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有創新能力的民族,才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和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創新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那么我們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呢?
一、更新觀念,創設民主課堂
教師欲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 就必須倡導一種民主合作的作風, 這同時也有利于集體創新能力的發揮,而傳統教育強調“師道尊嚴”“教師權威”,這就給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極大的阻礙, 所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勢在必行。
二、優化導入,敲開創新的大門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奇、靈、巧的導入,可以引導學生順利進入知識殿堂的大門, 促使他們做好心理準備,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激活創新思維,培養其想象力,從而為其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那么,怎樣的導入才算好的導入呢,導入要目的性強、內容關聯性大、直觀性強、富有啟發性、能迅速引起學生的興趣,既有引人注目懸念,又能激發學生的質疑。
三、巧設疑問,激起創新思維波瀾
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課堂中,教師要結合教材適時適度地設計問題,教師的提問要精心設計,而且要注意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語氣要誠懇,語言要清晰、明白、準確,語速要適當,不能過快或過慢,要把握好提問的數量和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先設疑,學生才會有思考。 經過思維才能釋疑解難,使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從學會過渡到會學,真正實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引發學生探究內容的欲望。其次,教師提問還要以辯促思,就是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集體討論或辯論,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迅速收集處理信息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四、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創新能力
語言的交際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和掌握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創設英語課堂情景,給學生創造交際氛圍。
加強語言刺激,引發交際的欲望,提供實踐的機會, 讓學生學會在模擬的情景中, 運用英語。 無論是單詞的引出,還是新課的導入,語法的講解,都要結合情景,用情景串聯語言知識。
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多媒體、 簡筆畫、實物、圖片等開展聽說讀寫活動。同時,教師把課文多層面、多角度地動態化、有序化,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銳意創新。
五、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從各個方面尋找多樣性答案的一種展開性思維方式。課堂教學是要促使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地探究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得創新靈感。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立見解。
所以,教師要歡迎學生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質疑問題, 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哪怕提出的問題毫無意義。同時,還應注意引導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開展自主學習。 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發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積極大膽地進行發散性的創造。
六、合作互動,實現學生主動創新
教師要改變過去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教學信息的傳遞方式,促進課堂教學的合作互動,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而且教師要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共同協作完成教學任務,以達到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和創新潛能的目的, 所以教師應采取合作互動的方法,即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和動腦,從而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絡,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七、任務驅動,培養創新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新課程標準設計了大量的任務型的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任務,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互相詢問、互相探討、自由發揮,能創造性地完成此項活動,這樣的活動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發展了創造能力。
八、積極評價,鼓勵創新思維
中學生是一個需要肯定、表揚、需要體驗成功、喜悅刺激的群體,而且在教學的創新教育中,教師的信任和鼓勵直接影響到學生求知欲的產生,影響到學生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創造力的產生。在教學中學生往往會產生一些非常離奇的想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解題的設想,特別是出乎教師預料的想法或解法, 不管正確與否,都應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為這正是學生創造性思維所閃現的火花。
例如,在每一個課堂中,盡量給予學生掌聲,而且不要吝嗇贊揚的話語,特別是對那些學困生,一旦他們有了一點進步,就立即表揚他。 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也在他們的本上寫上激勵性的語言,許多學生在不斷的激勵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因此, 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評價,善于發現和開發蘊含在學生身上的創造性潛能,采取寬容而積極的評價策略,努力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條件和機會,啟發和引導學生,真正使自己成為學生在探難求真的道路上的伙伴,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和心理障礙,使教師評價成為創新過程中新的增長點。
總之,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探究過程。 目前學生缺的正是這種主動探索求異的精神,而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創新的過程。 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結合教材的特點,創設感染力強的情景。授之以趣,教之以情,讓學生充分體味到學習的愉悅,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