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班主任專業培訓發展研究
【第一章】我國班主任工作坊存在的問題研究緒論
【2.1 - 2.3】班主任工作坊的理論基礎
【2.4 2.5】班主任工作坊組織定位與特點
【3.1 3.2】班主任工作坊成立背景與運行機制
【3.3】 “七色彩虹”、“漫步者”班主任工作坊的成效研究
【4.1】班主任工作坊成效之原因分析
【4.2】班主任工作坊在實踐中的挑戰與發展性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班主任能力提升探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語
筆者從2010年年研究生入學以來一直跟隨導師李偉博士參與工作坊的活動,在參與班主任工作坊的兩年的時間里,親眼目睹里班主任工作坊這種途徑對班主任教師的幫助和發揮的作用,感受著當理論被實踐工作者理解、認同并轉化為行為時所展現出的巨大生命力。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中小學學校生態改變之難,感受著理論予以實踐之難,感受著教育改革之難……難歸難,但是在與各位一線的中小學班主任接觸時,筆者也為中小學班主任身上所具有的熱情和執著與創造性所感動,每一個人的內在的創造潛力一旦被開發和凝聚起來,這種力量所產生的效果是驚人的。
班主任教師的發展的影響因素,由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包括思想觀念、規章制度、現實生活等。內部因素就是人、物的因素等等,外部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環境很多時候,都是很難為個體所能控制的,唯有人的因素,唯有自己,是個體唯一可以自主調控與選擇的。因此,班主任要想實現專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在于人身上,促進班主任發展的途徑也應起步于人,最終落腳于人。從對班主任工作坊路徑的探討中我們得出,班主任工作坊通過對班主任個體進行情感關懷,“閑暇文化、家一樣的團隊文化、游戲文化”的熏陶,喚醒班主任個體的生命自覺,使班主任發展有了持久動力,從而促進了班主任的專業發展。
這啟發我們在促進班主任專業的發展中,應該對班主任作為真實人的情感進行關懷,同時尋求“輕松、豐富、快樂、有意義”的活動方式去滋潤了班主任疲憊的身心,運用團隊的力量幫助班主任個體發展,將喚醒和培育班主任個體的生命自覺作為促進班主任發展的重點。
班主任工作坊的發展始終“在路上”,這條路有可能因為種種因素而暫停,也可能擁有山重水復后的柳暗花明。它的順利發展還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地支持,但是我們不可能等到所有條件都齊備了才去行動,而是在自己可能的基礎上,努力改變自我及周圍的小生態,抱著“做比不做好,做1.0比做0.5好,做0.5比做0.3好,做0.1比做0.01好”的心態去做事,只有每個小生態的努力改變,才能進一步地推動大生態的變動。
本文的創新之處有兩點。第一,探索了一個全新的班主任發展的路徑,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并結合相關理論進行了闡釋,本文所依據的研究資料主要是通過深入現場實地考察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這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對班主任工作坊路徑進行分析和解讀,有助于對我國教師教育的發展提供一些經驗和啟示。
本文的局限是涉及到大量的文獻資料和事實材料,這對于研究者駕馭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與此同時,作為班主任工作坊的參與者之一,這不僅要求研究者有較強的“跳出來”和“走進去”的能力,這是對研究者的另一個較大挑戰。
班主任工作坊的探索還在路上,其成效還有待于顯現,其經驗還有待于總結,其理論還有待于豐富,由于筆者自身的學識淺薄,不能將班主任工作坊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僅僅就自己所體會的一些方面進行了探討,對班主任工作坊全面的構建方式等研究不透徹,希望自己以后步入工作崗位,成為真正的班主任后,以另一種身份另一種角度對班主任工作坊進行研究與思考。
參考文獻:
(一)著作
[1]歐陽明著。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務實行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6.
[2]顧明遠,檀傳寶主編。2004:中國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9.
[3]李政濤主編。為生命實踐而思-“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專題報告會論文集[C].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3.
[4]沃爾夫岡·不列欽卡。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議[M].胡勁松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5]左靖,董冰峰主編。工作坊:藝術家是如何工作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14.
[6]鄭百偉。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研究與探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69.
[7]鄭永存。班主任專業發展的追求與困境:基于一項實驗的反思[J].“班主任管理與班主任專業成長”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2:210.
[8]洪明。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福建:福建出版社,2007:289.
[9]莎蘭·B·麥瑞爾姆,于澤元譯。質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個案研究的擴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1,20.
[10]喬納森,特納等著。情感社會學[M].孫俊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3.
