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5-6歲幼兒理財意識培育探究
【第一章】5-6歲學前兒童理財習慣培養探析前言
【第二章】5-6歲幼兒理財教育研究設計
【3.1】5-6歲幼兒家長理財教育的現狀
【3.2】5-6歲幼兒教師理財教育的狀況分析
【第四章】5-6歲幼兒理財教育現狀歸因分析
【第五章】對家長與幼兒園理財教育的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幼兒理財知識教授情況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3 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5-6 歲幼兒家長理財教育的狀況分析
3.1.1 5-6 歲幼兒家長的基本信息
因為本研究是針對 5-6 歲幼兒的理財教育,所調查的 3 所幼兒園中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大部分處在大班水平,所以主要是對園內大班 5-6 歲幼兒的家長和教師進行調查。為了使調查問卷的結果更加具有參考性,我提前和大班幼兒進行溝通,把問卷發放給幼兒,讓幼兒帶回家中讓家長來填寫,增強家長的任務感,同時也使調查更加順利。調查問卷中家長的基本信息見下表: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所調查的 5-6 歲幼兒家長年齡分布主要集中于 31-40 歲,占全部比例的 50.2%;26-30 歲,所占比例為 34.7%,通過將年齡與理財教育觀念進行相關分析得到 r=0.162,呈現微弱相關。在與孩子的關系的調查中,填寫問卷的父親所占比例為31%,母親為 55.9%,(外)祖父母為 13%,從問卷數據可以看出在家庭相互中相對于父親和祖輩來說,母親對幼兒的了解程度最高,與幼兒最為親密。在與家長、教師的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平時在幼兒園接送幼兒的主要是幼兒母親或(外)祖父母,而且現在 80%的雙職工家庭中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不管是幼兒父母或(外)祖父母接送幼兒之后,直接去幼兒的(外)祖父母家中吃晚飯,直到 20 點之后回家,或者是(外)祖父母直接與幼兒與子女住在一起方便對幼兒進行照顧。從這種現狀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現在幼兒與(外)祖父母相處時間也是比較多的,所以(外)祖父母也比較了解幼兒的情況,對幼兒的理財教育問題也會產生影響。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專家王極盛指出隔代家長的整體文化程度和素質落后于社會和孩子的發展。他調查了幾萬人得出下面的數據:95%以上的孩子父母和幾乎全部的隔代家長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教育孩子的課程教育。
大部分(外)祖父母對孫輩疼愛過度,處處遷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還有一些(外)祖父母因過度疼愛孩子而"護短",致使孩子的弱點長期得不到矯正。筆者在幼兒園接送時觀察到(外)祖父母對幼兒的購物要求一般都會滿足,孩子要什么就會給買什么,甚至當看到很多孩子在買一樣玩具時,自己的孩子沒有提出要求,(外)祖父母還會主動給孩子買。(外)祖父母的這些行為都將影響幼兒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通過對家長文化程度與家長的理財教育觀念相關系數進行統計 r=0.212 呈現微弱相關。從表中可以看到,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家長為 7.3%,高中或中專為 13.4%,在總體中所占比例較少,而大專人數為 33%,大學人數為 43.2%,還有少量的碩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長,因此可以看出,所調查的幼兒家長文化程度整體較高,對于以后理財教育的理解和推行會有所幫助。
通過對家庭收入與家長的理財教育觀念相關系數進行統計 r=0.275 呈現微弱相關。
通過調查顯示,月收入 2000 元以下的家庭只有 13%,2000 至 5000 元的家庭是 47.3%,5000 至 10000 元的家庭是 36.3%,還有 11%的家庭月收入是 10000 元以上。據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的月收入都在 2000 元以上,在黃驊市地區處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家庭條件的允許使得對幼兒理財教育更加有必要進行。
