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快樂運動 快樂游戲---小議小班體育游戲的有效開展
摘要:小班幼兒喜愛游戲、好模仿,但他們的大肌肉群發育還不太完善,幼兒體力較弱,身體活動能力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語言理解能力不強。如何組織小班幼兒有效地參與體育游戲,一直是教師們所關注的問題。我們通過對小班體育游戲的探索與實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出策略,讓幼兒在各類游戲中練習鉆、爬、跳、滾等基本動作發展,從而使幼兒達到鍛煉身體、動作協調、喜愛運動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游戲;策略;教師指導;有效開展
1 小班體育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我園戶外體育活動狀況進行分析,我們普遍覺得戶外體育游戲內容種類少,形式缺乏多樣性,質量低。而且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的時間短,尤其是小班幼兒,早上父母總想讓孩子多睡一會,這就缺少了晨間鍛煉的絕好時機。我們試圖通過小班體育游戲活動的有效組織和開展,讓小班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快樂地游戲,快樂地鍛煉。
小班幼兒動作發展水平較低,最常見的動作就是爬、走、跑、跳躍、投擲等,但是在日常組織體育游戲時,幼兒往往會不等老師說完就行動;在游戲時因為興奮而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體育游戲組織時基本動作處于表面性,幼兒興趣鍛煉點容易轉移,達不到鍛煉的根本目的。
我們將根據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動作發展特點,并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方法進行探究,從而提煉出適合小班幼兒的體育游戲,以及提供適宜的場景和材料,促進幼兒對體育游戲的興趣。
案例 1:體育游戲“小兔子跳圈”
老師帶領小班的小朋友們開著小火車,高高興興地來到操場上,準備進入事先放好的有圈圈的場地。老師很溫柔地對小朋友說:“小兔子們,看到前面的圈圈了嗎,那是你們的家,我們趕快到‘家里’去吧,看誰的動作快,好嗎?”有幾個孩子聽懂了老師的話,馬上站到了圈圈里,還有幾個孩子則呆呆地一動不動。老師把小朋友拉到圈圈上。這時先到家的小兔子高高興興地跳了起來。突然有一只“小兔”看到了旁邊的滑滑梯,所以高高興興地朝滑滑梯跑去。于是很多的小兔都朝滑滑梯跑,老師很無奈地喊:“小兔子們,回家了,媽媽在等你?!笨墒切⊥米觽儧]回來,而是更多的小兔子跑向了滑滑梯。
案例 2:體育游戲“捉泡泡”
老師讓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半圓,拿出了一瓶泡泡水,引出活動的目的,然后開始向孩子們講解游戲的玩法以及規則,并向幼兒提出安全的要求,這時,有些孩子已經按捺不住興奮的情緒了,喊著讓老師吹一吹泡泡。然后,老師開始示范怎樣玩“捉泡泡”的游戲,當老師一吹出泡泡時,再也坐不住的孩子們全部站了起來捉泡泡,這時老師已經控制不住活動場面了,為了讓孩子們再次聽清楚要求,老師把泡泡水蓋上了。
案例分析:
從上面的兩個案例來分析,小班幼兒在體育游戲時容易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幼兒游戲經驗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游戲規則。
小班幼兒剛從家里進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家里都是一對一的教育模式,或者是幾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大人多注意對幼兒的生活照顧,孩子很少有游戲的機會。幼兒的游戲也常常是處于單一動作的練習。進入幼兒園后,幼兒開始嘗試游戲,幼兒的游戲也都是自發的行為。加之幼兒的語言能力剛剛發展起來,很多時候幼兒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所以對于老師組織的游戲,幼兒不能很好地理解。例如案例 1 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孩子不能找到圈圈站好。游戲規則理解的局限性,導致幼兒在游戲時無所事事,或隨意亂跑。
2)幼兒的游戲缺乏目標性、堅持性,而且注意力很容易轉移。
幼兒游戲時容易被周圍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影響。幼兒活動的目標性、堅持性差,而且有從眾心理,喜歡模仿同伴的一些活動。例如:一個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站起來捉泡泡,其他孩子也都站了起來,一擁而上打起泡泡來,幼兒行動目標性不強。幼兒喜歡模仿,幼兒的自控能力和游戲的堅持性較弱。
3)體育游戲中危險性相對較高。
幼兒身體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和組織器官都很柔嫩,功能差,適應力、調節力也差,稍微不甚,就會造成嚴重后果。例如:跑向滑梯時,幼兒一起跑向一個方向,很容易撞到小朋友,也容易摔跤。
小班幼兒正處于前規則階段,他們沒有自主意識,不會自我控制,更多的則是自發性行為。所以在小班進行一些正規的游戲活動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小班幼兒正因為沒有很明確的自主意識,所以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引導,愿意跟著老師一起游戲。
2 走進幼兒,快樂游戲,提煉有效策略
2.1 潤物細無聲---體育平行游戲中的“隨機指導法”
在幼兒的平行游戲中,教師處于輔助地位,教師應對幼兒的活動給予鼓勵、幫助和推進。平行游戲的作用在于每個幼兒在運用相同的運動材料鍛煉時,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觀察,當孩子的活動進程停滯不前時,進行隨機的指導,幫助推進幼兒繼續活動,達到身體鍛煉的目的。
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盡量讓幼兒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好玩的輪胎”中老師提供給每個幼兒一只輪胎,和孩子們玩車輪滾滾的游戲。孩子們拿到輪胎后非常的開心,一邊發出滴滴的聲音,一邊滾起自己的輪胎。當發現個別幼兒失去興趣時,這時老師就可介入:“我和你一起賽車,好嗎?”對于這個隨機的指導,幼兒有可能會不予理睬,這是情理之中的,教師不必強求,孩子有時會在平行游戲中的同伴那里受到影響,而自主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得到身體的鍛煉。老師要抓住時機進行隨機教育,老師的指導應迎合幼兒的需要,指導的基本原則是尊重幼兒活動的意愿。
2.2 袖成連云---體育合作游戲中的“輻射帶動法”
小班幼兒存在著很強的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他們從未體驗過的集體生活,使他們開始注意到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所以簡單的合作游戲,能夠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例如“小螞蟻搬豆豆”中老師提供大大的汽車輪胎,把汽車輪胎當做豆豆,請幾名幼兒一起抬著搬豆豆。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對兒童幼小的心靈來說榜樣與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陽光一樣重要。有的孩子活動能力強些,有的孩子活動能力弱些,但這沒有什么關系。讓幼兒教育幼兒,讓能力強的和弱的幼兒在一起。能力強的幼兒往往很快能做出反應,起到一個帶動作用,能力弱的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也就能提高運動技能。這種幼兒互為榜樣、輻射帶動的方法,對能力強的幼兒來說他有著自豪感和成功感,對能力弱的幼兒來說他沒有負擔,不必擔心有人會說他,可以感受到共同合作帶來的成功感和自信,繼而對體育活動更加充滿興趣。
2.3 有模有樣---體育模仿類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法”
與其他年齡段的孩子相比較而言,小班的幼兒更喜歡模仿。老師與同伴中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一句話都可以引起幼兒的模仿。小動物也是小班幼兒喜歡模仿的重要對象。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多組織一些模仿類游戲。例如:“小花貓捉魚”是對小動物的一些模仿,“紅綠燈”是模仿司機在馬路上開汽車,此類游戲都可以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
體育活動多少總存在著一些不安全因素,小班孩子在嘗試新器具的玩法及發生問題時往往手足無措,進而影響了活動過程。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運用游戲語言能更好地幫助幼兒降低不安全因素,享受活動的樂趣,達到身體鍛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