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初中教師群體鄉村生活改善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初中教師群體鄉村生活改善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2023-03-19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鄉村初中教師的日常生活困境研究
【第一章】農村中學教師師日常生活問題探析導論
【第二章】研究對象的選擇與背景
【3.1】教師日常的學校生活
【3.2】鄉村教師日常的家庭生活
【3.3】教師日常的社區生活
【第四章】農村中學老師生活狀況反思
【結論/參考文獻】初中教師群體鄉村生活改善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5 結 語

5.1 本研究的主要觀點

通過對農村教師日常生活現狀的敘事性描述,本研究不僅呈現出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以期讓更多人進一步了解真實的鄉村教育,而且從農村教師的日常生活樣態中找到農村師資困境之所在,從而有益于鄉村教育之改造。從“日常生活”這一研究視角切入,在展現真實的原始生活情境的同時,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去看待事物的表象,挖掘其本質,這恰好符合筆者的研究初衷。

通過對 D 中學農村教師的個案分析,發現這一群體在日常生活的種種因素下不僅窮物質,而且窮精神。

學校生活上,D 中學教師不僅承受著較大的工作強度(14 小時工作制),而且任務較為繁重。處于學校環境中的教師如同被鞭打的陀螺,在制度的壓迫下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雜七雜八”的瑣碎之事額外增加了其工作強度。校園中的師生關系從倡導“民主平等”卻異化為教師“以進為退”來求和平共處,師生關系的寬松半放任和彈性管理使得教師感到自己“師道”地位的逝去。面對學校的形象工程建設,教師們盼望著資金能用到實處,而不是做面子工程建大樓,資金用到教師和學生身上才是真。學?!叭宋年P懷”的缺乏使得 D 中學教師在工作中累并痛著,精神世界在學校的管理體制下尋求不到慰藉,處于無根狀態,認同感缺失。

家庭生活上,D 中學教師生活壓力較大,經濟負擔較重,總體來說,生活較為拮據。年輕已婚教師單靠自己的工資難以滿足有幢屬于自己房子的愿望;有房貸的老師沒有父母的幫襯不知道如何維持日常的生活開銷。債務壓力使得有的老師節衣縮食,有的體力嚴重透支,用抽煙來抵御疲勞。對于難以改變的生活現狀,教師們一臉的凝重與無奈。

社區生活上,農村教師群體與當地村民有接觸無交流,在社區生活中缺位。稀缺的閑暇時間,擱置的興趣愛好使得教師群體逐漸與村里人的生活方式脫節,成為農村社會生活文化的邊緣人,漸漸疏遠了鄉土。村里人對待教師的看法停留在“待遇好,舒服,安逸”等職業定位表象中。不下少數的村民把學生的無心戀學歸于教師的不負責任,教師聲望弱化。

職業生命力驟減:缺少關懷,累并痛著;精神上處于無根狀態;不得已而思變。

這種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使得該群體在日常生活中被“物化”,主體性消遁,生命體驗被消解,導致精神世界的萎靡與隕落,而農村師資困境的根源所在于此。

農村教師精神世界的隕落是社會、學校、個人共同作用下的產物。低工資、低聲望、低地位使得教師無法清貧樂道;學校有失人性化的管理使得教師在學校找不到溫情的庇護;在現實生活面前的自我隱退使得其生命處于無意識狀態,使命感缺失。因此,改變此現狀不僅要社會重視提升鄉村教師的經濟與社會地位,學校重視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和公正的評價機制,讓教師的生命意識在學校文化中獲得覺醒,從而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動力,教師自身更要喚起職業生命意義的存在,使自己能在教育中詩意的棲居。

5.2 本文創新點及不足

本研究采用“日常生活”這一現象學社會學視角對農村教師群體進行個案分析,這在以往的教師研究中不常見。此質性研究在借鑒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資料分析和訪談,用真實的語料呈現使研究變得更為鮮活、豐富。此研究只針對 D 中學農村教師群體,盡管普適性不強,但更能深入問題的本質,而非浮在現象的表層。

