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是促進學科發展的有力支撐,其獨特性、科學性、成熟度是學科獨立性與發展潛力的重要衡量標準。比較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跨時空、跨文化、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其研究方法的運用水平和成熟程度與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發展密切關聯。近年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蓬勃發展,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尚未引起學界應有的重視。從目前已有成果來看,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尚未形成系統而完善的方法體系,針對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討是突破研究瓶頸的關鍵,頗具必要性與緊迫性。
學術期刊是展示學科動態的重要載體,對期刊論文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洞察學科研究主題的變化、研究重心的轉移,把握學科研究的發展現狀,預測學科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本文選取1994-2014年《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五本期刊所載的有關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420篇文章為研究對象,對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以期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做出較為清晰的研判。
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分析。
在420篇有關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文中,運用傳統研究方法的論文388篇,比例高達92.3%,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運用量化研究方法的論文19篇,約占4.6%;運用質性研究方法的論文13篇,約占3.1%(見下表)。就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運用現狀而言,總體還處于傳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范式,偏重于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和理論思辨,少有實證研究、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對二手文獻以及翻譯文本的解讀基礎上,同質化研究較多。這說明目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尚不成熟,理論化、系統化、科學化的方法體系還未建立起來。
1.經驗總結法居首位,實用主義傾向較為明顯。
【】
經驗總結法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近20年來,使用經驗總結法的論文數量不斷攀升,所占比重在43.5%~60.4%之間波動(見圖1),平均占論文總數的51.9%(見表)。這些研究成果題名大多包含“啟示”“借鑒”“思考”“探析”等詞匯。研究方法服務于研究目的,經驗總結法的突出地位反映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實踐取向和應用性特點--立足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獲取域外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吸收借鑒相關的理論和經驗,將研究成果運用于完善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領域,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質言之,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借鑒和應用為主要目的,以服務實踐為落腳點。這對于解決我國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影響,然而受“借鑒模式”自身的束縛,存在“缺乏理論深度”的現象,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實用主義取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一門分支學科,比較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知識特性;同任何應用學科一樣,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研究離不開學術性指導,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然而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側重于對外國具體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介紹及學習,鮮有對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進行系統思考與探索,這使得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某種程度上缺乏方法論指導和方法自覺。
2.傳統思辨方法仍占優勢。
思辨法也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較為常見的研究方法,比例為32.1%,居第二位(見表),如果對經驗總結類文章進行細分,其中多數論文均具有思辨的成分,即使是劃入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的文章,也滲透著思辨法的身影。由于學界傳統的學術訓練以思辨為主,因此較容易得到研究者的認同和采行,在其他研究方法上尚難有較大突破。有學者在總結我國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時認為,“運用‘歸納的理論化方法’進行體系建構”,“在這一致思路徑下,多數學者立足文獻證據,致力于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梳理、介紹和闡釋以及對各國實踐經驗、規律、趨勢的調查與追蹤,在此基礎上形成關于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定義、對象、方法等抽象概念的認識”.通過邏輯推理的思辨研究抽象出基本的概念和范疇并建構學科知識體系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非常倚重的方法,但如果研究者只乞靈于邏輯思辨,忽視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缺乏對現象形成的脈絡、根源和背景的實證研究,就可能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3.定量研究和質性研究方法開始采行。
自1994年以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文章在每個時間段僅有零星數篇,總共只有19篇,所占比例為4.6%(見表),但不可否認的是,運用經驗總結、思辨、歷史等傳統研究方法的文章也可能包含著學者對各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調查和實地考察。即使在19篇量化研究的文章中,也存在通過文本研究、已有數據分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現象。通過對量化研究文章的進一步分析發現,使用調查研究的作者大都來自高校,多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對國外某一院校通過短期的參觀考察開展學術活動。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得到新的發展,不能僅僅通過書本和網絡來進行,必須深入到別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中參觀調查、感受,獲得更多的一手資料,形成若干具有原創性的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復化的研究。當下很多學者提倡質性研究方法,在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質性研究應用還非常少,共有13篇(3.1%),其中12篇文章為個案研究,代表性論文有《美國公立大學學生事務管理的特點與啟示--以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敦分校為例》、[2]《美國高校就業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研究--以全美大學和雇主協會為例》、[3]《國外對閱讀與兒童道德成長關系的研究及其啟示--以〈哈利·波特〉系列為例》。[4]
雖然定量研究和質性研究目前還稍顯薄弱,但是也開始逐漸進入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并呈現增長趨勢。質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間不是對立的,完全可以在不同的方法之間構筑橋梁,以服務于研究目的為原則。部分研究者除了采用質的描述性和分析性資料以外,同時引用了統計圖表和分析數據,方法的采用相互彌補、相得益彰,實現質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互補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