通過調查顯示,獨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為 73.4%,非獨生子女家庭為 26.6%,獨生子女家庭幾乎是非獨生子女家庭的 3 倍。獨生子女其所處的家庭環境影響,也造成了很多兒童亂消費的現象,屬于理財教育關注的一方面。獨生子女家長過分的溺愛和保護,使幼兒對金錢沒有形成正確的概念,結果養成了孩子四肢不勤,怕苦怕累,要什么有什么,意志薄弱,大手大腳亂花錢的不良習慣。
3.1.2 5-6 歲幼兒家長理財教育的觀念
觀念是人們對事物從主觀和客觀角度進行認識的集合體。
人們根據自己的觀念來從事活動,對事情進行計劃、改變、評價以此來不斷地提升生產和生活水平。家長理財教育的觀念是否正確,會對家長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的行為產生影響。本研究在問卷中關于家長理財教育觀念維度設置了 4 個問題,數據統計圖如下:
在圖 1 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在所調查的 5-6 歲幼兒家長中有 13.6%的家長對理財教育很了解,38.1%的家長基本了解,將近半數的家長不太了解理財教育,還有 4.1%的家長不了解理財教育。由此看來大部分幼兒家長對理財教育比較關注,有一定的了解。在"圖2 家長對理財教育的意義認識情況中"可以看到:有 35.8%的家長認為幼兒理財教育意義很大,40.7%的家長認為意義比較大,只有少部分家長認為意義不太大或沒有意義,可見家長對理財教育還是很看重的。在訪談中當筆者提出"您知道什么是理財教育嗎?"這一問題時,一些家長這樣回答:"是教孩子算賬嗎?","知道,教給孩子認識 1 塊,5 塊的錢,讓他們知道這些錢能買什么東西。"可見家長對理財教育的理解是很片面的。
對于問卷中"您認為幼兒園應該在大班開展關于幼兒理財方面的教育活動嗎?"這一問題,所調查的家長中有 30%的家長認為非常有必要開展,39%的家長認為有必要,這和家長對理財教育意義的認識情況是相符的,越是認為理財教育意義大的家長,越是希望幼兒園能夠開展幼兒理財教育活動,來幫助幼兒掌握理財知識,學習理財技能。
家庭經濟狀況是決定家長對幼兒消費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家長對幼兒的消費水平是也會對幼兒理財教育產生影響。通過調查問卷中"您告訴過孩子家里的經濟狀況嗎?"一題的數據顯示:只有 31.2%的家長和幼兒說過家里的經濟狀況,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知道。在與家長的訪談中,筆者了解到經濟狀況好的家長很少與幼兒談論這一問題,而家庭經濟狀況稍差的家長有時會和幼兒說明,例如,在訪談中一位家長說:"一般不會對我女兒說,有一次她回到家里說班上有一個孩子的媽媽每天都開車來接他放學,問我為什么我們家里沒有車。我當時對她說,家里沒錢買車,我女兒聽了之后也沒說什么。"但是有的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節衣縮食,但是這些孩子不僅沒有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反而覺得家里面有錢,進行不合理的消費。正是因為家長沒有把真實的經濟狀況告訴孩子,使他們覺得自己不缺錢。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5-6 歲幼兒家長對理財教育有所了解,并且大部分家長認為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會有意義,希望幼兒園會展開理財教育相關的活動,但是大部分家長沒有意識與孩子交流家庭經濟狀況,讓孩子了解基本的家庭經濟水平,所以,家長理財教育的觀念還需要提升。
3.1.3 家長對 5-6 歲幼兒理財教育的內容
3.1.3.1 家長對 5-6 歲幼兒理財知識的傳授。
通過文獻的梳理和實際的考察,本研究探討的幼兒應該掌握的理財知識是:認識金錢,了解金錢的大小,作用,和來源,也是從上三個方面來調查家長對 5-6 幼兒理財知識的傳授程度,了解 5-6 歲幼兒對金錢的認識程度。統計數據見下表:
家長和教師是與幼兒相處時間最多的人,而涉及到對金錢的認識上,家長是最了解幼兒的人。通過上表的數據顯示,有 24.3%的幼兒很清楚知道什么是錢,知道錢的大小和作用,有 63.5%的幼兒基本知道錢的大小和作用,還有 9.7%的幼兒對錢不太清楚,甚至有 2.5%的幼兒不知道什么是錢和錢幣面值的大小。從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來說,5-6歲的幼兒已經可以并且應該認識什么是金錢(包括紙幣和硬幣),金錢的大小和用途。