本研究只是借鑒了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法,但沒有嚴格遵照此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長時間的調研,前后去現場調研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很多現象的探討只停留在了表面,挖掘不夠深入,這是本研究中的最大不足之處。由于時間原因,對 D 中學教師群體的家庭生活實況沒有進行過多的實地了解,資料來源大部分取決于教師本人和知情人士的口述,這是本研究的遺憾之處。想要恰如其分地呈現教師的日常生活樣態,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通過此次在 D 中學的調研,讓我對鄉村教育研究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今后會堅持該領域的探究,不斷深入下去。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文獻
著作類:
[1] 譚細龍。探尋農村教育發展之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晉堂。教育:從均衡走向公平[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謝立中。日常生活的現象學社會學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4]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2.
[5] 葉瀾,白益民等。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 李書磊。村落中的“國家”--文化變遷中的農村學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7] 彭虹斌,劉劍玲。流變與博弈--一個農村小鎮30年的教育變遷[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8] 阿格妮絲·赫勒著,衣俊卿譯。日常生活[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
[9] 衣俊卿?;貧w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學[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0.
[10] 海德格爾著,郜元寶譯。人,詩意地安居[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
[11] 郝錦花。新舊學制更易與鄉村社會變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彭擁軍。走出邊緣--農村社會流動的教育張力[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13] 袁桂林。中國農村教育發展指標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14] 劉鐵芳。鄉土的逃離與回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5] 張曙光。生存哲學--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6] 馬克斯·范梅南著,宋廣文等譯。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17] 丁鋼。聲音與經驗:教育敘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18] 劉鐵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9] 費孝通。江村經濟[M].北京:商務印刷館,2001.
[20] 劉云衫。學校生活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1] 王守恒。教師社會學導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1.
[22] 丁鋼。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3] 費孝通。鄉土中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4] 梁鴻。中國在梁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25] 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6] 李政濤。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7] 唐松林。中國農村教師發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8] 郭元祥。生活與教育一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9] 鞠玉翠。走進教師的生活世界--教師個人實踐理論的敘事探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0] 周險峰。農村教師研究三十年[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論文類:
[1] 楊志勇。小學教師日常生活探析--一種質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2] 柳靜。遠山的呼喚--少數名族教師生存狀態的敘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3] 張道祥。農村小學教師生存狀況與對策研究--以濱州市166名教師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08.
[4] 陳玉華。教師生活狀態:一位中部鄉鎮中學女教師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5] 冀飛宇。 農村鄉鎮中學教師生存狀態的實證研究[D].河北大學,2010.
[6] 夏英。小學教師的日常生活與自主發展之關系研究--以成都市實驗小學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07.
[7] 閏偉鵬。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敘事研究[D].西南大學,2010.
[8] 韓菲。夾縫中的生存與發展--基于教師職業生活的質的個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
[9] 黃謹。農民城的教師--文化本質理論視野下教師發展的敘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10] 蔡春虹。民族地區農村中學教師生存狀態研究--以瀾滄縣 NF 鄉中學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0.
[11] 王玉秋。對我國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
[12] 李小霞。農村中小學教師無序流失問題的敘事研究[D].西南大學,2009.
[13] 閏偉鵬。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敘事研究[D].西南大學,2010.
[14] 許小平。農村小學教師身份認同研究--基于重慶市 K 縣四位小學教師的敘事研究[D]. 西南大學,2010.
[15] 劉瑞芳。論教師生命意義的遮蔽與澄明[D].河南大學,2006.

