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傳統的教育思想占據了極其重要的社會地位,具有無可替代的社會功能和作用,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教育思想中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經驗,所以深入地挖掘傳統教育的思想和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將傳統教育的價值不斷地挖掘和發揚,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還能對構建現代教育模式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傳統教育的思想和影響。
傳統教育中將道德教育作為核心和重點,講究子孝父慈、臣忠君明、兄友弟恭等,這些傳統的觀念至今還保留著,并有著重要的影響。從“尊德性而道學問”中可以看出古代在傳授知識時的道德化,將知識的傳遞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在學習中培養人的道德,在道德中學習新的知識。所以針對這一特點,對學生和子女的教育從生活實際出發,來培養子女的尊老敬長的道德品質是最為貼切的一種方式。通過后天的道德教育和先天的血緣關系,使得他們能自然而然地對家庭和社會產出一種愛和依賴的情感,這種情感也會自然而然地讓他們產生尊老敬長、報答養育之恩、回報社會等積極的情感,這種自然而然形成的情感是支撐社會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們的教育以此為出發點,符合了人之本性的特點,同時也是教育細雨潤物效果的基本前提。
二、現代教育面臨的問題。
家庭和學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可以快速傳遞優秀的傳統文化,傳遞正能量,對于子女和學生人格的正確塑造有著促進作用,使他們能夠遵從社會的意愿和意識,并成為社會的同質因子。但是現代教育的某些思想和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職能效應,還存在職能錯位的情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家庭教育觀念上,由于受到傳統封建文化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光宗耀祖”等家庭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家庭教育,甚至有的家庭還存在“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再者現代的家庭教育還受到當今社會的多元化文化的影響,其中這些文化中關于名利方面的教育,很多家庭無法正確對待,在家庭教育中成員多方面發展逐漸趨于名利化,忽略了成員的道德品質教育,從而出現了重智輕德的現象;二是現代教育忽略了大眾傳媒的影響,特別是在目前的網絡時代中,大量的有害或不必要的信息過早地讓學生和子女知曉,由于網絡時代中沒有一套強有力的規范制度或措施進行這方面的約束,使得傳統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嚴重地影響了以血緣關系為家庭教育基礎的職能發揮。又由于目前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選拔競爭越發激烈,使得家庭教育職能和學校教育職能向就職方面傾斜,增加了子女和學生利用消極文化、亞文化甚至是反文化的價值觀來塑造個體人格的機率,使得他們成為社會中不安定的一份子。
從上可以看出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論是教育模式,還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還是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都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新時代的來臨需要一個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傳統的教育基礎上構建新型的現代教育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三、新型現代教育模式的思考。
構建新型的現代教育模式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理論和實踐的需要,同時也是對目前教育反思的需要。與傳統的教育相比,很多傳統的教育職能正在逐漸弱化,由那些功利性較強的教育職能以及智力職能取代,導致出現了很多道德教育缺陷和漏洞,形成了人格缺陷。所以新型的現代教育就應該要避免這一問題,重視道德品質的教育,更新教育的理念。先賢們提倡的“教子嬰孩”、“養正于蒙”就是提倡道德教育要從小開始培養,這也從側面體現出道德培養要從小抓起從身邊做起,從家庭啟蒙教育開始,然后將道德實踐的范圍進一步地擴大,以不斷地提高學生和子女的道德品質。本文認為古代的蒙學教材《弟子規》是一部很好的教育范本,以下就以《弟子規》中的一些良好理念為例來進一步地分析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對構建新型的現代教育中的道德品質培養的重要作用。
四、《弟子規》對現代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啟蒙教育。
現代的家庭倫理建設主要是通過家庭教育來實現的,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那么就不可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倫理氛圍。啟蒙教育對兒童來說尤為重要,家庭作為兒童最初的教育場所,他們將在這里度過人生的一大部分時間,將在這里逐漸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這里打下堅實的基礎。家庭教育是親切的、隨時隨地的,子女無法選擇的啟蒙老師就是父母,他們將從父母那里學習對待人和事的態度,學習尊老敬長、和善待物。在《弟子規》中就強調子女應該聽從父母的教導,養成孝順、聽話的好習慣,這是由于在兒童時期他們不具備任何辨別能力、思維能力和道德觀念,需要父母從旁引導,所以父母應根據社會生活的準則給予子女良好的引導和教育,讓子女學會辨別事物的好壞。
(二)好的行為習慣教育。
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一樣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累積而成的,它體現在日常的對待人或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兜茏右帯分姓J為,應該養成珍惜時間、講究衛生、生活有序等習慣,“朝起早,晚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步從容、立端正”等都是對子女和學生的在言談舉止上的具體要求,通過規范青少年的行為舉止,將社會中的一些不好的現象和弊端予以摒棄?!兜茏右帯分械脑S多思想是目前社會更需要提倡的,只有發揚傳統美德,摒棄糟粕,才能讓他們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員。
(三)人際交往中的道德修養教育。
《弟子規》中指出道德目標首先要確定,確定后重視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并將其作為制約個人行動的習慣性行為。在為人處事方面,《弟子規》中指出應當誠實對人、言而有信,談吐文明、謹慎說話,對自己的錯誤要有清楚的認識,通過這四點來規范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對改善青少年間存在的不良現象有積極的影響。
(四)情感追求教育。
《弟子規》中特別地引用了“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等思想來闡述對情感的追求,“入則孝”體現的是感恩,“出則悌”體現的是尊重,“泛愛眾”體現的是關心。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孝”至今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讓學生和子女學會感謝父母的養育、教導之恩,這不僅是一種家庭美德,更是一種社會的美德,不僅培養的是他們感恩的意識,更是讓他們樹立自立、自尊、自強和責任感等自我意識。在教育領域中,提倡的是以尊重為核心的教育,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要使得學生能夠在情感上、精神上都得到尊重,只有尊重他們的情感,才可以培養出他們的良好品質。關愛教育是關愛社會每個成員,培養大愛的道德情懷,學會關心其實也是對社會適應能力的一種培養方式,只有學會關心他人,才能處理好與周圍的關系,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五、結束語。
在構建新型的現代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有很多良好的傳統教育精華和經驗值得借鑒并發揚光大,但在借鑒和轉換時應該根據目前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完善,不可生搬硬套,以便讓新型的現代家庭教育更適合目前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余廣俊。中國現代家庭教育模式的建構[J].理論月刊,2010,(11):87-89.
[2]鄭善美。20世紀下半葉韓中家庭教育變遷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
[3]劉佳。少數民族家庭教育中文化資源整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貴州小黃村為個案[D].西南大學,2010.
[4]周曉欣。后喻文化與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5]張倩。走出我國家庭教育倫理困境的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6]王彩霞。當前中國家庭教育問題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2.
[7]嚴婷婷。試論“獨生代父母”的教養觀念及其對我國家庭教育的啟示[D].北京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