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癥狀之一,目前臨床上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診斷主要通過臨床癥狀及化驗檢查,但早期急性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表現,例如精神反應差、吃奶欠佳、覺醒時間減少、肌張力異常、亞臨床驚厥發作等表現多非特異性[1].因此,可能依靠臨床表現來評估早期膽紅素腦病易造成診斷延誤甚至漏診,錯過早期治療時機。本研究主要探討頭顱MRI在急性膽紅素腦病早期診斷的價值和意義,發現膽紅素腦病患兒頭顱MRI有特征性改變,具有較高的輔助診斷和早期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了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1例新生兒急性膽紅素腦病為研究對象,91例均符合急性膽紅素腦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42例,女49例,入院時日齡在2~8 d,胎齡為28~42周,出生體重為1 100~4 300 g,早產兒40例,足 月 兒51例,血 清 膽 紅 素 值 均 大 于342mmol/L,最高的達513 mmol/L,以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而且均有高膽紅素血癥的典型臨床表現。其中有72例合并感染、酸中毒、窒息等病癥。
1.2診斷方法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診斷標準按《實用新生兒學》第四版[2],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分期按2004年美國兒科學會標準,初期:表現嗜睡、肌張力減弱、吸吮力弱。中期:表現為易激惹,遲鈍、高度興奮、哭聲高尖、張力亢進,嗜睡與肌張力減低交替。
極期:表現顯著頸部后仰,角弓反張、哭聲尖叫、呼吸暫停、極度興奮、極度遲鈍和昏迷。
1.3檢查方法91例患兒均在血清總膽紅素高峰期之后進行MRI檢查,基本在治療1周后完善頭顱MRI檢 查。檢 查 儀 器:PhilipsIntera aehieva 3.0TMRI掃描儀。掃描參數:FFE T1 WI,TE15 ms,TR300 ms;TSE T2 WI,TE100 ms,TR4 000 ms,,軸 面 及 矢 狀 面 掃 描,層 厚 為4 mm. 之 后 行FLAIRT2 WI,TR/TE/TI分 別 為8 500 ms、107ms、2 500 ms.利用DWI擴散加權單次激發強化敏感編碼序列,TE103 ms,TR4000 ms,在3個方向上施加梯度磁場[3~5].并由兩名專業影像醫師評價蒼白球、底丘腦信號的高低。蒼白球T1 WI高信號評價參照同一患兒殼核T1 WI信號,底丘腦T1 WI高信號參加同一患兒腹側及背側丘腦T1 WI信號。
2 結果
在91例樣本中,85例新生兒T1 WI蒼白球對稱性高信號,T2 WI蒼白球等信號;剩余6例患兒底丘腦和蒼白球T1 WI和T2 WI等信號;DWI患兒無基底節異常信號。
85例新生兒底丘腦T1 WI高信號,表現為八字形對稱性短T1信號灶,或底丘腦點狀短T1信號灶,T2 WI等信號。
60例患兒中橋腦背側、延髓、腦T1 WI高信號,橋腦腹側信號無異?,F象。
3 討論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逐漸成為新生兒臨床常見疾病,目前正常新生兒,住院時間短,出院早,黃疸出現后家長不及時隨訪,對黃疸的認識不足,近年來,急性膽紅素腦病有上升趨勢,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最嚴重的并發癥,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發病率達75%~90%,嚴重者出現驚厥和角弓反張、昏迷和中樞性呼吸衰竭甚至死亡[6].其主要原因為圍產高危因素可使新生兒血腦屏障損害重新開放,使未結合膽紅素和白蛋白的結合物均可經由血腦屏障自由出入腦內,腦細胞中未結合膽紅素沉積,且沉積在神經核,其中,蒼白球最容易受累。新生兒在急性期,頭顱MRI神經核部位T1 WI表現為高信號。目前世界各地膽紅素腦病的發生率仍較高,我國2009年開展的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發病情況的流行病學調查,受調查的33家醫院共報告了343例新 生 兒 膽 紅 素 腦 病 病 例,占 住 院 患 兒 總 數 的4.8%[7].因此,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和減少后遺癥的關鍵。近幾年來,磁共振成像已逐漸用于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早期監測的手段之一,急性膽紅素腦病典型的病理改變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
特殊區域神經核團的黃染和神經元壞死的改變。蒼白球為最常受累的部位[8,9],Pennet于1994年首先報道了1例急性期膽紅素腦病表現,發現易損區,即蒼白球、底丘核、海馬可見對稱性T1高信號[10].Coskun等也陸續研究發現相同的結論[11],故蒼白球區對稱性T1高信號可作為新生兒急性膽紅素腦病特 征 性 影 像 表 現。急 性 膽 紅 素 腦 病 患 者 頭 顱MRI表現為:基底核區、丘腦底核T1加權像信號增高,Tl加權像雙側蒼白球呈對稱性高信號是其主要特征,T1加權像高信號只是一過性表現,1~3周可消失,與疾病長期預后沒有必然聯系;如果同一部位進展到慢性期轉化為T2加權像對稱性高信號,多提示預后不良 .慢性膽紅素腦病患者MRI表現為[3,12]:T2加權像雙側蒼白球呈對稱性高信號,提示預后良好,雙側海馬體積減小[13].MRI對膽紅素腦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頭顱MRI在臨床檢查新生兒膽紅素腦病上有一定的診斷價值,有助于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李云珠.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9,7(34):85-86.
[2]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67-305.
[3] 毛健,富建華,陳麗英,等.重度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蒼白球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兒科雜志,2007,45(1):24-25.
[4] 張永峰,王雪芹,王永芹.MRI對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癥腦損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04(08):124-125.
[5] 曹亞先,張雪林.MRI及1H-MRS對新生兒蒼白球膽紅素損傷的監測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31(01):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