期刊類:
[16] 張培。讓教師詩意的棲居在教育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7)。
[17] 張傳燧,諶安榮。論教師生存方式及其現代轉型[J].教師教育研究,2007(5)。
[18] 童富勇,劉桂林。杭州市農村教師生存狀態調查[J].教育評論,2006(4)。
[19] 劉世民、王義寶、王官誠。 生存狀態與教師專業化發展--基于四川農村地區教師調查的分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20] 楊莉君,周玲。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農村幼兒教師為例[J]教師教育研究,2010(5)。
[21] 朱新卓。專業:教師生存狀態與教師問題的一個分析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
[22] 王慧,馬曉娟。西部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來自甘肅省的調查[J].當代教育科學,2007(12)。
[23] 孫鈺華。關于農村教師工作生活質量(QWL)的研究[J].教育科學,2007(3)。
[24] 張培。教師生存狀態的現代性迷思與生命解蔽[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
[25] 張九洲。生活世界中的教師--一次質的研究的嘗試[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7)。
[26] 苑大勇。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生存狀態-基于四川省G縣農村教師隊伍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6(2)。
[27] 王攀峰,張天寶。論教師“日常生活”的批判與改造[J].江西教育研究,2004(6)。
[28] 張廷國。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及其意義[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2(5)。
[29] 楊國榮。日常生活的本體論意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3(2)。
[30] 劉潔。從“生活史”的角度看教師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3)。
[31] 楊瑞芬。教師日常生活的文化價值重構[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1)。
[32] 韓文根。改善教師生存狀態[J].教育探索,2006(11)。
[33] 張曙光。生命及其意義--人的自我尋找與發現[J].學習與探索,1999(5)。
[34] 劉良華。從“現象學”到“敘事研究” [J].全球教育展望,2006(7)。
[35] 李長吉。農村教師: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兼論農村教師的知識分子身份[J].教師教育研究,2011(1)。

致 謝

時光荏苒,美好的日子總是如此匆匆,讓人留念。在華科大的求學之路也隨著此篇論文的收尾而暫告一段,實在是有太多的不舍。讀書二十余載,學生時代最美好的記憶留在了華科大校園。忘不了在東九自習室里埋頭苦讀;忘不了在學校圖書館里徜徉書海;忘不了在喻家山上一覽華科大全景,在參天大樹的遮蔽中尋找教科院、東三舍和教工食堂。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無法忘掉你容顏”,對華科大的眷念如同此歌詞。名人園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不僅帶給我求學動力,更成為我生活的啟明燈,讓我在人生道路上獲得內心的寧靜。

這兩年半的美的歷程,所遇之人成就了我幸福的校園生活。正是因為你們,讓我對華科大才有著如此深厚的情愫。

遇到恩師周艷教授,是上帝對我的眷顧。沒有恩師的指引,也許我不會成為現在的自己,也不會有著強大的內心去追尋心中的那份憧憬。亦師亦友、平易隨和,導師是我求學生涯中最崇敬的人,您“為師”之道是學生為之努力的標桿!

師兄王明博士是我的好友,相識相知四年,他見證了我讀研的心路歷程。每每遇到學術上的困惑,總喜歡向他請教;每每對學業有懈怠情緒時,他總在一旁鞭策。

師兄的陪伴讓我的求學生活充滿陽光,讓我能一直堅持著心中的那份純真走到現在,一路有你,真好!

楊洛、岳濤和我是“三人幫”.特別懷念2012年三人一同泡圖書館,一同為理想打拼的日子,忙碌但充實,簡單且快樂。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業上我們仨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我論文的撰寫離不開你們的支持。謝謝兩位好友的陪同!

感謝室友程娟、吳潔生活上帶給我的無盡歡樂,沒有與你們的歡聲笑語,美的歷程無法完整。

論文的撰寫離不開在李偉老師和余保華老師課堂上的受益。李偉老師的課讓我堅定了學術研究方向;余老師的課讓我學會最大效益的收集文獻資料。

想感謝的人和事著實太多,言語到離別時總顯得格外蒼白,難以道盡情懷。最后,還是借用李偉老師的話進行結語:“若干年后,我也許會忘記某些人和某些事,但我一定記得你!”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