長到校了解情況這種形式了,其具體情況見表。
(二)聯系頻率
1.老師聯系家長的頻率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發現,老師聯系家長普遍集中在每學期 2~3 次 ,在此聯系頻率的占總數的 64.6%,超過一半的學生的家校聯系頻率均為 2~3 次。而每學期老師家長一次都沒有聯系的占總數 1.1%,調查后,通過調查班級的班主任反映情況可知:家長會是學校每學期必開的,但由于一些學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例如,和祖父輩生活在一起的學生,有的因為家里老人身體原因不能來開家長會等等一些特殊原因,存在這樣的現象老師在一個學期內都沒有和家長取得聯系。
2.家長聯系老師的頻率
從整體上來看,家長聯系老師的次數要略微低于老師聯系家長的次數,而且在家長與老師一次都沒有聯系的選項中,有 81 名學生選擇的此項,遠遠超過老師沒有聯系家長的人數。
(三)聯系原因
在對“老師喜歡什么情況下與你的家長聯系”一題的回答中,學生選擇“學習成績出現問題”,占總數的 63.7%,選擇“與同學相處出現問題”,占總數的 11.1%,選擇“與老師相處出現問題”占總數的 4.3%,選擇“每隔一段時間的常規聯系”占總數的 18.3%,選擇其他的占 2.6%.說明現階段,學生的學習問題仍就是家長關心的重點,其具體情況見表調查可見,學生雖與父母同住的占大多數,但不排除有與爺爺奶奶等同住的情況存在,老師聯系家長與家長聯系老師均已每學期 2~3 次居多,家長會和電話聯系是老師聯系家長的主要方式,在聯系原因中老師最經常因為學生的成績問題與家長聯系。
四。學生對于家校聯系接受的現狀
既是進行以提高學生德育效果為目的的家校合作研究,在掌握了學校、家庭的基本狀況后,系統了解學生的對于家校聯系的接受水平亦是研究的必須。
(一) 測量工具簡介
德育效果是一個較寬泛的定義,本研究在設計問卷時,從道德認識、道德意志、道德行為三個程度對學生在學習方面,與同學相處方面,與老師相處方面進行調查。借鑒已有研究成果,并參考相關專家和基層學校教師的意見,編制了“家校聯系現狀的調查研究”問卷。
(二) 學生對家校聯系的態度現狀分析
由于本問卷是調查的學生的主觀態度,因此問卷由本人作答。按照接受程度,選項由“很抵觸,認為老師家長沒有必要聯系”、“沒有想法,老師需要找家長就傳達”、“十分接受,這是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機會”、“其他”四個選項組成。接受程度按照“很抵觸,認為老師家長沒有必要聯系”、“沒有想法,老師需要找家長就傳達”、“十分接受,這是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機會”依次遞增。
問卷發放釆取整體抽樣的方式,共發放問卷496份(其中男生223人,占45%,女生 273 人,占 55%),剔除回答不完整或無效作答的問卷 36 份,回收有效問卷460 份,回收率 92.7%.本研究原始有效數據用 Excel 進行錄入,并用統計軟件SPSS 17.0 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從總體上看,被試對于老師和家長聯系的持“很抵觸,認為老師家長沒有必要聯系”態度的占總數的 7.9%,持“沒有想法,老師需要找家長就傳達”態度的占總數的 28%,持“十分接受,這是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機會”態度的占總數的 62%,選擇“其他”的占總數的 2.1%.學生對于家校聯系的接受程度總體處于較高的水平。
其中對于學習問題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24 人持“很抵觸,認為老師家長沒有必要聯系”態度,占總數的 5.2%;107 人持“沒有想法,老師需要找家長就傳達”態度,占總數的 23.3%;322 人持“十分接受,這是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機會”態度,占總數的 70%,7 人選擇“其他”,占總數的 1.5%.就學習問題而言,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十分接受老師和家長聯系的,其“十分接受,這是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機會”占此題總數的 70%,大于總體水平的 62%.
對于老師家長因為與同學或老師的交往關系聯系的問題,47 人持“很抵觸,認為老師家長沒有必要聯系”態度,占總數的 10.2%;129 人持“沒有想法,老師需要找家長就傳達”態度,占總數的 28%;274 人持“十分接受,這是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機會”態度,占總數的 59.6%,10 人選擇“其他”,占總數的 2.2%.
在這些情況中,學生在此題選擇的“很抵觸,認為老師家長沒有必要聯系”是幾種情況下最多的,說明相比較其他問題而言老師家長因為與同學或老師的交往關系聯系學生比較抵觸。
其中對于每隔一段時間老師與家長之間的常規聯系,38 人持“很抵觸,認為老師家長沒有必要聯系”態度,占總數的 8.3%;151 人持“沒有想法,老師需要找家長就傳達”態度,占總數的 32.8%;259 人持“十分接受,這是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機會”態度,占總數的 56.3%,12 人選擇“其他”,占總數的 2.6%.
對于每隔一段時間家長老師的常規聯系學生的接受程度仍然沒有學習問題接受程度高,但是相比較因為與老師或同學的相處關系而言,學生更能接受的是每一段時間的常規聯系。
綜上可見,在不同的問題中學生還是更傾向于因為學習問題的家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