在與家長的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幼兒能夠認識錢幣的大小,但是只有少部分幼兒能夠等量兌換等額的錢幣。由此看以看出 5-6 歲的幼兒基本都認識錢幣,知道錢幣的大小,但是還有少部分幼兒對錢幣不了解,還需要家長和教師進行教育。
家長教給幼兒認識錢幣是家庭理財教育的第一步,幼兒通過認識貨幣上的圖案和數字,不僅可以了解我國美麗的風景地貌,還可以認識錢幣的大小。通過表中的數據我們看到只有 12.9%的家長總是教孩子認識錢幣,37.8%的家長有時會教,一半以上的家長不太教和不教幼兒認識錢幣。對于 5-6 歲的幼兒來說應該能夠認識錢幣的大小,并且知道不同面值的錢幣可以購買不同數量的東西。正式因為家長不重視對幼兒錢幣知識的教育才會在表 1 中有部分幼兒不知道錢和錢的大小。
讓幼兒知道金錢的來源,知道錢不是"大風刮來的",是通過辛苦勞動賺來的,這樣能夠使幼兒珍惜金錢,正確地使用金錢。表中的數據顯示:有 24.8%的家長有時會對幼兒說起錢的來源,有 51.3%的家長不太和幼兒談論這個話題,有 6.8%的家長甚至不和幼兒說,只有 17.1%的家長總是對幼兒講明錢的來源。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通過讓幼兒知道錢的來源,知道勞動才能創造財富來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大部分家長不太重視對幼兒認識、了解錢幣的教育,導致有的幼兒對錢幣大小不熟悉,甚至不了解物品有便宜和昂貴之分,不知道金錢的來源,不能體會到父母獲得金錢所付出的努力。
3.1.3.2 家長對 5-6 歲幼兒理財習慣的培養。
通過文獻的梳理和實際的考察,本研究探討的幼兒應該形成的理財習慣是:幼兒不亂花錢,不浪費,合理消費,養成儲蓄的好習慣。本文在這一維度中通過設置 2 道問題來了解家長對幼兒理財習慣培養的狀況:
根據圖中的數據顯示,針對"是否指導幼兒不亂花錢,合理消費"的問題,有 14.9%的家長經常會,有 47.7%的家長有時會,28.4%的家長不太會,還有 9%的家長不會教育幼兒不亂花錢。幼兒好習慣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家長和教師的言傳身教,現在大部分幼兒手里都有零花錢,幼兒怎樣合理地使用這些屬于他們自己的錢是家長應該關注的問題,而數據顯示大部分家長有意識去指導幼兒合理使用他們的零花錢,但是還沒有足夠地重視。
儲蓄是開源節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財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有利于孩子養成節約的好習慣,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所調查的 5-6 歲幼兒家長中只有 15.8%的家長經常教育幼兒養成儲蓄的習慣,32.4%家長有時會教育孩子儲蓄,還有 46.5%的家長很少教育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甚至有 5.3%的家長不會教幼兒儲蓄。
在對家長的訪談中,當問到"您會教孩子存錢嗎?用什么方法來存?"時一些家長說:
"我經常會對我家孩子說別把錢都花了,買那些沒用的東西,存起來買點筆啊,本的,也給他買了存錢罐,但是他不聽啊。""就是讓他省著花錢,也買了好幾個存錢罐了,剛買的時候新鮮把我家的硬幣都省下來往里扔,時間長了,熱乎勁過了,存錢罐也就成擺設了。"可見大部分家長有意識培養幼兒的儲蓄習慣,家里面都有給孩子買的存錢罐,但是孩子們"三天熱度"存錢的行為,總是慢慢地就堅持不下去了??傮w看來,大部分家長有意識培養幼兒的儲蓄習慣,但是實施效果不理想。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家長對培養 5-6 歲幼兒理財習慣的現狀不太理想,只有少數家長經常會指導幼兒不亂花錢,合理消費,大部分家長沒有做到理財從小抓起,才會出現幼兒大手大腳,甚至互相攀比的現象。對于幼兒儲蓄習慣,大部分家長不太會告訴幼兒去儲蓄,即使想要培養幼兒儲蓄的習慣也沒有找到很好的方法來使幼兒堅持。
3.1.4 家長對 5-6 歲幼兒理財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方法是為了達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并且方法和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采取適當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在這個維度中設置了 5 個問題來了解家長對 5-6 歲幼兒實施理財教育方法和途徑的現狀。
