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是一種暫時性的心理失衡狀態。當人們面對重大問題或生活的急劇變化的時候,心理上產生一種難以解決或者無法把握的心態,就會打破正常的生活平衡,嚴重干擾正常的生活,不斷積蓄內心情緒的緊張擾亂思維和行為,進入一種心理困擾的失衡狀態。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就業壓力的增強,大學生承受不斷加大的心理壓力,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危機。
1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現狀
1.1 大學生形成心理危機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既有內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自身心理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和人際交往因素。
1.1.1 內在因素:生理和心理因素。大學生時期是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發展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性階段,是心理變化的最重要時期,帶給大學生相當大的心理發展與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大學生心理傾向積極方面表現在富有理想、熱愛生活、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大學生心理傾向消極方面表現在習慣性脫離實際、易悲觀失望、易偏激、難以對自己進行客觀準確地定位。大學生要消除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需要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依賴自我生理和心理的逐步正常發育,還要參與實踐的生理心理磨練過程。
1.1.2 外在因素:環境和人際交往因素。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導致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F代社會快速的生活節奏、經濟危機、環境污染等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競爭和就業等外部壓力都容易造成大學生心理上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還可能加劇大學生的自卑情結,如果得不到正確的說到和調適,可能導致抑郁、憤怒、絕望等負面情緒,甚至產生較嚴重的心理疾病。
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加劇了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大學生不僅要調適與教師和同學的人際關系,而且還要適應環境、角色的劇烈變化,在生活上從父母包辦到靠自己打理生活細節,難以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也容易引起心理不適應。生活方面的困擾還容易習慣,學習方面的不適應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大學里專業課的學習內容復雜,學習難度大,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取代高中階段填鴨式教學模式,導致大學生很難適應,產生失望悲觀的情緒。大學生受到拜金主義風氣影響,表現為喜歡在同學聚會和衣著消費上進行相互攀比。有其積極意義,大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強化人際交往水平;但要看到消極意義,大學生的自信心不斷下降。
1.2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特征
大學生心理危機可以表現為如下三個特征:
1.2.1 個性主導。心理危機的程度主要地取決于個體對生活事件的認識,包括大學生的應對能力、生活經歷和個體個性等。因此,心理危機一方面體現了個性與共性共存的特征,另一方面表現為個性主導的特征。
1.2.2 結局開放性。心理危機的結局表現為開放性,由危機事件對大學生引起的心理危機是暫時的,由此產生的情緒失衡狀態是階段性的。心理危機對大學生的生活、工作和生理心理造成的結局是開放性的,包括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
1.2.3 突發性。由于大學生的生理心理成熟過程總是在一定的社會自然環境中進行,突發的環境事件對大學生產生極大的考驗,譬如親友突然亡故和天災人禍等,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
2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防護措施
我們應該完善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環境,消除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誘因。具體要做到如下防護措施:
2.1 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兼顧關注個人發展和關注社會發展,從精神層面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心理自我調節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緩解大學生焦慮、無助等情緒,避免產生心理不健康行為。
2.2 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激發心理危機的積極影響,避免消極影響。積極影響表現為心理危機事件激發大學生去解決困難,通過克服心理危機的過程提高整個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心理素質。消極影響表現在大學生缺少應對心理危機的辦法,面對困難恐慌、無助,出現明顯的心理障礙,降低心理承受能力,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出現情緒崩潰,采取自傷自毀,直至自殺。面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狀態,要努力成功地把握心理危機,讓心理危機得到及時、適當而有效的干預,大學生學會了應對心理危機的新技能,重獲心理平衡,人格就得到完善。
2.3 倡導大學生文明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我們應充分發揮校園內學生自治組織特別是心理健康組織的親和力和凝集力,積極引導大學生宣泄心理壓力,合理指導大學生調適心理健康,養成文明的學習習慣,弘揚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麗萍.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質的幾點做法[J ].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4):512- 514.
[2]陶玉芳,江立成.試論大學生心理危機應急“綠色通道”的構建[J ].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97- 100.
[3]林莉.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 ].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5\\):71- 74.
[4]劉鎮江,蔣福明,彭建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機制研究[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2):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