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品德與社會;教學策略;行為;素質。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小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具有綜合型和實踐性的課程,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課程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小學生的成長,不斷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健全小學生的人格。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尊重小學生的感受,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因材施教,為小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闡述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調動學習興趣。
品德與社會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讓小學生清楚的看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激勵小學生發揮想象力和自主性,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沒有清晰的教學目標,那么課堂很容易跑偏,小學生一節課下來不知道該學些什么。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合作者轉變,積極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比如,講小學品德與社會 《規則有什么用》,由于三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了初步的調查、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能進行自主表達,而且他們經過兩年的校園生活,已經有了簡單的規則意識,如上學不能遲到,上課要專心聽講嗎,發言要舉手等等。通過本課的教學,主要為了讓小學生知道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正確看待學校規則的作用,并能自覺遵守,形成規則意識。在教學中我進行大膽創新,把小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請每個小組將調查到的學校規則按照 “課堂、課間、放學”三個時間段進行分類,然后小組的組長進行發言,課堂氛圍高漲。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給小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空間,小學生也意識到了規則的作用非常大。
二、聯系日常生活,發展學生能力。
近年來,生活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喜歡為小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以引發小學生的共鳴,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也應該積極聯系日常生活,從小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捕捉到有價值的教學話題,從而開展學生喜愛的活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發展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講小學品德與社會 《我能做好》,要讓小學生知道自己承擔的事情要認真完成,要熱心于集體和公益活動,并從中感到快樂。在教學時我選擇了一個教學案例引入新課: 學校要舉行板報比賽,老師讓小紅、小軍、小明負責,可是過了好幾天,他們也沒動靜,原來他們三個都想負責畫畫,不愿寫字,因此鬧了矛盾。如果你是老師,該怎樣對他們說呢? 這時小學生都認真的思考,并且踴躍的舉手發言,有的小學生說: 我們班級是一個大集體,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來為班級爭得榮譽,你們應該學會理解和包容,共同為班級做貢獻。還有的小學生說: 寫字可以鍛煉我們的書寫能力,如果只有畫沒有字,那么是非常單調的,你們寫字都很漂亮,應該讓咱們的板報上出現你們的字,你們肯定能做好的。
三、巧設問題情境,鼓勵合作學習。
情境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既能夠給小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巧妙的化解課堂的尷尬,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推動性作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對于任何事物都有一種新鮮感和求知欲,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個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小學生的思考,讓小學生在探索問題的同時找到學習的動力。還要鼓勵小學生合作學習,發揮集體的力量,讓品德教學走進小學生的生活,走進小學生的心靈。比如,講小學品德與社會 《來自社會的愛》,通過教學要讓小學生知道什么是家,懂得 “家人愛我,我也愛家人”的道理,從而升華為更廣大的愛: 愛小伙伴,愛周圍的人、并能懷有一顆寬容友善的心。教學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小學生播放了美麗的校園和日新月異的祖國視頻,并且提出探究問題: 在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愛,有來自爸爸媽媽的愛,有來自社會的愛,有來自學校的愛。請同學們思考,在成長過程中社會為我們做了什么? 從哪里感受到社會的愛? 小學生在情境中深思,小組之間還進行著討論,學生整節課都非?;钴S。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社會上設立的警示語,標志牌等,是對小學生的一種保護和關愛,這些都是社會給我們的愛。
四、優化評價策略,激發探究欲望。
一直以來,教師評價學生的方法過于簡單,往往只是用 “很好” “不錯” “嗯,我知道了”等通用詞語,這樣的課堂評價無法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也不能夠滿足小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渴望,甚至會適得其反,讓小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程產生厭煩。所以,教師應該注重自身教學方式,優化評價策略,能夠針對不同的小學生運用不同的課堂評價方式,促進全體小學生的共同進步。比如,講小學品德與社會 《做個聰明的消費者》,在講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我這樣提問: 同學們,我們有過消費的經歷,我想問大家,你和你的家人有沒有遇到過消費侵權的行為? 你從中吸取了什么教訓? 這個問題并不難,但是需要經過思考才能回答出來。這時,班級中的優等生會積極舉手發言,言辭準確,思維嚴謹,井井有條,理性思考,能夠回答出要點,要找信譽高、服務態度好的商家,還要索取購物憑證。教師應該對這部分學生的回答給予表揚,并且鼓勵他們再接再厲,進一步深化自己的認識??墒钱斶x擇后進生回答問題時,他們通常是支支吾吾,答非所問,沒有回答出問題的要點,教師也不能直接批評他們,要注重評價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下次要好好作答。
五、實施講練結合,提升綜合素質。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注重課堂效果,對于課后練習卻并不重視,也沒有及時的對小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造成了小學生學習效率低的現象。為了讓小學生對品德與社會學科有全面的了解,教師應該實施講練結合的方式,既要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又要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和實踐,提升自身素養。教師要讓小學生明白: 并不是課堂上學完了就完事了,需要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比如,講小學品德與社會 《讓爺爺奶奶高興》,講課時我這樣說:同學們,爺爺奶奶很愛我們,我們也很愛爺爺奶奶,希望爺爺奶奶高興??墒俏覀冊谏钪袘撛鯓幼瞿??
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愛呢? 請把你最想說的話、最想做的事寫在卡片上,由老師將你們的卡片貼在黑板上。然后,我讓小學生放學回家后將自己寫在卡片上的話轉變成實際行動,真正的表達一下對爺爺奶奶的孝心。通過這次教學使小學生在課堂中自省自悟,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更豐富了生活經驗。
總而言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既要把握知識性和趣味性,又要充分融入實踐性和思想新,為小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多從小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內容,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注重實踐的作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他們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 杜曉芳。 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策略探討[J]. 情感讀本,2016,( 14) : 22
[2] 李斌。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策略探析[J]. 速讀旬刊,2016,(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