[11]孫紅玖,連煦譯,情感的力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39.
[12]維克多·埃爾著。文化概念[M].康新文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105
[13]庫爾德·勒溫。拓撲心理學[M].竺培恩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4.
[14]申荷永。充滿張力的生活空間-勒溫的動力心理學[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39.
[15]畢田增,趙敬春。走進校本學習與培訓[M].杭州:開明出版社,2003:114.
[16]RachelDarnley-Smith&HelenM.Patey著。梅曉青,繆青,柳嵐心譯。音樂治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13.
[17]O·F·博爾諾夫:教育人類學,李其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4.
[18]楊啟亮,李如密。課程變革中的教師文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93.
[19]李曉文。青少年發展研究與學校文化生態建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27.
[20]P·A·Schutz等著。教育的感情世界[M].趙鑫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
[21]內爾·諾丁斯著,龍寶新譯,幸福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2]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218.
[23]佐藤學。課程與教師[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53-254.
[24]馮建軍著。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4:228.
[25]內爾·諾丁斯著,于天龍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64.
[26]內爾·諾丁斯著,龍寶新譯,幸福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7]吳戴舒。新基礎教育教師發展指導綱要[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8]葉瀾,鄭金洲,卜玉華著。教育理論與學校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9]宗炳。畫山水序[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12-13.
[30]操太圣,盧乃桂著?;锇閰f作與教師賦權--教師專業發展新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73.
[31]張俊超。大學場域的游離部落-大學青年教師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20.
[32]姜勇,洪秀敏,龐麗娟著。教師自主發展及其內在機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00.
[33]雅思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4.
[34]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70-271.
[35]高平叔編,蔡元培美育論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15.
[36]趙祥麟,王承緒編譯,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1981:125-126.
[37]約瑟夫·皮普爾。閑暇:文化的基礎[M].劉森堯譯,新星出版社,2005:3.
[38]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67-68.
[39]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康箏譯。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338.
(二)博碩士學位論文
[1]馬瑞。中學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甘肅省五所田家炳中學的調查[D].西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21
[2]趙海彬。初中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5,6.
[3]毛偉。對教師共同體的研究-以教師學習與發展為例[D].曲埠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4.
[4]周維莉。大學與中小學合作培養教師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成都一所大學和中學的合作為個案[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4.
[5]張青濤?;ブ行蓿捍龠M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的有效模式[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14.
[6]杜芳芳。從行政控制到專業引領-學校教學管理變革取向研[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1.
[7]梁玲。美國大學與中小學伙伴合作實踐探析[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47.
[8]王佚。中學教師團隊建設的三維模型[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6.
(三)期刊論文
[1]黃正平。班主任專業化:應然取向和現實訴求-解讀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J].人民教育,2006,(19)。
[2]盧維蘭。成人學習理論對教師培訓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10,(1)。
[3]朱新卓。后現代性與教師專業化[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4,(3)。
[4]馮建軍。班主任專業化初論[J].教師科學論壇,2005,(8)。
