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廣州市創建學習型城市困境研析
【第一章】廣州如何建設學習型城市研究緒論
【第二章】學習型城市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第三章】廣州市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歷程與成果分析
【第四章】廣州創建學習型城市的條件與面臨的問題
【第五章】推進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廣州學習型城市構建問題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5 章 推進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在國家出臺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中,明確了對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具體要求。指出廣州在城市建設上,要以綜合實力的提升為目標,以城市軟實力為發展基礎,向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一目標,加強綜合性門戶建設,牢固教育中心及區域文化建設,以提升輻射及文化引領功能。
要求廣州市在學習型城市的建設上,采取及制定相關措施,不斷加快建設速度。
最近出臺的《廣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截止到 2020 年,廣州的學習型城市要領先建成。目前,已經到了關鍵時期。廣州市正在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不斷加強城市建設力度,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全面鋪開。
5.1 加強政府督導,將學習型城市視作政治任務。
建設學習型城市,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客觀需要,也是將來面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必然選擇。在創新型城市及文明城市建設中,也需要以學習型城市建設為基礎,也是全省"首善之區"建設的保證。隨著國家中心城市及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目標的確定,更將學習型城市建設推到了顯著位置。它對現代教育體系的完善,對廣大居民素質的提升以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都極為關鍵。因此,對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義要充分認識,政府更應該進一步認識建設學習型城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發揮其主導及協調作用,實施全方位督導及統籌,以促進廣州市學習型城市建設。第一,市、縣及各級社區、鄉鎮等應著手建立相關組織及統籌機構,在組織領導體系及管理機制上不斷予以完善,并將各級政府及部門的職責確定下來。
第二,對建設學習型城市的系統性予以了解,對其實施方案及行動綱領要予以明確。有關法規及運行機制的制定,要以科學為原則,促使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更為規范,使其逐步踏上長效化及法制化軌道。第三,對于學習型城市建設,要實施全員動員機制,將各組織、各行業、各類團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形成全民參與格局。第四,完善各項保障機制,經費的投入要社會共同承擔。在經費籌集上,政府、各單位及組織要充分協調,積極舉措,多渠道多途徑參與,以保障建設工作的穩定運作。
5.2 健全相關法律機制,加強法制建設。
就目前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而言,還缺乏相關立法及法律保障。終身教育也沒能在立法中予以體現,與學習型城市建設相關的法規還不夠完善。隨著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深入,有關全民教育及終身教育的理論會更加豐富及牢固,各項立法也必將得以完善及健全。目前,在我國北京、上海及福建等地已經率先出臺了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相關法規及政策,廣州市也應該將相關文件及政策的出臺放在首要位置,加強立法,出臺地方性法規和政策,將建設學習型城市提升至法制的高度,將各方責任與義務明確下來,以加快廣州市學習型建設的速度。
5.3 提升全民學習動力,促使終身學習理念深入人心。
學習型城市建設是以全民自覺學習為核心的,讓全民感受到學習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將其作為其生活方式及情感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全民對學習的內在動力,并將其作為全民自身素質提升的關鍵行為。就當前而言,自主學習氛圍還沒有形成,無論是社區還是整個社會都深受傳統意識及文化觀念的影響。
可以說目前的這種學習動力是整個社會環境、學習氛圍及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以,廣州市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上,要多做宣傳,擴大其影響力及輻射力,采用表彰、宣傳等形式,將全員學習、自主學習、全程學習的理念樹立起來,以提升人們的參與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并將其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保持下來。這不僅有助于崇尚學習精神的建立,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社會型學習風尚,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助力。
5.4 打造學習型組織,促進學習活動的多樣性。
在學習型組織的建立上,應以多領域、多層次及多視角為原則,既要在物質載體上予以保證,也要在活動載體上予以肯定。在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需要將全民的參與意識調動起來,這才有利于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廣州,除了要建立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政府及學習型家庭外,還要不斷調動社會各層級力量,對網絡化體系及組織予以創建,讓全市企事業單位、團體及個人等都參與進來。同時,對于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要積極開展,以豐富教學的內容,完善及拓寬教育形式,以滿足學習型城市建設需要。
5.5 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各類學習資源的融合、開放與共享。
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核心需要完善的教育體系的支持。對于廣州市學習型城市建設而言,必須將完善的教學體系及立體化、自主化及開放性的學習機制有機融合起來,并將其作為城市建設的首要任務及工作的重心。在整個體系的建立上,要始終貫穿終身教育及全民教育這條主線,將其作為整體的創建及設計思路,以推動教育體系的不斷優化及和整合。讓以學歷為主的教育、技能培訓教育、職業資格教育等教育體系與全民素質提升教育、閑暇教育等體系均得到發展。促使各類教育完成相互銜接及貫通,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融合起來,使之相互影響及滲透,以推動各類教育形式及模式更為自主、開放,在學習機制上也更為互動、立體,使多元化教育、全方位教育、多層面教育全面鋪開,以提升全民素質,推動其個性發展。
5.6 建立和完善學習型城市評價監測體系。
加強對學習型城市、終身教育的學科研究,從不同角度建設學習型城市建設的評價和監測體系,更可以引入不同的評價監測主體,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評價系統。對于學習型城市評價體系的完善,應本著理論及實踐相統一的原則,本文認為:第一,在學習型城市建設評價指標的制定上,除了應考慮經濟發展情況、人口及生態情況及全民參與情況外,還應將運行及管理機制、終身網絡教育、基礎教育設施、相關組織建設、全民學習情況等指標囊括進來,并將其確定為一級指標。第二,在二級指標的確定上,應以個人、家庭及單位為著眼點,本著可操作性強,符合現實需要為原則。還可以根據需要對指標予以細分,比如:學習型家庭指標還可以細分為參與人數量、家庭重視程度、多少藏書等。為更好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還應該因地制宜,在指標確定上還應結合當地情況,做出更好改進。
5.7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統一指導協調機構。
建設學習型城市,首先要有一支專業素養高,水平高,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專業人才隊伍,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與保障。然而當前廣州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還有待改善。廣州市應該認清形勢,加強學習型城市建設者隊伍的建設,打造一支水平高、有能力、結構科學合理、能夠可持續成長的人才隊伍。并不斷加強對人才的培訓與教育,先在自身實現終身教育。為推動學習型城市的建設,廣州市應以"推進廣州學習型社會建設試點項目"的實施,來推動整體建設進程。同時,各級政府及部門均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指導機構,從頂層予以設計,做好進一步的協調、督查、指導及統籌工作,更為有效推動整體工作的進行。
5.8 強化橫向聯合,加強與其他城市的交流。
創建學習型城市不是一城一國之事。它是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經濟時代給世界提出的一個全球性課題。創建學習型城市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廣州在創建學習型城市的進程中,應與其他國家或城市加強交流與合作,多參與國際性、全國性的協會、研討會,博采眾長,吸取別的國家和城市的先進經驗,并把自己的經驗和成果與它們分享。攜手共進,共同推動世界學習型城市建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