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作為一門重點學科,一直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 從課前備課到課堂授課,再到課堂鞏固訓練,數學課堂的各個方面都對課堂效果有著顯著的影響。 筆者認為,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打破傳統數學課堂的局限性,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生面對沉重的課業負擔,對于作為數學教師,如何在有效的時間里高效的實現課堂教學任務才是關鍵。
一、明確宗旨,充分備課
數學教學宗旨在變,相應的課前備課也應該改變。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從單一的知識點教學不斷向學生的素質教育轉變,強調對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的訓練。 要想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充分的課前備課必不可少。 數學備課不是簡單的整理教材、整合知識點,更需要數學教師投入精力,鉆研數學教材的重難點知識。 教師要試著和學生交朋友,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例如,在講“兩直線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將教學目標劃分成基礎能力層面、實踐應用層面、道德情感層面三方面。
首先,從基礎能力層面要求學生掌握兩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條件、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兩直線間的夾角公式等基礎知識。 在實踐應用層面上,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兩直線位置關系的定理來解決實際數學問題。 在課前備課時,教師可以適當選取一些例題,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專項訓練,達到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效果。 在備課階段,教師務必注意所選訓練題的層次性,從基礎知識入手逐次提高訓練難度。 最后,從道德情感的角度,教師需要構建趣味性數學課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
二、多重策略,高效授課
1. 優化教學方法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 唯有學生掌握了數學學習的方法,高效數學課堂才得以構建。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面授板書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更多的扮演聽眾和觀眾的角色,課堂缺乏學生的參與。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學生自主參與式課堂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認可,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應運而生。 針對數學知識的枯燥性,教師創設了課堂情境導入法,積極構建趣味性數學課堂。 通過生活化、趣味化的數學案例,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逐漸融為一體。 學生逐漸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也得以將數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此外,數學導學案教學策略、分層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等,都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被證明了的、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
2. 優化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的素質教育要想實現,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才是關鍵。 新課改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若是學生害怕老師,畏懼教師的權威,高效數學教學就無從談起。 因此,師生之間的友誼、師生關系的主次層面、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的地位作用,這些都是數學教師需要格外注意的內容。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該是主持人作用,將學生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
3. 優化課堂習題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強調對學生的習題訓練,很多時候數學課堂是被習題訓練所占據的,選對、選好數學訓練題對數學課堂效率的提高有著顯著作用。
例如,在講“函數”時,筆者為學生選取如下訓練題: 如圖,一條直角走廊寬 2m. 有一靈活轉動的平板車,其平面為矩形 ABEF,它的寬為 1m. 直線 EF 分別交 AC、BC 于 M、N,過墻角作 DP⊥AC,DQ⊥BC.
( 1) 若平板車卡在直角走廊內,且∠CAB = θ,試求平面板的長; ( 2) 若平面班車可以順利通過走廊,其長度不能超過多少?【1】
就變成已知函數定義域求最值問題了。 此時,求導、換元等方法都可以使用,也都容易得出答案。 選取本題作為數學課堂訓練題,不僅因為該題的難度適中,其中解題的趣味性也可想而知。 這樣的案例,學生在生活中難免會接觸到,學生做題后,必然會對高中數學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
總之,高中數學課堂是進行數學基礎教育的關鍵場所,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為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放光發熱。 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濃郁、課堂時間安排合理緊湊,這些都是高效數學課堂所應該具有的特征。 高中數學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創新實踐,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