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規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 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是高效課堂教學所遵循的理念。 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 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 使學生“會學習”。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要認真學習教改精神轉變觀念, 轉變自身角色, 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把課堂真正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當家做主人。
一、創設情境,氣氛和諧
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努力創設出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 學生始終處于消極、 被動的接受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可言。 因此,也就無興趣可談。
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認識、發展的主體。 親其師,信其道,采其學。 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給學生學習的最佳、最活躍的空間氛圍,把從灌輸知識為主的應試教學方式改變為開放、創新、開拓進取的素質能力上來。 在教學中,教師的微笑是淡化學生心理畏懼的良藥; 教師的鼓勵是對學生體驗成功的最好的獎賞; 教師引用的競爭機制,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樹立自信心,互相有比、學、趕、超的勁頭和勇氣。 和諧、輕松、融洽的氛圍中學習探索,其成果可想而知了。
二、改變角色,變師為友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由管理者變成組織者, 由傳授者變成參與者, 由主導者變成引導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無疑是一個領導者,但僅僅是作為學習團體中一個平等的成員,是“平等中的首席”。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真正建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才有課堂上的師生間情與情的相融、心與心的相通、教與學的相長、師與生的互相促進;才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產生愉快的求知欲望,才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暢所欲言,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保證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條件。 這就要求教師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到學生中間,時時刻刻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善于聽取學生的想法、意見,將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教學中,教師要時刻以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覺到朋友般的溫暖和鼓勵。
同時,注意在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
不同水平、 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素材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去解決。 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功的味道, 從而情趣大振,熱情高漲,時刻帶給學生一種安全、友好的氛圍,使他們樂于和教師交往,信任教師這位有學識、有經驗的大朋友。
三、學生做主人,培養自學能力
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親歷獲取知識的愉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追求學會學習為主特征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實踐、去探索,這樣才能養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例如,教學新課之前,我都讓學生提前預習本課知識點,復習舊的知識,由學生自己總結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到正確合理的觀點。學生討論還是弄不明白的問題,上課學習時提出來,師生群策群力,教師適當點撥。 就這樣,大家在輕松、愉快、自主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體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在主動完成學習過程中發展了自我。
學生成了主動的學習者。
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 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可以使某方面處于優勢的學生幫助這方面弱勢的學生,從而形成知識技能等方面互補,達到“人人幫我,我幫人人”的良好氛圍。
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建立學習小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
學生之間是年齡相仿, 經歷相似的一個合作共同體,他們語言交流起來容易,溝通方便,被幫助學習者容易接受、 理解和消化。 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激勵,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感受團體協作的力量,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 有些較內向、膽小的學生,上課不愿表達,可在小組里,都是朝夕相處的伙伴,他就可以暢所欲言了。時間久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強了。 能力的提高也是自信心增強的基石,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也變得大膽起來,善談起來。
看著每個學生的進步,我終于明白了:在課堂上,教師不應是唯一的“主角”,應該把“主角”的位置還給每一個學生, 讓他們參與其中。 這樣,可以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討論,互幫互助來提高每個人的自身能力。 每一個學生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