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主要是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運用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語文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很高,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必須探尋全新的教學形式來改善教學。初中時期的學生求知欲望比較強烈,教師可以采取提問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結合教學目標,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
提問雖然是一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措施,但是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并不能盲目提問,要結合教學目標提出與文章內容相符合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既能夠滿足學生的教學需要,又能夠有效調動課堂氣氛。同時,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做到心中有數,千萬不能隨意提問,對于教學目標的把握要明確,要圍繞著教材上的難點和重點,這樣才能夠利用問題有效突破重難點。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直接的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根據問題了解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內容有更加深刻、具體的了解。
比如,在學習魯迅的《社戲》時,教師可以針對教材內容提出這樣的問題,"文章中作者描寫和故鄉小伙伴看社戲、捉蝦等內容,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這一問題就是詢問學生整篇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通過提問讓學生透過文章的表面看本質,這樣的提問,學生會更加注重體會這些描寫背后表達的思想情感,根據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深入的體會,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體會和感悟整篇文章,從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提出創新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無疑是一種增進師生溝通交流,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考慮提問的方法與技巧,在問題的設計方面多下功夫,從創新的角度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能夠順著教師的提問方向進行思考和分析,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這也是新時期下課程改革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提問角度,設計提出一些創新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對于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能夠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問題,提高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時,當學生在感慨孔乙己的悲慘命運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孔乙己的命運固然悲慘,但是我認為他的這種命運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你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對嗎?"學生之前一直從社會背景的角度尋找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很少有人注意到人物本身,根據教師的提問,學生會開始從人物的身上尋找原因。提出這樣的創新問題,讓學生感到非常有趣,能夠真正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從全新的角度看待整篇文章,尋找一系列的因素解決問題,如此便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學生看到了文章想要表達的另一層含義,從而理解得更加透徹。
三、鼓勵學生參與,提出有開放性的問題
提問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這樣才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在提問的時候,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局限性比較強,有著固定的答案,那么學生的思維就會受到限制,從而導致積極性不高。但是,開放性的問題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當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全面,一些學生只是回答了其中的一個層面,答案的不完整性和片面性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時,教師并不能急于糾正,而是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分析,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分析,結合不同學生的想法和意見綜合完善答案。由此一來,學生在回答的時候就不會拘泥于固定的答案,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從而積極思考、分析問題。
比如,在學習《探索月球奧秘》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未知的事物進行探索分析,利用學生本身的好奇心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如果你有機會來到了月球之上,那么想象一下你將會看到什么樣的場景?"讓學生根據平時對于月球的了解進行想象分析。有的學生認為月球上都是一些砂石,沒有水,溫度也是比較低的;有的學生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可能知道在月球上重力會變小,所以人是不能正常行走的;有的學生受神話故事的影響,可能會覺得月球上真的有廣寒宮一樣的宮殿。自由的想象,大膽的想法,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問的時候,教師一定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奚發倫。妙提問,啟思維--試聽初中語文提問策略[J].考試周刊,2014(69)。
[2]張偉衛。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課堂的提問探討[J].學周刊B版,2015(1)。
[3]居付娟。新時期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探析[J].新課程·中旬,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