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的領導者應轉變的教育理念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加強領導隊伍建設,寄宿制學校管理就會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我們的農村教育就會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面對新形勢,我覺得校長們要切實端正辦學思想,樹立科學的辦學理念,著力創建和諧民主的管理方法。
1、端正科學發展的思想
十七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為我國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發展教育事業也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怎么科學發展教育事業?我覺得就是要以師生為本,推進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曾不止一次的和溫總理談到:“我國為什么培養不出杰出的創新人才?”說到底是我們的教育思想還有不少問題 ---片面的應試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學率。作為寄宿制學校的校長,一旦有了這種思想,我們師生大量的時間就會被綁架在加班加點和題海戰術上,學生的身心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摧殘。
2、樹立科學辦學的理念
依法辦學是治教的核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如果不以法律法規作支撐,就很難走上規范化發展軌道。怎么依法發展,依法發展什么,這是校長們應當認真研究的問題。
作為一名校長應該具有公平的教育觀、全面的質量觀、厚重的文化觀,要為學生終生發展考慮。學生家庭經濟的好與差,成績的好與壞,教師能力的強與弱,都不能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校長應該做到客觀對待學校的每一個人和事。我們知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作為寄宿制學校的校長更應創建自己學校的文化,從而以之來熏陶學生,塑造學生的靈魂。
二、學校的教師應具有的教學行為
1、不容忽視的情感教育
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實行寄宿制的主要原因是留守兒童的逐漸增多,新華社曾報道《我國 1.2 億農民外出務工 2 千萬兒童成留守孤兒》。這些孩子大多是和老人一起生活,少數由親戚照看,還有的是單獨生活,處于無人監管、教育的狀態。這些孩子在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都會存在很多問題,他們往往缺乏安全感。對這些孩子來說,教師如何更好地進行教育是一個復雜的課題,這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覺得我們的教師應該具有父母一樣的親情魅力,科學大膽的教學思想,先進實用的教學方法。父母一樣的親情魅力。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彌補親情的缺失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們將情感轉移到老師身上,老師和他們接觸時間最多,是最為親密的人,如果老師以一種家庭教育的方式教育學生,和孩子經常交流,就會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班主任、任課老師和生活老師都盡量地成為他們的家長,讓孩子們感受到親情的存在。我想只要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學校就會變成令孩子向往的“家”。
2、科學大膽的教學思想
客觀地說,不少老師的教學思想還存在一些問題,仍在片面地追求分數,如果寄宿制學校的教師不能轉變這種思想,學生將會整天生活在繁重的上課中。我們想一想:一所學校僅僅培養了幾個所謂的“精英”,而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這還是科學發展嗎?所以教師應嚴格遵循教學規律,樹立正確的成績觀。寄宿制學校要積 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用活動來吸引學生學習。充分利用學生食宿在校的有利條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努力開發有地域特色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在校的課余生活,真正把學校辦成學生的樂園、家園。
3、先進實用的教學方法
教師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然而在教學中,大搞題海戰術,加班加點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寄宿制學校因為有學生吃住在學校的優勢,老師們猶如螞蝗一樣死死的叮在學生身上,這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再如,許多學校轟轟烈烈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層出不窮,教師的教學公開課也搞的如火如荼,不可否認,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但不乏有許多的“形式主義”,課堂上大家的表演很好看,但也僅僅是形式而已。這樣有什么后果呢?走讀學校還好一點,寄宿制學生所面臨的將是老師“挖掘”大量課余時間給學生炒夾生飯。我就聽到過有學生說:老師公開課就是低效課,就是玩假課。這樣的課已經違背了課改的初衷,還不如不搞。所以,我覺得寄宿制學校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也要“打假”。
三、社會各方面的包容還應增強
首先是未成年人在校期間的監護權爭議問題。這歷來是學生家長、社會和學校在爭論不休的問題。一般有三種觀點,一種是學生的監護職責已轉移給學校。另一種是學校認為學生家長應負全部監管職責。再一種是監護權雖然是由法律規定,不能自然轉移,但考慮到學生寄宿的實際情況,學校應負一定的監護職責。其次,社會各界對寄宿制學校應有包容之心。寄宿制學校是一個新興的辦學模式,怎樣管理也是一個新的課題,這里面有許多新的挑戰。
總之,在國家新農村建設速度日益加快,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學校布局更加合理的前提下,寄宿制學校的管理是一個具有永久性、挑戰性的課題,我相信只要社會各界不斷探索、創新方法,寄宿制學校的前途定會無比的光明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