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應
照應是漢英兩種語言共有的銜接方式,是指語篇中的指代成分與它在同一語篇中所指的對象之間語義上的相互解釋關系。根據 Halliday 的理論,照應可分為三類:
人稱照應、指示照應、比較照應。
(一)人稱照應
人稱照應是利用人稱代詞來照應,人稱代詞包括一般人稱代詞和物主代詞。此在英漢語言中均有對應。如:
Shakespeare was a famous writer.His work waswelcomed by all over the world.譯文:莎士比亞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為全世界所喜愛。
(二)指示照應
指示照應指說話人通過指明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遠近來確定所指對象。漢語的指示詞與英語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冠詞“the”,要根據不同情況用“這”和“那”表示“the”的意義。
如:The faces of her people appeared to her again,and how dark were their skin,their hair,and their eyes,and she had dispositions and prejudices of the fair.The facesseemed to regard her with reproach…譯文:她又見到了親人的面龐。他們的膚色多黑呀,還有他們的頭發,他們的眼睛,她想著想著,似乎跟白皮膚的人們生活過一段,她自己也賦有了他們的品性和偏見。這些面龐緊對著她,帶著責備……
(三)比較照應.
比較指稱詞的意義必須參照上下文中的所指方能索引。胡壯麟認為比較指稱可分為一般比較和特殊比較。
一般比較為指稱詞和所指之間的相同性、相似性或相異性。英語和漢語均有體現。
如:Hitler was,however,wrong and we should go a11out to help Russia.Winant said the same would be ture withthe USA.譯文:然而希特勒錯了,我們應該全體出動去幫助俄國。Winant 說美國應該也是如此。
特殊比較要通過比較級形容詞或副詞對某一數量或質量特征進行比較。英語主要借助形容詞副詞比較級來進行特殊比較;而漢語主要借助詞匯或句法手段來實現,如:更、再、比較、高了些、胖了。
二、替代
替代是指用語言形式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詞語。
Halliday 和 Hasan 把替代分為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
(一)名詞性替代
最常見的英語名詞替代詞為 one,可以替代一個名詞詞組。
漢語中沒有和英語替代詞 one 非常相當的詞語,但是“的”字短語可以替代名詞。
(二)動詞性替代
英語中可以替代動詞的形式詞為 do。
漢語中可以替代動詞的有:干、搞、弄、來、去、行等。
(三)分句替代
這種替代方式是用一個形式詞替代整個分句或分句的大部分。在英語和漢語中均有體現。
1.“Do you think he will be angry?”
“Yes,I think so.”
2.“小王說你有自行車卻不借給他?!?/p>
“他怎么能這么說呢 !”
三、省略
省略指某結構中未出現的詞語可以從語篇的其他分句或句子中找回。省略也可分為名詞省略、動詞省略、分句省略。
(一)名詞省略
名詞省略概指名詞詞組內的表示事物意義上的中心詞的省略。
如:“He is just an old puritan at heart.”
“Perhaps I am,at that.”
譯文:“他只是在心里是個清教徒”。
“或許我也是,在心里?!闭麄€名詞詞組(尤其是作主語的名詞詞組)的省略主要出現在漢語中,英語中不常見。
(二)動詞省略
如:“Can you repair the bike?”“I will try to.”
譯文:“你會修自行車嗎?”
“我試試吧?!?/p>
相比較而言,英語中的動詞省略較多。而漢語省略了謂語,會改變或影響意義的表達(三)分句省略.
分句的省略最常見的是出現于以肯定詞或否定詞問答的句式中。
“Haven’t you finished your work yet?”
“Not yet.”
譯文:“你還沒完成你的工作嗎 ?”
“還沒有?!?/p>
四、連接詞語
通過這類連接性詞語,人們可以了解句子之間的語義聯系。胡壯麟認為連接表達了添加、轉折、因果和時空等四種關系。
(一)添加
添加連接指語言使用者在說完或寫完第一句后,又補充了氣些新的情況。
如:I could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beautiful womennow,I could.And it wasn’t all made up either.譯文: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關于那個漂亮女人的一些事情。不過現在還沒有想好。
(二)轉折
轉折連接通過連接性詞語所連接的是與“預期相反”的語義。
如:I told him years ago.But he won ’t listen.譯文:我在很多年以前已經告訴他了。但是他不會聽的。
(三)因果
英漢差別不大,只是具體用詞有少許差別。英語中表因果關系的詞有:because,why,etc.漢語中有:因為、假如等。
(四)時空
語篇中存在著時空關系。英語中常見的詞有: “ then”“later”等,漢語中有“然后”“后來”等。
如:He finished his work and then went to bed.譯文:他完成工作后就去睡覺了。
縱觀上述連接方式,可看出英語連接成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顯性的,而漢語則多為隱性。關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形合與意合在前一部分已經討論過,這里不再贅述。
五、詞匯銜接
“詞匯銜接指語篇中出現的一部分詞匯相互之間存在語義上的聯系,或重復,或由其他詞語替代,或共同出現。通常把它分為復現關系和同現關系。復現關系指用同義詞、近義詞、上意義詞、下義詞、概括詞等構成的詞匯鏈。同現關系是由習慣性共現的詞匯組合而成的詞匯鏈。
如:“投機的狂熱喲 ! 投機的狂熱喲 ! 你,黃金的洪水 ! 泛濫吧 ! 泛濫吧 ! 沖毀了一切堤防?!?/p>
在上述對比過程中,可看出英漢兩種語言在銜接手段上呈現出各自的差異,此外在相關的語料統計分析中發現,漢英在運用銜接手段時,漢語更偏重原詞復現和省略,而英語則偏重照應和替代。當然,漢英在銜接手段上的這些區別只是相對而言,不能絕對化。
參考文獻:
[1] 馮慶華 . 實用翻譯教程 [M]. 上海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2] 胡開寶 , 郭鴻杰 . 英漢語言對比與口譯 [M].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