讓幼兒參加家庭財產的管理和支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自己很受父母的重視,像個大人,會使幼兒產生很強烈的當家做主的感覺。根據數據顯示,在所調查的家長中只有 4.6%的家長經常會讓幼兒參與家庭的財務決策,15.8%的家長有時會聽取幼兒的意見,而大多數家長不太會和不會讓幼兒來了解家庭財產的使用情況。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的理財教育還只局限在對幼兒零花錢或幼兒自身消費的范疇中。
讓幼兒在家里進行勞動---做家務來獲得一定的酬勞是進行理財教育的方法之一,只要掌握好度,這種方法能夠讓幼兒在做家務的同時,學會掙錢,學會花錢,樹立正確的財富觀,獲得實用的理財技能。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 20.4%的家長經常會讓幼兒做家務賺錢,有 36.7%的家長有時會采用這種方法,還有將近一半的家長對這種方法遲懷疑態度不太會或不會采用。在對家長的訪談中部分家長很贊同并且也在家里實施這種方法,一般的酬勞是疊衣服、掃地、拖地、洗碗每次給 1 元,幫大人買東西每次給 2 元,收拾自己的房間每次 2 元等,一般都不會超過 10 元。但是一些家長對這個方法不太贊同,一位家長說:"我以前用過這個方法開始挺管用,孩子也愿意干,可是慢慢地孩子就自己要求加錢,錢少了還不干,最后我想還是算了吧。"這也是部分家長都會存有的顧慮。所以怎樣更好地利用勞動的方法來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購物是家庭最經常的經濟活動,這是幼兒學習挑選物品,熟悉購物流程的最佳時機,學前階段已經具備了學習購買一些簡單物品的能力。幼兒在購物和結賬中能夠把金錢與實物相聯系對錢幣的大小和作用形成具象化的認識,提高幼兒理財能力。根據圖中顯示對于"您會給孩子錢讓他自己去選擇商品和結賬嗎?"這一問題中,有 20.4%的家長經常會讓幼兒去買東西結賬,有 41.7%的家長有時會,有 22.9%的家長不太會,有 15%的家長不會采用這種方法來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
目前各大銀行都推出了一系列兒童理財政策,筆者了解到在黃驊市某銀行也推出了兒童理財卡,家長拿著本人的身份證就可以辦理,相較于普通的儲蓄卡,兒童理財卡沒有正常銀行卡那么多的功能,只可以提供給幼兒存取款的功能?;诖吮狙芯吭趩柧碇性O置了"您聽過銀行里的兒童理財卡嗎?"這一問題,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有 5.4%的家長正在使用這一產品,有 26.6%的家長聽說過而且有興趣為幼兒辦理,但是超過一半的家長聽說過兒童理財卡卻沒有興趣采用這一途徑來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還有 5%的家長沒有聽說過。由此看來,大部分家長沒有意識采用銀行這一新興的途徑來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
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途徑有很多,本研究從以上幾個途徑來進行了解,根據表中數據顯示,有 60.4%的家長用通過生活中的事例來對幼兒理財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有10.2%的家長會通過書籍報刊,還有少部分家長會通過電腦和電視來進行理財教育。從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還沒有對幼兒采取系統、科學的方式進行理財教育。
綜合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結論:家長對 5-6 歲幼兒理財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比較單一,大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除了利用生活中的發生的事例之外,還能夠通過讓幼兒參與家庭財產決策,讓幼兒自己購物結賬,讓幼兒通過做家務賺錢,或者是使用兒童理財卡這一新型的理財工具來對幼兒進行理財教育。此外,書籍,電視和網絡都是很好的教育途徑,能夠提供給家長系統科學的教育方法,但是只有少數家長會使用這種途徑。所以家長對5-6 歲幼兒理財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還需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