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地提出這一理念: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特征。語文教學研究人員對于這一理念的解釋是不但要注重語文課程的實用價值,另外還必須完全發揮語文學科的文化教育作用;不單單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另外還必須要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不但要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另外還應該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心靈上的熏陶,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正在呈現出新的特點。學生一直都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應該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文中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擴展他們知識的深度,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擁有了較強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他們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我們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讓他們通過閱讀能夠了解課文的深層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來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這樣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活化文本的手段,要求學生不僅僅從表面上對課文進行理解,而是要讓閱讀教學在語言上以及精神中體現出美的情趣,讓學生能夠深層次地體驗課文的情境。之后我們再提出和課文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作出回答。學生給出的答案通常都能夠接近正確,經過教師的再次點撥,讓學生展開一系列的聯想,他們就可以很快地找到合適的情感基調,閱讀教學的效率必然會得以提高。
二、注重拓展性閱讀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我國母語教育課程。語文教學資料和學生的實踐機會幾乎隨處可用。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盡量多地和語文教學資料相接觸,展開不同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規律,積累豐富的語文素材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感。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貫徹以上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不斷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在大語文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結合教材實際沖破教材束縛。所以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擴展性教學,要求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幫助學生不斷擴充閱讀量和閱讀范圍。例如,可以選擇探究式學習的方法,把學生接下來學習的知識用幾個關鍵問題列出來,然后將他們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就把學生的角色進行了顛覆,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究,學生通過閱讀討論之后找到了正確答案,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樣就真正地將課堂還給了學生,擺脫了傳統閱讀教學方法的束縛。
三、教師應該抓住教學重點
不管我們做什么工作都必須要分清主次,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技巧來完成,閱讀教學也應該是這樣。如果教師不在上課之前對課文中的重點進行劃分,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己是無法憑借已有的知識來區分重點的,很多關鍵性的知識就容易被忽略和遺忘。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我們必須要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重點,之后再根據閱讀教學的目標來科學地選擇閱讀方法,對閱讀的重點內容與一般內容必須選擇有針對性的方法。我們應該對使用到的閱讀教材反復分析,必須要明確哪些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哪些是普通內容,通過課前對知識點的劃分來區別精讀與泛讀的不同范圍。這樣一來才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重點突出。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劃分重點時應該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大綱的規定,把有價值的內容教給學生,而不是為了讓學生考高分而刻意劃分重點。當我們引導學生掌握了這些重點內容之后,學生就可以更為容易地理解閱讀材料中的其他普通知識點,比如,部分閱讀材料的重點在于理解文章結構以及表現手法方面,部分閱讀材料的重點在于學生說、讀訓練方面。
四、閱讀教學從關鍵詞句入手
小學知名教育家賈志敏先生認為,教師如果不把教材讀通就盲目講課,對學生的危害是極大的。我們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確實有一部分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性掌握,一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我們能夠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僅僅將閱讀材料通讀了一次,文章的主要內容都沒有熟悉,甚至一些生詞以及語句還沒有理解,教師就立即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表面上看,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如此教學方法不但不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反而會讓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忽略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讓學生不能夠有效地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在某一篇閱讀材料之中,有重點有中心,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從重點開始切入展開教學活動。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我們就可以圍繞:“西沙群島物產豐富、風景優美”這一重點來展開教學,并提出這一問題:
請大家閱讀課文并討論在課文中哪些描寫能夠反應出西沙群島的特點。如此有重點、有問題的代入式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課文。
五、結語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地進行學習,這也是現階段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大量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我們必須要從課文的整體性出發,把握好閱讀材料中的關鍵詞,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進而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真正學到東西并能夠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春霞.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45.
[2]馬菊萍.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革新,2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