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經過數十年的創新探索與實踐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供后人參考,如積極應對全球化的挑戰,愛國教育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注重內容的實時更新。但是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不斷變化和更新,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設置沒有考慮到個體的特殊性,目標過于一刀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欠缺主動性。因此,我們就要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總結其他國家教育的經驗,如在俄羅斯愛國主義教育經驗的借鑒上,我們要重視國家政策的引導作用,重視歷史文化教育,發揮宗教的重要作用,突出富有特色的軍事愛國主義教育等。蘇聯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雖然時過境遷,但我們要高度警惕思想上“改弦易張”,行動上“言行不一”的做法。不斷吸收他國愛國主義教育經驗,其目的是不斷延伸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度,拓展其廣度。綜上所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積極總結與借鑒他國愛國主義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促進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充分發揮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俄]普京。普京文集[C].張樹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 [俄]羅伊·麥德維杰夫。俄羅斯往何處去[M].徐葵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344.
[3] [俄]Д。С。利哈喬夫。解讀俄羅斯[M].吳曉都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 [俄]H.別爾嘉耶夫。俄羅斯命運[M].汪劍釗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11.
[5] [俄]C.H.布爾加科夫。東正教-教會學說概要[M].徐鳳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6] 雷蕾。俄羅斯新思想背景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7] 馬洪梅。中美愛國主義教育比較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8] 韓莉。當代俄羅斯德育問題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2.
[9] [俄]馬卡羅夫,關于俄羅斯武裝力量改革基本方針[J].俄羅斯塔斯社莫斯科,2008.12.23.
[10][俄]瓦。索羅維約夫,2009-2012 年的軍事改革[J].獨立軍事評論,2008.12.12.
[11][俄]維克托。巴拉涅茨,軍事改革后的俄軍[J].共青團真理報,2008.12.12.
[12] 古卡連科。1995 年以來俄羅斯德育的新探索[J].中國德育,2006,(11)。
[13]宗慧娟。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校園之聲,2011,(2)。
[14]楊麗嫡。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思考[J].理論前沿,2013,(11)。
[15]黃登學。俄羅斯“社會安全”問題分析[J].前蘇聯,東歐研究,2003,(3)。
[16]韓莉。俄羅斯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J].教育評論,2010,(4)。
[17]葛立娟,袁曉東。俄羅斯愛國主義教育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14)。
[18]王林軍。俄羅斯圖書館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J].新世紀圖書館,2008,(6)。
[19]藍瑛波。俄羅斯的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06,(6)。
[20]姜曉燕。俄羅斯的愛國主義教育及村社意識[J].教育思想與理論,2008,(2)。
[21]蘇大卿,何玉芳。俄羅斯軍事愛國主義教育對我國高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3)。
[22]王林軍。俄羅斯圖書館軍事愛國主義教育管窺[J].專題研究,2010,(1)。
[23]李培曉,林麗敏。俄羅斯新型愛國主義教育模式及其啟示-基于普京“俄羅斯新思想”的視角[J].中國青年研究,2013,(4)。
[24]楊政。俄羅斯怎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光明日報,2009.04,(008)。
[25]韓莉 . 解體后俄羅斯愛國教育體系的重構及其特點 [J]. 西北師大學報,2008.01,(01)。
[26]辜秋琴。經濟全球化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沖擊與對策[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3.12,(4)。
[27]鄭志發。經濟全球化與愛國主義教育[J].中青年學者論壇,2011,(1)。
[28]蔡春。全球化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的探索[J].教育學研究,2005,(1)。
[29]奧·瓦·列別捷娃。談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德育,2006,(1)。
[30]В。И。Ефимов,В。М。Таланов。Общечеловеческие ценности монография[M].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я естествознания ,2010.
[31]В。И。Фатющенко。Русский мир в контексте мировыхцивилизаций[М].Гнозис, 2009.
[32]Л。Г。Березовая,Н。П。Берлякова。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В2ч。[M].Гуманит。изд。 Центр ВЛАДОС。 2002.
[33]Н。В。Кокшаров。Культура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обществе: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П。И。С-мирнов。Слово о России。 Беседы о Российск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M].СПб。Химиздат, 2004.
[34]В。А。Тестов。 Цен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цивилизации как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целиобразования[J]. Педагогика。 2009, (1)。
[35]И。В。Метлик。Изучение религий и воспитание учащихс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российской школе[J]. Педагогика。 2008, (9)。
[36]А。С。Запесоцкий。 Влияние СМИ на молодёжь как проблема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педагогики[J]. Педагогика。 2010, (2)。
[37]Черкезова М。В。 Воспитание патриотических ценностей средствами русскойи род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в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школе[J]. Педагогика,2009(2):41-45.
[38]Л。В。Попов, Н。Х。Розов。 Воспитательная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в вузе: проблемывозрождения[J]. Педагогика。 2011, (7)。
致謝
三年時光轉瞬即逝,在這三年的時光里我收獲了很多,我在學習上從各位老師那里學到了精湛的專業知識,在生活上重新定位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重新為自己制定了人生目標。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和支持,是他們的鼓勵使我克服了種種困難。其次,要感謝我的老師們。本篇論文幾經修改終于定稿,從論文開題到中期答辯再到定稿,在這期間要特別感謝我的恩師--王春英副教授的悉心教導。論文修改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非常感謝王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仔細的閱讀我的論文,然后給出特別詳細的具體建議,每次看到老師給出的意見都會恍然大悟。三年來,鄧福慶教授、孫慧玲教授、袁敏教授也給我很大的人生啟迪。從他們身上不僅學到了淵博的知識,更讓我學到的如何為人和如何處事,他們的知識熏染了我,為人感染了我,他們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再次要感謝陪我成長的我的同窗們,三年時光我與你們朝夕相處,快樂和你們分享,難過時有你們勸解,你們是我這輩子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