[5]黃正平。群體與個體:班主任專業化的兩個維度[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
[6]張祥明。構建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制度保障[J].班主任之友,2008,(1)。
[7]王文燕。關于班主任專業發展特征的思考[J].中國教師,2010,(6)。
[8]王立華。關鍵事件的解析與重構:班主任專業成長的佳徑[J].教師發展與管理,2010,(10)。
[9]班華。專業化:班主任持續發展的過程[J].人民教育,2004,(15-16)。
[10]申荷永。勒溫心理學的方法論[J].心理科學,1990,(2)。
[11]洪丕熙。勒溫的場決定論對教育學的影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3,(1)。
[12]王桃英。中小學班主任專業化的實證研究[J].教育探索,2008,(8)。
[13]楊連山。班主任要堅持自主專業發展[J].班主任,2007,(2)。
[14]周毅剛,袁粵。工作坊-實現公眾參與規劃設計的一種有效易行模式[J].新建筑,2006,(6)。
[15]李頌,劉芳芳,路蓉。浦東教育國際化發展中校本研修的思考與展望[J].比較研究,2011,(6)。
[16]施秋奕。成長工作坊:心理教師團隊發展的有效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6)。
[17]肖紅?!胺g作坊”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1)。
[18]閔艷莉,周燕。教師研究工作坊:一種新的園本教研組織形式[J].學前教育研究,2009,(2)。
[19]黃雪梅。區域研修推進教師心理成長工作坊建設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0)。
[20]鄭碧波。工作坊式協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8)。
[21]張景斌。大學與中小學的伙伴協作:動因、經驗與反思[M].教育研究,2008,(3)。
[22]申荷永。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與方法[J].南京師大學報,1990,(1)。
[23]趙必華。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基于HLM的分析[J].教育科學,2011,(4)。
[24]黃正平。精神關懷:班主任專業化的核心內容[J].蘇州大學學報,2007(5)。
[25]馮建軍。班主任專業化初論[J].教師之友,2005,(8)。
[26]余文森。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三個基本要素[J].黑龍江教育,2003,(10)。
[27]朱寧波,張萍。校本教研中的教師同伴互助[J].教育科學,2005,(10)。
[28]高德勝。生命?休閑?教育--兼論教育對休閑的排斥[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29]李萍。淺議對教師情感關懷的缺失[J].基礎教育研究,2011,(4)。
[30]李偉。教育的根本使命:培育個體“生命自覺”[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31]伍紅林。大學教育理論工作者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過程探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9,(10)。
致謝
拙文匆匆完成,自己并沒有預想中的激動和欣喜,甚至連那種塵埃落定的感覺都沒有。兩年半的碩士生活如白駒過隙般倏忽而逝,在提筆待寫后記之時,心中的萬語千言,在霎那間涌上心頭……兩年半的風雨兼程,兩年半的悲喜交加,從中我體味到生活的萬千滋味,它將成為我生命中一次獨特的體驗,一筆寶貴的財富。還清晰地記得,三年前的初春,帶著忐忑與彷徨,進入華科教科院的復試,渴望深造的我“三找導師”的莽撞經歷至今想起來仍羞愧至極,但也正是這次尷尬的經歷讓我初次體會到教科院教師的寬闊而溫暖的胸懷,感謝溫暖如慈母般的周艷老師,感謝威嚴中又帶些溫情的朱新卓老師。就這樣,帶著興奮、向往、忐忑的復雜心情開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之旅。
生命的每一段旅程,總會與有緣人相遇。恩師李偉博士不計我的莽撞與拙笨將我納入門下,與他的相遇是我最感榮幸和驕傲的事。恩師親切中帶著威嚴,威嚴中存著希冀,他靈動的學術思維、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重情重義的為人、博深的生活哲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學習與生活的點點滴滴,將在我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班主任工作坊這個凝聚了恩師學術與生命心血的產物,我是如此榮幸,從它成立之初就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兩年的參與使我擁有沉甸甸地收獲。當我想把這個沉甸甸地收獲化為文字時,得到了恩師的大力支持,自此,從論文的構思到字詞的斟酌,導師都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予我細致入微的指導,兩年半的光陰虛度,自感愧對于恩師當初的信任和期待,也許我是導師學生中最不省心的一個,而一路行來,導師都似一位可以傾心的朋友和慈愛的兄長,給予我無盡的關懷與幫助,讓我學會了感恩與從容,導師送我的“定”字是我終身的財富,如此種種,怎一個“感謝”二字能夠盡述!
感謝李太平老師,他嚴謹的學術和細致的思維給我們一個努力的風向標,不知為何,他的在場總能給人以強大的支撐,讓我有一種踏實感!
感謝余保華老師、郭卉老師和黃方老師在我的論文開題時給我的指導與鼓勵,余老師的“一語中的”,郭老師的“獨特見解”,黃老師的“溫馨提醒”都讓我受益匪淺,當天溫馨和諧的氛圍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感謝教科院所有的老師!夏薇老師的認真,徐海濤老師的務實,張俊超老師的陽光,劉長海老師的儒雅,雷洪德老師的清靈等等都讓我似品讀一本本風格迥異的書籍,感受著書籍所散發出的“給予”的情懷,體會到了“家”的感覺。
感謝張權利師兄從入學時給我帶來的與導師相遇的機緣和到畢業時一直給予的引導和溫暖。感謝在我論文進入最迷茫困頓時王明師兄給予我的啟迪和無數次耐心地指點。感謝我的同門張瓊、莎莎,還有新來的兩個師妹雯雯和毛旭,在這個大家庭中,我感受到的、汲取到的、收獲到的所有,都顯得彌足珍貴。感謝我的室友石暢、徐妍,給予我生活上和精神上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支持。
感謝工作坊所在學校的校長和書記和班主任工作坊的可愛的伙伴們,你們給予我的支持,點點滴滴刻于我心。
還有許多給予我關愛和啟迪的同學、朋友和師長,不為客套而一一呈上,但那些滿懷敬意和感激的名字早己鐫刻于我心,這一切都將構筑成我生命中親切而溫暖的回憶!