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紳士,但在根本上,他更強調通過教育來培養足以在現代世界立足的理性的自由人。從 《教育漫話》到 《理解能力指導散論》,洛克的教育哲學論述了理性的自由人完整的成長及接受教育的過程。因此,對洛克 “理性”觀點的解讀對于深入理解洛克的教育思想而言猶為重要。
一 洛克關于 “理性”的闡釋。
洛克始終將人稱為 “理性的造物”.洛克對“理性”( reason) 一詞界說如下: “有時它指正確而明白的原則而言,有時它指由這些原則所推出的明白清楚的演繹而言; 有時它指原因而言。不過我這里所將考察的它那個意義,完全與這些不相干。
在這里,它是指人的一種能力言的?!盵1]717 -718洛克所言人的理性是 “我們心智中最高貴和最重要的能力?!盵2]12這種能力,能將人引向真理與神意,是人特有的高等理智能力,是人和畜類的差異所在。
( 一) “理性”的作用。
首先,洛克認為 “理性”不僅能促進知識的獲得,而且能使思維變得清晰明確?!袄硇钥梢詳U大我們的知識并且調節我們的同意……理性不但可以在解證的每一階段發現各個觀念或證明間的必然而不可避免的聯系,以產生了知識,它亦可以在每一階段之間發現出各個觀念或證明間的概然的聯系來?!盵1]718 -719憑借 “理性”可以建立具有必然性或概然性的論證,發現各個觀念間的聯系,從而使人獲得確定的知識。其次,洛克認為人的欲望和意志必須接受 “理性”的審察,“有了理性的指導和審察,好與壞的觀念不再是純粹抽象,欲望和意志也不再肆意游走,人才能達到真正的自主?!盵2]27“理性”能阻止人的輕信與盲從,指導做出最為合理和可靠的自我選擇,“理性”居于一切合理判斷的核心。也就是說,在洛克這里,“理性”既是一種清晰的思維能力,也是一種清醒的自控力。
洛克在強調 “理性”的重要性時也充分意識到 “理性”發揮的局限性。他認為,在觀念的缺乏與含糊不全、錯誤的原則與含糊的名詞、中間觀念的缺乏等諸種有限的條件下,人會陷入困難與矛盾之中?!袄硇浴币侠淼匕l揮作用,需要有作為材料和對象的觀念作基礎。而真正的人性,也不能脫離經驗基礎任由 “理性”憑空構建。由此可見,洛克想要培養的 “理性”的自由人,“既不是過度依靠自身理性的孤獨個體,也不是受社會和風俗擺布的傀儡?!?/p>
( 二) “理性”的組成與獲得。
“理性”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個最高的階段是發現出證明來,第二就是有規則地配置起各種證明來,第三就是察知它們的聯系,第四就是形成一個正確的結論?!盵1]719洛克也將 “理性”分為經驗理性和邏輯理性兩個方面,“邏輯理性知識以已知內涵的概念為基礎,順著這鏈條推演出需求證的命題。經驗理性既要看到現實中自然的因果律,也要對事情的整體做全面的考察,在不同的因果聯系之間加以權衡,判斷最可能的情況是什么?!盵2]138 -139那么, “理性”如何獲得呢? “在邏輯理性方面,數學是最好的培養理性的練習; 在經驗理性方面,最好的鍛煉方式則是觀察事實?!盵2]140因此,作為洛克眼中的 “理性”的現代人,他的成長是從起初的毫無理性,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將經驗觀察與理性思考相結合,既善于觀察周遭人事,又能保持思維的清晰明確,最終能自主地運用理性指導自身的欲望與意志之人。因本文只論及德育,因此更為強調 “理性”對欲望的指導,即經驗理性部分。洛克論述的知識與技能教育則更傾向于對邏輯理性的運用。
二 兒童德性的建立: 欲望服從“理性”.
洛克認為心智的強健同身體的健康一樣,關鍵在于它能否忍受困苦。人的所有德行和價值的重要原則和基礎在于: “當欲望得不到理性認同時,我們需要具有克制自身欲望得到滿足的能力?!盵3]34“欲望是人在自身中發現的一種不安,這種不安來自某物的缺乏?!盵2]17欲望愈多則愈不安,要他們養成 “懸置”欲望的習慣。但洛克并沒有徹底否定人的欲望,“人類具有與其各個年齡階段的理解力和喜好相適應的欲望并不是錯誤,但錯就錯在這些欲望沒有服從 ”理性“的規則和約束?!盵4]118兒童的 “欲望”體現在: 對外界事物的貪求、自我意志的伸張、支配權利的爭奪。若成人不懂得合理的教育方式,一味地順應兒童的欲望,這樣的兒童最終只會活在無法填滿無盡欲望的痛苦之中。因此,洛克主張兒童的用 “理性”來駕馭欲望,具體而言在以下幾方面: 學會自我節制、拒絕糾纏與哭鬧、鼓勵樂于分享。
( 一) 學會自我節制。
洛克認為 “理性”的訓練應該趁早,因為剛出生的幼童的心智是處于最為嬌嫩和最易于屈服的時候,此時訓練他們的自我節制能力,打破他們不適宜的妄想。讓他們明白他們之所以能得到某樣東西,不是因為這件東西為他們所喜愛,而是因為他們適合得到它。每當他們想要不適于他們得到的東西,就該阻止并拒絕他們。這里談到的 “適合”,洛克作了進一步的論述,應注意區分兒童的 “自然的需要”與 “嗜好的需要”.對于前者父母有責任予以解決,而后者卻是決不能去給予滿足的,甚至不可讓他們提及。比如 “孩子說 ‘我餓了’是一回事,說 ‘我要吃烤肉’又是另一回事?!盵3]96要引導孩子不將興致建立在 “嗜好的需要”之上。
因此每當對財富、外表和美食等方面的外界誘惑的貪念萌發之際便運用 “理性”去加以抵制,讓他們習慣將自己對外界誘惑的貪求藏于內心,兒童如果習慣了欲望經常得不到滿足,知道身邊的世界不是圍繞自己的欲望而運行的,兒童自然就會克制無理的妄想。另一方面,愈年幼的孩子他們自身擁有的理性愈少,就愈應該把他們置于成人權威的約束之下,用他人 “理性”克制自身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