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微生物是感染性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通過對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的檢測,能夠獲得準確的信息,保證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效果。因此,加強標本微生物的檢測,提高陽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本文選取了我院 2013 年 7 月至 2014年 6 月各種類型(血培養標本、呼吸道和非呼吸道標本以及大便標本)的臨床微生物標本共 5124 份,并按 2014 年 1~6月和 2013 年 7~12 月兩個時間段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了影響標本微生物陽性率的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 2013 年 7 月至 2014 年 6 月各種類型(血培養標本、呼吸道和非呼吸道標本以及大便標本)的臨床微生物標本共 5124 份,其中血培養標本呼吸道標本 1542 份,呼吸道標本 1438 份,非呼吸道標本 1220 份,大便標本 924 份。
2013 年 7~12 月的標本有 2452 份,血培養標本 730 份,呼吸道標本 715 份,非呼吸道標本 595 份,大便標本 412 份;2014年 1~6 月的標本數量為 2672 份,血培養標本 812 份,呼吸道標本 723 份,非呼吸道標本 625 份,大便標本 512 份。
1.2 方法
利用法國梅里埃公司全自動細菌鑒定分析儀對標本進行檢測,操作過程嚴格按照相應標準執行,在檢測過程中有質量控制保證。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16.0 對本組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 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將兩個時間段的各類標本微生物陽性率進行比較,在血培養標本上,2014 年 1~6 月比 2013 年 7~12 月明顯升高(P<0.05);在呼吸道標本、非呼吸道標本上,2014 年 1~6 月比 2013 年 7~12 月顯著降低(P<0.05);在大便標本上,2014年 1~6 月比 2013 年 7~12 月差異不明顯(P>0.05)。詳細見表 1.
3 討論
標本微生物檢測是提高感染性疾病診斷和治療準確率的重要保障,在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微生物檢測技術也得到了較大的進步,提高微生物檢驗陽性率是當前醫療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本組研究發現,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因素影響:(1)標本采集操作不規范。在樣本采集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規范操作現象,比如對患者采血的時間選擇不合理、采集的血標本數量不足等,而一些尿、大便等需要患者自己進行采集標本,沒能及時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都會導致采集到標本失去意義。(2)標本存儲和運輸存在缺陷。必須經過嚴謹的存儲和運輸,才能保證標本在實驗室檢驗時原有微生物情況的準確,比如含有厭氧細菌的標本,如果沒能真空保存,就會導致標本中細菌減少,而一些需要及時檢測的標本,運輸不及時,會使標本中微生物失去活性,進而影響了微生物檢驗陽性率。(3)檢驗人員缺乏足夠水平和經驗。檢驗人員的水平和經驗直接影響著微生物陽性率檢測結果,如果檢驗人員自身水平或經驗不足,在檢驗操作、培養基選擇或染液及藥敏試驗等環節都可能會出現疏漏,進而給標本微生物含量造成影響[2].
綜上所述,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對于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加強對標本微生物檢測的重視,對檢驗人員進行相應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與經驗,提高標本采集、保存和運輸等相關人員的理論水平,使其掌握正確規范的標本采集、保存和運輸方法,從而保證標本的有效性,提高標本微生物檢驗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文龍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結果的陽性率研究 [J].基層醫學論壇 ,2014,3(2):215-216.
[2] 陳輝蘭 .回顧性分析比較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 [J].中國醫藥指南 ,2014,9(1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